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737|回复: 0

飞瓦名寺壮莲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820
    发表于 2019-10-29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莲花古寺,又称莲花山庵;俗称飞瓦庵、半岭庵。面西向东,坐落于汕尾市海丰县与惠州市惠东县西北部交界的莲花山北坡,地处海拔904米处的主峰东麓谷地间。

    莲花山庵前后三座各五间,左右附廊,由山民用山石砌成墙基,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据历代老人相传:莲花庵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由杨安都众善信集资兴建。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是莲花山最古老的著名佛教丛林之一,蜚声远近。至明崇祯六年(1633),高僧印真和尚云游至莲花山区,首先驻锡于山脚庵(今鸡鸣寺),向海丰县城缙绅募款,重建山顶的莲花山庵(半岭庵)。后人谓:“半山建大庵二座,铸千斤钟一口,县内弟子,日游者甚多,此亦系丰邑胜景。”自此成为粤东地理位置最高的寺庙之一。

    后因流寇作乱被付之一炬。乾隆版《海丰县志》云:“莲花庵,在莲花峰顶,曲径迤逦,虬松延蔓,幽泉吞吐,别有洞天。其地产茶树数株,酌泉烹之,滋味甘洁,荡涤凡襟,亦地灵之一证也。”庵中有一口古井,名曰狮乳井。名泉也。

    飞瓦名寺壮莲峰,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建庵初期,每天由上山的樵夫、烧炭者、香客等捎带砖瓦等建筑材料,历经长期艰辛地搬运上高山。然后请当地能工巧匠用当地不规则的山石砌墙,并砍伐山中杂木做成桁梁,再历经长期岁月而建成。

    莲花古寺如此神奇的建造,被当地香客传说是:当山下建庵的建筑材料备齐之后,高僧印真和尚将山下砖瓦等,一甩手卷入阔大的袈裟之中;然后运用佛法从山下搬到山上而建成的,故俗称莲花古寺为“飞瓦庵”。清初鹿境《蔡皇勷手记》载:“癸酉年,僧人印真提缘,欲创莲花山庵以修道,先造山脚庵,次造半山庵”记录了高僧印真和尚修建鸡鸣寺前身山脚庵和莲花山庵(半山庵)的经过。及至清顺治四年(1647),挂冠返回海丰县城的霍山知县姚敬,在飞瓦庵主持印真和尚的邀请下,登山隐居于附近的山房窝。之后,由姚敬发动海丰县城内名流望族出资捐款兴建莲花古庵。同时捐铸生铁钟一口,重两千两百多斤。据说此钟与海丰县城万寿寺钟同时铸造,悬挂于庵庙之中。姚敬亲书“莲花古刹”四字横匾挂于庵前,莲花古庵遂成为当时莲花山的名胜丛林之一。至1958年“大炼钢铁”时,由于缺乏原料,当地农业大队派人上山砸碎铁钟,用箩筐装了22担下山炼高炉。由是钟声从此在山上绝响。

    现莲花古寺附近山上尚有几块巨岩构成的石厝,洞口外面悬挂着“祖师洞”三字,传说是开山祖师印真和尚于建庵初期,与弟子在此练功坐禅的地方。

    飞瓦名寺壮莲峰,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明末清初古庵建成后,“县里子弟日游者甚众。”其中在庵中留题的文人有清顺治年间海丰举人黄道圭等。其诗曰:“峭壁翻岚屺海东,芙蕖带日插浮空。翠垂玉井千层绿,彩映流霞万朵红。湛露遥擎霄汉外,琼浆回酌碧角中。更看迟雨凌波驻,不类仙香染涧红。此诗恰切地描绘了莲花庵的地理特点和优美景色,极具神韵。

    当时古庵大门挂有海丰著名学者黄德燝撰书的对联曰:“寻常出去凭云锁,几度归来带月敲”。一进大厅左右两侧墙壁上书写着姚敬的两首五律诗:“寰海万千亩,莲峰别一天。古庵依怪石,新榻听啼鸢。赏月愁无酒,沐风喜欲仙。心闲境自适,何必问彭年。”“吞吐树摇月,卷舒云化龙。初凝玄圃岭,原是莲花峰。对弈轻肥马,赋诗笑紫封。人言兹地恶,我爱万年松。”姚敬则在附近的“书房窝”搭寮隐居,读书明志,著有《黛永楼集》。并于清顺治五年(1648)夏在山上逝世,由印真和尚为其诵经超度礼葬于公平赤涂乡。又至清康熙十一年(1672),印真和尚亦终成正果圆寂了。

    飞瓦名寺壮莲峰,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印真和尚逝后,飞瓦庵和半山庵因流寇作乱付之一炬。清康熙三十二至三十九年间(1693—1700),慈任和尚继承印真和尚的衣钵,在海丰与归善等地的名流望族支持下,重建莲花古庵山脚处的庵庙,作为供香客登山歇宿接待处。清初鹿境《蔡皇勷手记》载:“此亦系丰邑胜景,後遭世乱,被山贼焚毁,诚可惜哉!目下僧慈任提缘修莲花山对峰小庵。”

    明末,海陆丰民间流传甚广的“张碧英投庵”的白字戏故事,其时代背景就发生在莲花庵中。剧情以张碧英投靠莲花庵为缘,叙述明末海丰县城员外陈忍苍,因妻儿早丧,遗下媳妇张碧英及孙儿春生。而续娶的继室王婆则凶狠恶毒,整日拷打媳妇。迫使张碧英多次寻求自尽。后蒙莲花山庵小尼点化,带其上莲花庵觐见主持法慧,在佛祖面前削发为尼。陈员外闻讯,一纸休书休了恶妇王婆,与孙儿一路上山追踪而至。祖孙二人牵衣痛哭,力劝张碧英归家。新中国成立后,这则凄恻缠绵的家庭故事,被海丰白字剧团演绎成一出动人的戏剧。

    飞瓦名寺壮莲峰,海丰人社区 HFren.cc

    相传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惠州著名诗人、书法家江逢辰(光绪十八年进士),出游海丰县,与鸡鸣寺方丈唯心法师相善,俩人过从甚密。莲花古寺内有古井一口,称为:“狮乳井”。泉水清冽甘香,时任主持唯心法师常常命寺中小僧,汲取狮乳井水煮沸后,冲浇莲花山出产的“龙头凤尾”本山茶。然后用来招待寺中贵宾。

    江逢辰在寺中品尝了当地出产的绿茶“龙头凤尾”之后,赞不绝口。唯心法师去信向他索取墨宝,他挥毫题写一幅中堂云:“寄语山僧好持卷,每年须寄数斤尝”,遂向老方丈索要莲花山绿茶“龙头凤尾”。莲花山茶遂遐迩闻名。

    江逢辰出游飞瓦庵期间,还题有《莲花庵》诗曰:“翳竹连山栖碧烟,荒坟高下古苔缘。翠塘四角月初上,玉磬一声云外圆。狮乳井香流夜夜,莲花峰好看年年。道人谙得煎茶诀,不惜来参饱水禅。”自此,莲花山庵香火长盛不衰。

    从清光绪至民国时期,历任主持有广进、唯心、雪梨、丰都、能供、承良等法师主持庵务。后来狮乳井历经世事沧桑,堙没在山上滑坡的泥石流之下。海陆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时期,为避开国民党第4军副师长余汉谋部的围剿,红四师师长徐向前、党代表刘校阁率领的三四百名战士曾撤退至庵中,因此飞瓦庵一度成为红军坚持革命斗争的宿营地。

    1929年7月,彭湃和颜昌颐等4人遭到国民党杀害后,中共海陆惠紫特委曾组织群众在莲花寺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是年,国民党邓彦华部到山上围剿时,为了防止红军重新返回莲花庵作为宿营地,纵火烧毁了这座古庵。

    飞瓦名寺壮莲峰,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自2000年起,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惠东县等地善男信女捐资筹谋恢复,在旧址搭寮供养佛像,延续香火。莲花庵遗址现有两进五间过带附厝,门楣挂有木刻匾额曰:“莲花庵”。从大门进去,第一进厅堂和左右两侧附厝,均是山坑石垒成的墙壁和茅草盖顶的僧舍。第二进主殿台面距庵址地面高出一米,上面案桌供有菩萨佛像。两侧附厝仍是残垣断壁。整座古庵的墙壁全是由山坑石垒砌,显得古朴粗犷,极具原始自然形态,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多年来历经山风吹袭,岿然不倒。

    2004年,来自终南山的少林和尚一山,在昆仑山奉其百岁老师父净尘法师之命,前来广东寻找海拔最高的寺庙,结果找到了莲花古庵遗址,率领5位徒弟驻锡弘扬佛法。释一山师傅热情善良,谈吐不俗。少年时期曾在少林寺出家,练过三年武功,留下坚实的武功底子。他刚到飞瓦庵就在附近搭寮闭关一个月。后来又有来自五台山的果才法师,在飞瓦庵附近棚屋里闭关三年,至2011年5月出关。

    现古庵已新建了一座宽宏的观世音菩萨宝殿,寺后有一片浓荫蔽天的沉香树林,这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开花时节香气沁人心脾。世纪初,为方便游客驾车上山,在释一山和尚的主持下,又在半山的古道左侧新修了一条通向古寺的机耕路,从山脚下观音台起至古寺约11公里长。之后,路面经过多次的整治和拓宽,山下的游客能够乘车而上。莲花山风景秀丽,古刹壮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游人如织,香火鼎盛。

    飞瓦名寺壮莲峰,海丰人社区 HFren.cc

    登山谒寺有两条传统古道。一条从鸡鸣寺左侧的“脚头坞岭”上山,山路较陡峭难行,距离比较近;另一条从风门坳绕过公铺桥的通平岭观音台上山,路途较平坦,距离则较远;新修的公路就在此古道上通向古庵的山下。如今,莲花古寺声名复起,周围风景秀丽,游客至此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来自汕尾和惠州两市的香客和游客,每天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声名远传于粤东诸县。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叶良方,图:网络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