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被父亲交任完成本书后记时,才得知父亲将在家乡海丰举办画展并出画册,名为《乡见》。乡见,音同“相见”,如同其画般简单细腻且趣致生动,若了解、细究,心中或能受暖意及感动。
谈起家乡,虽从小长于广州,但家乡话,家乡习俗,家乡美景与美食却从未缺席过我的成长。首先是家乡话——海丰话,属闽南语系,同普通话、粤语一起陪伴着我的成长。儿时,与家中长辈等交流,都用海丰话。长大后,却还成为了我值得炫耀的资本——在外国友人眼里,我能够精通数种语言。
然而,不管是在国内外,遇到能够说相同语言的人,便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小孩子一定要跟他说海丰话!”在回忆完那些因为语言而拉近的距离后,脑海里浮现的就是父亲常常会对朋友们宣称的一句话,好在母亲也是如此想法,而我只是享受着家乡话带给我的好处,窃喜中亦心生感恩。语言首先就给人类带来了机会,使人们得以借助其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习俗便是在特定区域内人们一代又一代所保存和传递下来的文明成果之一。家乡习俗,从过年到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父亲总会富有激情的告知于我、带领着我做点什么。于是,从小耳濡目染,也归功于逢年过节便会随之回乡,更多的这些便成为一代接连着一代的风俗习惯。
热爱生活的父亲当然不会让我落下家乡的美景与美食。孩童时,常被父亲用他的吉普车带着到莲花山上呼吸新鲜空气,到海里或是山泉游泳,户外爬山、捉鱼,甚至有时组织上大家庭一同郊游、野炊······一边写着也一边回忆着,因为当时年纪太小,若要细想,却也记不太起些什么,只是存留在记忆中的片段和当时的感受,于父亲于我都极其宝贵,那是属于我们父女俩的时光,属于他的中年放空期,属于我的自由快乐的童年。
那是我记忆最深也最美的家乡,我能想起的是我初夏带着对玩水的喜爱,害怕又调皮地用稚嫩的小脚去触碰那种清凉的感觉;看到那些自由自在的野外小鱼们的惊奇和激动;看到那些比我大很多很多倍的耸立高山和壮观瀑布时的惊叹和迷惑;在布满青苔而滑溜溜的石头上被父亲的大手一把牵住而稳步前行的温暖时刻······
多年后的今天,父亲仍不忘向我分享他所留恋的、深爱的那片有海还有山的土地,渴望我也随他那般留恋深爱。而家乡的美食,更是无法离开我们的生活,即便是在千里之外的景德镇,在父亲的生活追求下,我们也能够吃着来自家乡的美食。这些点点滴滴,是父亲对家乡情感的深切流露,而他从来都为自己是一个海丰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不断希望能通过努力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相信,此次回到家乡举办《乡见》展览是父亲心之所向。于此,我也深怀感恩之心且深感幸运地写下此册后记,希望父亲所创造的文化、艺术能够感染更多的人,也激励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后辈去学习,去传承,为我们伟大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感到自信。
2019年4月
本文来源:我是海丰人,原文作者:陈怡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