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海丰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海丰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烟香等。
海丰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从中原传下来的。清雍正《海阳县志》载:“端午插艾蒲于门,艾形虎,又设角黍。”宋明时期,已有不少中原人落籍粤东,食粽之俗,也应早已有之。初时应是家庭制作,作为祭祀之用,逐步推广为市场销售食品,而且质量不断提高。
海丰人称粽子为“粽”。谚话有“未吃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意思没有吃到端午节粽子,冬天的衣服不能收起来,过了端午节才意味着夏天的到来。因海丰话“粽”与“壮”同音,端午节男女老少吃粽子,亦求“壮”的好彩头。
海陆丰粽子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味道的“粽球”,但这其中,“栀粽”和“双烹”粽是最具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品种。 栀粽
栀粽,也叫栀粿,是海陆丰特有的,其原料为糯米,古代的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然后再将栀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或浓茶水),再渗入准备好的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好裸布的蒸笼蒸熟。
制成的栀粽微带棕黄色,吃起来有点苦香。吃时用纱线或小刀切割成小片,沾白糖吃,有健胃去湿之功效。是海丰特有的“五月粽”!
端午节吃“栀粽”是汕尾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美食。因为端午时节天气炎热,蚊蝇滋生,食物容易变质,栀子可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栀粿有助消化、预防肠胃疾病。民间把吃“栀粽”又称为“吃壮”,寓意吃了身体强壮。
“双烹”粽
“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喜爱。制作工艺要求严格,不仅“色、香、味”俱全,其形状也很讲究,要用竹叶、咸水草扎成四角形。煮熟的粽子外观棱角分明,晶莹的米粒清晰润滑,十分惹人喜爱。
“双烹”粽子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馅,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一个粽子同时要显出咸、甜两味,就必须将咸、甜两种馅料和在一起,但切忌不能搅均。因为甜馅容易腻,要将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子二的咸馅包于一个粽子内。
本文来源:逛海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