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19-9-17 16:52:59

博美,千年古邑的人文之美

日前,笔者发表了《博美兰花》的短文,有博美的文友写了两句顺口溜来跟帖,“博美粿仔绸绸,博美女仔秀秀,谁不说俺家乡美?”
他这两句顺口溜又引发了我对另一个话题的思索:博美千年古邑,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融入到现代博美人的行为举止中,形成忠孝、谦逊、自珍、勤劳的民风民俗。

博美人说话温柔悦耳
陆丰市各地方言虽然统称“学佬话”,但各有特色,潭西、上英、河西接近海丰话,县城东海滘自成一家,发音粗犷,邻近乡镇就是用心来学也很难学得象。三甲一带是一个语系,跟惠来览表一样,碣石又是一系,大安、金厢两地语音相近,接近福建话。各地的人免用自我介绍,一开口就知是那个地区的人。但要说那个地方的语音好,那个地方的语音差那是不现实的。唯博美的语音大家都能接受,是陆丰广播电台的标准播音。博美口音听起来就是温柔,清晰,悦耳,是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是依靠潜移默化的
博美是以宗族聚居为主的古邑,以忠孝、谦让、仁爱、为主题的祠堂文化对博美人的影响很大。有时跟博美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他们会将敬祖追远、敦宗睦邻的话题说上一午,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是“背祖”,那是比要他们生命还惨的伤害!对族群根的认同博美人最深刻,他们爱国家、爱宗族、爱家乡是内心固有的情怀。



传统优秀文化在博美的影响
博美有西秦、白字戏班,有闻名遐尔的飘色。别以为这些文化遗产仅局限于表演,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没有电视之前,这些文化艺术是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戏班的生、旦是村民心目中的明星,戏剧中的《百花赠剑》《井边会》《刘咬脐》等等戏角,是井边、祠堂前村民热议的话题,戏剧传唱的真善美无不影响着村民的行为道德规范。在超高村外有两株榕树,一高一矮,高的长树须不结籽,矮的结籽不长树须,他们就说这是一对夫妻树,历尽沧桑,现在斯守相爱,活灵活现。

戏班总要有一名生和一名旦,这是戏班的台柱。他们说那个村组建戏班就自然会出现可担任生和旦的人才。其实这生和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特定文化氛围中培养出来的。生和旦在人群中是知名度很高的公众人物,有些闻名邻近的其他乡里。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是村民学习的样板,也接受他人的关注和监督。因此,这类名角必须行有行相,坐有坐姿,说话斯文得体。娃娃刚懂事,家长就教育他(她)日常行为举止要象某某名角一样,将来也能成为名角。从小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才有“博美女仔秀秀”之说。这个秀秀有两个内涵,一是秀气,举止端庄,二是内秀,有修养。

关于忠孝美德的传承,不局限于时年八节祠堂的祭奠,红白喜事的列队操办。在文化采风之行的黄昏,在林厝町村前一片草地上,一位年轻人扶着一位腿脚不灵的长者在散步,是父子、是祖孙?因距离太远而无法确定,就是一位年轻人扶着一位老人,走几步就在石凳上坐一会,又再扶他起来走。这一幕周围村民并不怎么留意,因为他们习以为常了!而我却欣赏到这一幕美如诗画,孝贵诚真,老人生前一句问候,床前一杯水,扶着老人散散步,胜过坟头百柱香!


博美人文之美沁心入脾!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吴志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美,千年古邑的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