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个地理知识点,当( )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问这一天是什么时间。那时候被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绕到头脑发晕,根本记不起来,原来这里的冬至指的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每年都会欢度的日子——“冬节”。
长大后,生活中融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再也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模样。这个成长过程中反而更懂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些以前怎么样都记不下来的知识点。开始慢慢了解了冬至的来源,冬至的特征,冬至的传说。“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2月21日到22日之间。据说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古人称冬至为“岁首”,认为这是一年的开始,因此也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朝夕更迭,春去冬来,时光悄然流逝。转眼间,又是年末时。春夏间,那破土而出的芽儿已长大,陪伴过我们的万紫千红随着时间走远了,但那香气仿佛还在空中飘荡。秋季的黄叶飘落满地,冬至过后昼渐长夜渐暖,冬天也快离我们而去了。时间的脚步是如此轻快且不为任何人事物所停留。
在我回忆里,冬至是十分特别的节日。春分、秋分、冬至这些节气抑或其他传统节日我们家里都一般在午饭过后祭祀,而那丰富的菜肴自然就留到了晚上才可以品尝。但冬至是早上便祭祀,冬至那一天,我们在早上就可以享受那丰富的菜肴了。童年时正就读小学的我们还能因为冬至而收获推后一个小时上课的福利,就是因为小学为了配合我们当地的民俗让我们能享受完丰富的早餐再满足地去上课,给足了我们生活的仪式感。因此记忆中的“冬至”一直都是暖和且满足的。
令人感到暖和且满足的原因除了丰富的菜肴及推后上课的欢乐之外还有因为可以品尝那圆滚滚的汤圆。母亲的巧手搓出那一颗颗胖乎乎的汤圆,被红糖姜汁包裹着,好像给汤圆穿上了一件褐色衣裳,可爱极了。小时候大人总说几岁就要吃几颗汤圆,那时候可不满足,才吃九颗汤圆怎么能足够呢?把小时候的我愁坏了。同学们去到学校也会互相攀比“你今天吃了几颗啊?”“我吃了八颗”“那你才八岁哦,我吃了十颗,我十岁了,你该叫我姐姐了。”“我才不要,我回家再吃几颗,你就要叫我姐姐(哥哥)了”……小时候的吵闹总是那么的幼稚,细品从前却感觉出了无忧的幸福。那时最大的担忧就是汤圆比别人少吃了几颗,担心自己不能快快长大。
长大之后,汤圆不再是年龄的象征,也没有人会再跟你吵闹说谁吃得多谁就是姐姐(哥哥)。但生活需要节日的仪式感,特别是传统节日,节气是天象赐予的自然规律,节日是历史沉淀的人文财富。因此我们家里人无论多忙,都会在冬至这天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坐在一起,在欢乐声中一起吃上那么一碗代表团圆的汤圆。“冬至小团圆”,冬至就是家的记忆团圆的记忆。
今年冬至将至,愿家家户户都团圆。团聚即温暖,家人即幸福。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