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购置了各类小车。不管是务实消费的全款买车,还是超前消费的贷款买车,车多地少,停车位稀缺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往年的城市规划,当时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将来汽车保有量的激增状况,很多市政设施便民环节缺乏足够的前瞻性,以至于影响到如今城市道路公共停车位匮乏的现状。
停车供需矛盾的日益激化,一直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执政智慧。要在有限的城市公共场地中合理调配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车辆停车需求,必然是职能部门十分头痛的工作。为此,地方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县城内相对繁华的街区两侧陆续划设了停车线,开辟了许多公共停车位。虽然相对于小车保有量来说,这些停车位显然是杯水车薪,但是至少从法制层面规范了城市道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大众的停车需要。
问题是,在法治要求和现实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车多地少的残酷现实面前,停车位成了社会稀缺资源,由此衍生的若干社会矛盾不时激起舆论的争议。 就拿近期热议的占用公共停车位现象来说,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规划部门在街区两侧划设的停车位,在法理上无可争议,在本属公共区域的道路两侧依法增设停车区,有利于规范停车行为,有利于强化公共功能,能让人们一目了然明白这是仅限于机动车辆的有序停放。
然而,对于临街门店、住宅的业主租户们来说,由此带来似乎难以化解的困扰。鉴于历史成因,有些门店、住宅临街的过渡地面邻里之间参差错位高低不平,自家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只能从门前直上直下。当门前街边被划设公共停车位后,平时并不顾虑的出入问题顿时浮现眼前,怎么办?门前停车区一但被社会车辆停放后,自家非机动车辆进出问题如何解决?
另一种现实的情况就是那些自家同样有小车、货车的店面业主租户,他们同样有停车、装卸货的需要,门前显眼的停车位摆在眼前,应该如何合理使用?如何化解社会需求和自家需求的彼此冲突?
由此看来,各种占用公共停车位的情况层出不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家需求的矛盾。没错,公共停车位是社会的、是大众的、是法定的,问题是一经社会车辆停放后,挡着自家门店、住宅的日常出入了,自家车辆没地方停放了,自家装货卸货不方便了,请问如何是好?
若说遇到通情达理的停车车主还好,在店家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相互理解让出车位。问题是不排除有一些车主是长期占位,一停一整天,一停三五天甚至更久,要么联系不到人,要么拒不合作体谅,一来二去的就积累矛盾了。于是乎,不排除有的店家因上述原因,迫于无奈只好放置各种道具,以谢绝社会车辆的停放,如此一来便成了舆论漩涡中占用公共资源的典型案例。
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大部分看官们都会愤愤不平从表象上一刀切谴责占用车位的现象。只有少数理性的观众才会合理区分,有些状况是无可奈何,有些情况是事出有因。相信绝大多数占位者们是无意侵占公共车位,只是处于两难境地、无从化解,只好违心置物、谢绝停车。
当然,肯定存在一些故意占位、侵公为私的缺德现象,在实际并不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本着不占白不占的贪小便宜心理,占着茅坑不拉屎,妄想“久占成祖业”的大有人在。对于这类典型案例就应该大力谴责,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五行缺“德”!
从公共停车位的众生相就可以折射出社会管理的复杂性,这就十分考验着当地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为什么对于这项“利好”的公共规划,自逐步落实后会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现象?不能单单从违规违法的角度对占公现象实施一刀切的处理,而应该从根源上反思反省一整套措施,公共停车位从规划设计到临街划设,是否切实考虑到周边街坊的实际情况,是纸上谈兵生搬硬套,还是因地制宜、灵活调整。
对于执法单位来说,对占用公共停车位的缺德行为和无奈行为进行有效甄别、区分对待显得至关重要,是无理占位的情况,就要责令占位者清除道具,杜绝重占;是无奈占位的情况,希望能够协调化解困境、调整移除不合理的划线车位。
公共停车位占用现象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广大街坊对幸福生活美好追求的充分体现,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在此希望地方部门能够举一反三、权衡利弊,对公共停车位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协调,力所能及化解具体矛盾,以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公共停车位的社会功能。
本文来源:海丰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