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阳春三月访南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天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574
    发表于 2025-3-14 17: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涂,泛指以海丰县赤坑镇和可塘镇交界处周边南土、古流、下兰和东新等四个村委十多个余姓自然村组成的宗族聚居地,人称“南涂十八乡”。元末,风采余氏(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外交家、思想家余靖为岭南始祖)十五世余再(号新安),时任江西吉州永丰县教授,因不满当朝暴政腐败,遂弃职南下投奔父亲余东川(南涂余氏一世祖),后择居海丰南涂,经600多年繁衍发展、开枝散叶,子孙分衍汕尾各地及港澳台,后代人丁昌盛,和后来迁入的同为风采余氏的仑岭系余氏统称“南涂余”,人口逾四万,为海陆丰一大名族。

    阳春三月访南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最宜出游。南涂作为海丰著名的古村落,吸引着我们这些喜欢参观旧建筑的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最终我们只选择黄茹、古住、下兰、南涂等几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村子走一走。

    黄江支流东溪河从北至东将黄茹、古住、下兰、南涂等诸村半包围,加上黄茹山、南涂山等环抱,形成了一处位置独佳的居住环境。

    从回龙埔路进入南涂腹地,黄茹山和古住禁山如一对把门的将军,把守这一方福地。境内各村均依山而建,围聚在中央的湿地周围。

    黄茹村是我们的第一站。传说此地曾是古越族部落聚居地,后有施氏在此建居。传说南涂余氏二世祖新安公南下途中遇一占卜师为其占了一卦,指点他说:“汝要向南直去,遇到‘涂石磨’之处方为汝之落脚点。”新安公一路寻至东溪河北岸时一处渡口,见对岸山明水秀、场地宽敞,便问摆渡者此地叫什么。对曰:“此渡名曰‘磨石渡’,前面乃黄茹施姓之府第。”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新安公想起占卜师的话,心说此地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地方吗?于是便过渡至黄茹暂住,再做打算。后施姓衰落移至它处,把黄茹卖与新安公,新安公在此定居后根据“涂石磨”的说法把这里命名为“南涂”。

    阳春三月访南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黄茹背靠黄茹山,房屋依山势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从村前往上望去,村子居高临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势。行走于村中巷弄之间,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比比皆是。我们在这里领略了村子的两多,一是祠堂、家庙多,二是古井多。

    黄茹往西是下兰村,两村相连。在余氏三世祖昆和公墓茔上面的老榕树下,数位闲坐的老人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他们热情地向我们讲述着关于南涂的故事,眼神中有兴奋,有落寞。小时候不明白老人为什么喜欢到树下闲坐,一待就是好久。现在我终于明白,他们是在寻找逝去的光阴。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希望过着儿孙绕膝的生活,但在生活和现实的面前,再美的水土都留不住人,故乡渐渐成为一个概念,唯有放不下的老人坚守着故土。

    阳春三月访南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古住位于下兰南面,两村仅隔一路。相传余氏先祖新安公初到黄茹时最先在此处购买一爿房产居住,所以这个村子又叫“旧厝爿”。和“古住”这个村名一样,不同的名字都是为了纪念先祖。

    古住村以中心的戏台为界,南北两边泾渭分明。北边大部分建筑为老厝和祠堂,居住的人较少,而村子南片的建筑大多是现代的,村民大多居在这里。村前,余氏祖祠和余氏私塾两座华丽雄伟的建筑夺人眼球,体现了古建筑的精髓和风华。祠堂前矗立的三副旗杆架和祠堂前厅高挂的三幅功名匾分别对应的是清光绪年间选贡生余埏俊和拔贡生余炽邦,彰显了余氏家族的尊贵和荣华和重视家族子弟教育的儒家思想。

    阳春三月访南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从余氏祖祠旁巷拾级而上,可达村子后山,当地人视为禁山,禁止人们进山砍伐和放牧等破坏山体生态的行为。行到山上,半坡处左右各有一座小庙,庙子后面伫立着一根高高的佛灯。令人惊奇的是,佛灯前侧长有两块天然的巨石,前一块状如木鱼,石头顶部的缝隙却顽强地生长着数株树苗,而另一块却酷似明代的冠帽,大自然真的是无奇不有。

    走马观花般走完前面数村,又来到南涂村。从这里,我们认识到南涂族人流淌的红色基因。南涂村的大革命时期乡农会和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海丰县六区抗日民主政府筹备大会旧址等革命遗址仅仅代表的是整个南涂人民革命的历史缩影。在这片土地上,以海陆丰农民运动领导人余创之、余国英等为杰出代表的120多名南涂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毅然投身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铸就了南涂乡不朽的红色丰碑。

    阳春三月访南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漫步在南涂乡的古道上,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仿佛为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余氏宗族600多年的历史,如同一部厚重的典籍,记载着无数英才的辉煌与荣耀。从古至今,这里走出了无数文人墨客、将相贤臣,他们的故事如同乡间的溪流,绵延不绝,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站在余氏祖祠“追远堂”前,望着那高悬的匾额,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里不仅是余氏宗族的根脉所在,更是一方人杰地灵的沃土。每一块砖瓦、每一棵古树,似乎都在低声诉说着先人的智慧与荣光。南涂乡的山水,孕育了无数英才;余氏宗族的血脉,传承了不朽的精神。

    离开时,回望这片土地,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期许。南涂乡的故事还在继续,余氏宗族的辉煌也将代代相传。愿这片山美水美、人杰地灵的土地,永远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孕育出更多的英才,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图文:许宇奈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