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到陆丰市博美镇。屈指细数,距第一次来相隔了四年,四年的光阴,不长也不短。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两次零距离接触博美,皆因“汕尾文化之旅”。一个地儿,值得两次涉足,定然有值得去探究的主题。
博美,因博大而丰美;博美,因古韵浓郁且文化包罗万象而丰美。
认识博美飘色是在今年6月29日,在陆河县城举行的“2019年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陆河分会场飘色类民俗巡游”活动上。当五架形色各异的博美飘色先后徐徐被推上舞台,再走过县城的大街小巷,所到之处,赞声不绝。那造型大方的飘色、那精巧细致的化装、那色彩艳丽的服装、那景台仪态优美的扮演者、那内容丰富的表演,在夜色的流光中熠熠生辉,令人过目不忘。
而今天,在博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博美飘色传承基地,我与它再一次零距离“倾谈”。在交流的目光中,我记住了一个传奇人物:林广神。是他从苏州引入了博美飘色。
那是在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年),博美经商名人林广神,当时于苏州经营红糖批发生意时,适逢当地节日,举办文艺巡游活动,有感于飘色表演的逼真,精巧的化装,仪态优美的特点,深受感动。随之拜请当地艺人为师,购回八套飘色道具,并聘请名艺人到博美传授指导创办飘色艺术、化装技巧等。从此博美飘色每逢春节、元宵、三月二十三等传统节日都举办飘色表演,代代相传,并有所改进创新和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年历史。2009年10月,博美飘色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至实归,它凝聚了二百多年来民间艺人的艺术才华和心血。
在博美飘色传承基地的化妆室,一文友头戴珠钗宝冠头饰,调皮地唱起了西秦戏的片段,那份即兴的投入表演,博得了在场文友的喝彩。在此刻,我才知道博美的西秦戏也是相当有名的。只是脚步来去匆匆,没有深入去了解,那就留下一点悬念吧,或许会有下一次的牵盼。
穿过博美圩的三街六巷,七拐八拐,我们来到了位于博美社区宫前巷的“司马第”。司马第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林广神始建,他贡生岀身,擅经商,中年家资厚实,为人忠诚,乐施好善。他的大部分资金捐献政府兴办公益事业,被敕封儒林郎,授州同职,赐建司马第。
近前,轻叩司马第黑漆大门,门环轻响,门锁却紧扣不语,“加冠”“进禄”在门上注视,印有“九牧世家”字样的大灯笼在注视,门框上窗户上彩绘的花鸟古人也在注视。它们是在猜测着游人的心事吗?或许正如我猜测着它们的心事一样。彼此没有敞开心扉细细“攀谈”,就这样别过。红尘中的脚步为何又这样匆匆呢?
在博美圩,继续穿古街走古巷,一路遇见古旧的店铺门扉紧锁。斑驳的墙体,残破的木门窗,断裂的檐梁,古屋脊背上生长的野花野草,还有檐下窄巷的鲜苔,这一切都在展示着一个时代印记的渐次消失。天太后宫与古戏台就在南门那古街巷的深处。它们遥相互望,连结成一个整体,中间是宽阔的场地,是庆典祭祀、娱乐活动中心场所。
天太后宫,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造,清代乾隆己巳年(1749年)进行大规模扩建。古戏台作为博美八景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年代,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座占地400平方米两层歇山顶大戏台。站在古戏台下仰望,雕梁画栋的古戏台在阳光的照耀下,映衬着蓝天白云更显熠熠生辉。最吸人注目的是挂在古戏台屋梁间的三块木雕匾额,“载歌安澜”“台阁文章”“作如是观”每一块匾额都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久远感人的故事正沿着时光隧道徐徐走进每个探寻者的心。戏台上演过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戏台下又曾勾起多少代人共同的回忆?这是人间悲喜交融的缩影回放的舞台,又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超高村、虎坑村与鳌峰村古村落是博美三个省级古村落。超高村和虎坑村古村落,四年前曾经探访过,而鳌峰村古村落是首访。
还没到超高古村落的寨门,就远远望见被粉刷一新的土黄色的古寨门及围墙,较四年前少了几份沧桑,多了几分明亮。据说这是结合当前创文创卫的形势所为。踏过寨门上的“月眉石”往寨内放眼一看,还好,寨内的一切与四年前来时一样,没有被刷新,保护得很好。林氏宗祠、王厝巷、卢厝巷、兵部遗址、四仔巷、关厝养马巷及祠堂仔等古建筑都还在,断墙残垣也还在,幽长的古巷子也还在等待着我的脚步亲吻呢!
虎坑村位于博美镇北郊,东临八万河,四周青山围绕,村前田园风光无限。阵阵微风拂过古村前那一池碧水,碧水荡漾,粼粼波光在阳光照耀下分外迷人。池旁一棵古老的龙眼树正挂果,其一枝干旁逸斜出水面,如凌波仙子婀娜多姿。沿着斑驳黑黝的寨墙,抚摸着粗砺的古寨门,走进寨内,一切也如四年前来时一样:宗祠、家祠、祖屋、四点金,下山虎、二间直、独脚靴、封厝包依然沧桑如故,如垂暮老者静守一方。
鳌峰古村落位于博美镇政府所在地西侧,始建于元末明初,有着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属于寨落式村庄,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设有三个寨门,村中拥有较多的五间过座民居、下山虎民居、潮式四点金等古建筑。其中 “林氏祖祠、大夫第”已于2010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探访的脚步发现,三个古村落有共同之处:一是始建之初,皆为多姓氏居住,后外姓逐步迁出,至最后留单姓林长居,故今日所观三个古村落中林氏宗祠众多;二是古村落整体结构相似:寨前有宽阔的空地、气派的寨门、高大坚固的外围墙、寨内三街六巷、祠堂与民居错落有致。不同的是,相较于超高村、虎坑村古村落,鳌峰村古村落更宏大且保存得更完好些,文化氛围也更浓郁些。
鳌峰村的长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南寨门早先为钱氏所立,大约有600多年历史,以围寨防盗贼、野兽为目的。西南门由寥氏所立,大约也有600多年历史。相传早年廖氏为殷实之家,地方盛传着“廖鼎和”富甲一方的故事。但终因人丁不太兴旺而消沉。现今遗留下来的寨墙和寨门均为廖氏遗存,十分坚固。东寨门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因人口增多,为方便出入而建。寨门有二层,上层为值班楼层,开对称二个瞭望孔。下为寨门,左边有土梯阶直上二楼。
时光流逝无痕,满眼沧桑有印。在鳌峰村长者的引领下,我们穿过幽深的古巷,走过“春露”“夏雨”“秋霜”“冬雪”的重重院门,走进”九牧流芳“的世家,观雕梁画栋,赏庭院幽远,叹繁华落幕,品历史厚重,惜时光在断墙残垣上的春草夏花枯荣间慢慢流逝,感这一切俨然就是唐诗的画面、宋词的意境。不禁想起一句古诗“春挽冬留独自悲,日月星辰几轮回,花间媚影谁留恋?待看红尘谁伴随?”
大暑前的热气蒸腾着蝉鸣。午后我们走进位于博美北边佛祖山下的龙江古寺。龙江古寺门口,一株千年古榕挺拔峻秀,犹如一位老者慈爱地为我们撑开一把绿伞遮挡炎热。树下有风,树上有蝉,午后的倦意顿消。
不着急进寺,先与古榕树来个亲密接触。站在树下仔细观赏,只见古榕粗壮,遒劲,经千年风雨侵蚀生命力仍然旺盛如初。它包容着另一棵麒麟树攀附其上生长,共生共荣。麒麟枝叶可入药,利湿解毒,当地群众称它是“救命树”。传说古榕树下有神灵,在民国年代,当地四乡六邻的百姓深受“三十六兄弟”会会赌场的毒害,怨声载道,是古榕下的神灵赐“太平”二字破解了“三十六兄弟”会会赌场的阴谋,解救了受害的百姓,故人们称古榕树为“万年青君”“大圣人”。
转身,凝视眼前这千年龙江古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龙江古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崇宁年代,迄今有一千多年,不仅是博美八景之一,还是我省三大古寺(韶关华南寺、潮州开元寺)之一的历史古迹,又是海陆丰大革命时期、解放战斗时期陆丰东南情报站联络点,它为支持革命、掩护我党地下活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整个古寺金黄琉璃瓦,雕梁画栋,色彩明丽,金碧辉煌,石柱龙翔凤舞,壁画精工细致。古寺依山而建,分三级递上,一级是天王殿,二级是大雄宝殿,三级是五层的福报塔。福报塔两旁有两幢黄瓦红墙的楼阁,已竣工但还没投入使用。登上福报塔最高层,视野无碍,一幅幅美景尽收眼底。右边八万河浩浩荡荡逶迤绕寺而过,二十孔桥横跨河面,河岸翠竹绿树绵延,白鹭翔飞,野花绽开。远处蓝天白云下的山峦连绵起伏,有雾轻绕。前面与左边是新兴的城镇与乡村,高楼林立,连成一片,充满着现代气息。鲜绿盎然的田园风光在高楼周边点缀着,与远山的黛绿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连画家都无法描绘的天然画卷。
走出龙江古寺,车过千年普济桥,踏进蛟溪观千年慈云院,碾碾转转再赏麟书院。一天的探游,感受和体味了博美的丰厚历史人文底蕴,惊讶震撼博美竟有如此多的古迹。
回望这片古韵悠悠的热土,一方面是传承与保护,一方面是开拓与进取。我不禁为勤劳的博美人对家园的依恋,对文明的厚爱点赞!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罗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