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909|回复: 0

湮灭在岁月里的鹿境渡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560
    发表于 2019-3-31 00: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海丰县城南面的丘陵地带中,丽江宛如一条巨幅的白练,缭绕着金龙山(又称鹿境山、鹿岭)流淌,用清冽的水浆,灌溉着四周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星罗棋布的鱼塭。丽江曾经是潮汐之河,毅然把鹿境诸村落都揽抱在宽阔的胸怀之中,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出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

    湮灭在岁月里的鹿境渡口,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根据清朝乾隆版《海丰县志》记载:鹿境山,邑东南隅十里,环以大河,乡村络绎,望之有烟树迷离之致。在鹿境山之前后溪中,各有鹿境小渡及大渡。面对“一年咸水上,三年免吊想”的自然灾害淫威,村民们却眼巴巴,束手无策。面对“鹿境蚝,大小好”的美味,村民们齿颊留香,感受到甜脆的滋味。面对鹿境众多渡口,涉足出门必须搭乘渡船的尴尬,村民们用勤劳忙碌的身影,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湮灭在岁月里的鹿境渡口,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丽江像一匹柔软的蓝缎子,从海丰县城东侧铺开,以龙津溪之名,静悄悄地奔腾着,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流淌至下游的渡仔溪。这里有一个渡仔溪渡口,俗称蔡厝渡口,是鹿境新东村、新北村、新山村等诸多村民前往海城的必经之地。据史料记载: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宋军曾经屯兵丽江埔,文天祥夜巡丽江时,船只就在渡仔溪河段经过。世易时移,上世纪人民公社化时期,鹿境村民踊跃缴交公粮和余粮,他们用板车拖,扁担挑,一担担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送到渡仔溪渡口,装载进船舱。

    这时,有人挺立船头,竹篙抵住河岸,躬身使劲,船只缓缓离开渡口,取捷径溯流而上,木桨激荡起一阵阵涟漪,驶向海丰县城龙津河畔灵爷宫,靠岸到海城粮所缴交公粮和余粮。岁月沧桑,如今的渡仔溪,河水宁静,平滑的水面泛出一片银灰色,好像一幅凝滞不动的水彩墨画。

    湮灭在岁月里的鹿境渡口,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距离渡仔溪渡口大约两三里的地方,丽江在鹿境新南和平村前面流淌出一个漂亮的弧形,这里出现了后畔渡口,俗称和平渡口。后畔渡口来往的船只不多,河水澄澈明亮,荡漾起了一道道皱纹,映照出岸边的木麻黄树和渡口旁边一间低矮的草寮,那是艄公遮风避雨的落脚处,是为了方便村民的呼唤,随时即刻都能够搭船渡过丽江,给村民徒步前往海城,多了一条选择的途径。

    后畔渡口,也方便新南村民到对岸的城港那边耕种,他们把捎带之饭扒拉进肚子里,就在老母庵周围的茂林翠竹里眯眼午休,养精蓄锐。总有,一些村民前来拜祭老母元君,尤其是农历七月半,老母庵里钟鼓齐鸣,在普度孤魂野鬼,普度一切的亡灵。

    是呵,老母庵曾经是彭湃的儿子彭士禄躲藏之福地,东江纵队第六支队亦曾在此扎营,浴血奋战,还有黎连平、蓝训才等一批同志都以此作为革命的联络点。附近的城港九栏村,是国民党团部驻地。

    1945年5月发生鹿境惨案时,日本鬼子长驱直入,杀戮军民百姓。驻扎在鹿境大宫的国民党军队一面抵抗,一面撤退,大部分国民党士兵从渡仔溪渡口逃逸,避免血染战场;小部分兵士从后畔渡口过丽江,逃到国民党团部驻地——九栏村。物换星移几度秋,现在的后畔渡口,经过围塭造田,裁弯取直,已经改造得面目全非,消失在岁月的时光里。

    湮灭在岁月里的鹿境渡口,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一路朝西,丽江奔流不息,喧嚣着,翻滚着,流淌到了龙舌埔附近,河水正旺,河身豁然宽阔,一派沸腾汪洋,无边无际,形成著名的三角渡口。所谓三角渡口,就是梧围村那边有一个渡口,谢道山村那边有一个渡口,此两个渡口连接汕尾往返海城,保障行人和货物的畅通。与此同时,鹿境新南村这边也出现一个渡口,那是方便村民涉水远足,前往汕尾,海城等地。当时的三角渡口,水面宽阔,浪涛滚滚,烟波浩淼。

    乘客吆喝渡船的声音,根本无法穿越时空,无法让遥对岸的艄公听到,唯有焦急地等待着渡船靠岸的那一刻!遥想大革命时期,海丰农军在红二师的配合下,摩肩接踵,搭船从丽江河上的三角渡口经过,势如破竹,浩浩荡荡,解放了捷胜城。1927年11月20日上午,彭湃率领工农兵代表以及各行各业代表,徒步来到县城南面的谢道山渡口,敲锣打鼓,迎接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凯旋归来。

    蓦然回首,金龙山的山势,自东南向西北起伏绵延,状似一条矫捷的蛟龙。丽江流淌到三角渡口之时,汇合的水流,绕过一处方圆百余丈的草埔。每到涨潮的时候,皎月当空,两股江水奔腾咆哮,漫溢到形似龙舌的草埔上,欢呼雀跃,相互拥抱在一起,然后才浩浩荡荡地奔流入海。此情景好像金龙在哗啦啦地吐珠喷玉,故称为龙舌埔。昔日,龙舌埔曾经是来往海城、汕尾、公平之间的交通枢纽,原计划要在龙舌埔建立墟市的。一来这里的交通位置重要,公平一带的山货,汕尾、马宫的鱼货,海城部分油盐杂货都必经此地。

    二来这里人口相对稠密,物产富庶,周邻是道山、圆山、梧围、友冲以及鹿境等乡村,平原广阔,良田万顷,况且处于金龙山脚,丽江之畔,土壤肥沃,鱼塭连片。丰收之后的农畜产品可以随时到此进行交易。据说:陈炯明的直升飞机曾在龙舌埔起飞,围绕鹿岭兜转几大圈,旋即返程降落,因龙舌埔的土质湿软,致使飞机前轮陷入淤泥中。于是,建墟之事便搁浅。更为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龙舌埔处在平原上,地势低且平坦,每当潮汐高涨时,龙舌埔就受水淹没,深及膝盖。

    尤其月明风清之夜,这里白茫茫亮晃晃的,一派璀璨,景色迷人,但先天性缺陷注定其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常言说得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1966年10月,自从丽江十孔桥和黄江四十孔桥通车后,人们的交通非常便利,三角渡自然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一直以来,鹿境渡头桡颇有盛名。因为鹿境新东大渡头村背依金龙山,黄江挨着村前碧绿的田野,潺潺流淌,形成了大渡头渡口。村民以捕鱼,或者运输行业谋生,风里来浪里去,男女老幼都熟悉水性,青壮年更擅长游水和划船。在海丰县的龙舟比赛中,鹿境渡头村桡手奋力拼搏,在浪花四溅中脱颖而出,连续夺冠,盛名便传播开来了。大渡头渡口,是附近村民搭船往返陶河等地的便捷途径。

    瞧!渡船的舷两侧固定住两根木棍,木棍捆住麻绳,套牢两只长柄木桨。艄公身体前倾,坚实的双手摇动着交叉的木浆,不时劈开水面,往深处使劲,哗啦啦的波浪欢快地后退,渡船则继续前进,把船上的村民送到彼岸,给他们带来了方便。

    古语云:福兮,祸之所藏也。1945年5月4日凌晨,日寇从陶河笔架山驻地悄然出发,抢渡丽江,袭击鹿山大宫的国民党军队,制造骇人听闻的鹿境惨案。于是乎,国民党军队仓皇北撤,一部分士兵从丽江的渡仔溪渡口逃亡,另外一部分士兵从后畔渡口逃生。而眼前的黄江,傍依着金龙山流淌,浪涛接着漩涡,漩涡卷着浪涛,发出轻微的哗哗声。黄江用如椽巨笔,在碧绿的田园里写出一个大写之“人”,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着……

    湮灭在岁月里的鹿境渡口,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鹿境村民在路通财通的感召之下,投身到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之中,鹿境渡口相继湮没在岁月里,包括渡仔溪渡口、后畔渡口、三角渡以及大渡头渡口,都变成了历史的产物。然而,金龙山北面之丽江,南面之黄江,依旧奔流不息,依旧清澈,好像千万只眨动的眼睛,凝视着鹿境渡口上曾经发生的事情。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吕珠满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