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18|回复: 0

菜包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39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342
    发表于 昨天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菜包粄,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家人齐坐,做菜包粄是陆河人传承的年味。


    祖母、母亲是村头乡尾远近闻名的包菜粄好手。儿时这一天,她们必定会做菜粄,让家人品尝,同时作为出屋(走亲戚)礼物。


    陆河菜板闻名,而我曰水唇菜粄做得最为细致,水唇位于陆河县与揭西交界之处,做的菜粄融合于陆河揭西之精华,皮薄馅大,唇齿留香,百吃不腻。鲜萝卜丝、炸豆腐干碎,虾皮、猪油渣、蒜白碎拌在一起,加细盐猪油调味作馅,用粘米粉作皮包裹,中间饱满,两边翘起,形似小鸟,又呼作雕即粄。而母亲极其精致,当菜粄出第一锅时,总会先挑拣出品相完美的,用鲁枝杆(茫萁杆)沾上花红在菜粄上点四个圆点,如一朵小花似一样喜庆,真是“出屋”佳品。


    菜包粄,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儿时母亲总会早早地准备好鲜白萝卜丝,拧干萝卜丝多于的水分,但又不能太干,要控住少许水分,保持萝卜原有的香味和口感。豆腐必须是新鲜豆腐炸干才有扑鼻的香味,蒜碎最好是刚拔出来的家蒜,洗净,控干水分,最好是蒜白,掺少许蒜苗,才够入味,油渣也得是炸的蹦蹦脆的,才能增香。所有馅料都必须一样样单独备好,才和一起成馅料,每一道工序都很繁琐,所以每做一次菜包粄,必须要用一上午准备菜馅,午后才能开始做粄。

    午后,母亲站在灶前,开始准备粄皮,把粘米粉倒入滚烫的锅中,用长长的擂茶棍在锅里把粘米粉使劲搅拌,捣成糊状,然后把热腾的米糊盛在粄钵(陶制阔口浅钵)中,使劲搓揉成粄团。这需要坚强地忍耐度,而且还是一项力气活,需要一定的力度和时间才能揉出粄团的柔与韧,由于粄团烫手,母亲每次都试探性地搓搓停停,随着不停地试探,不停地耐受,速度越来越快,手势更柔。每一次搓揉粄团都与粄钵拍打出“滋滋”的声音,搓揉的时间越长粄团越柔韧,发出“滋滋”的声越柔和,粄团柔韧光滑即可,让我想起李莜懿所说的百钢练成绕指柔,正是此情此景。


    菜包粄,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一团粄团最后揉成塔状放在撒了干粉的大簸萁中间,我们跟着祖母、母亲围在大簸萁边开始做菜粄。母亲从不担心我们,浪费材料,儿时总会鼓励我们学起来,开玩笑说可要学会,不然以后自己的孩子想吃,而你却不会做,只能眼巴巴看别人家的孩子吃。而我们也很乐意跟着学起来。


    皮薄馅大的菜粄可没那么容易做。看着祖母、母亲在塔状的粄团上抓下一小团粄团,双手把其搓成圆球,接着从圆球上方轻捏出一圈形似花瓣的边,紧接着把花瓣边越捏越深,直至圆球变成一个似圆帽又似小碗的粄皮,便一手轻握粄皮,另一手四指按入粄皮中间如转手帕粄轻按使粄皮变得吹弹可破。最后在 “薄碗”中舀上一勺菜,两边如包襁褓似的一包,一个形似小鸟的菜粄便成了。这一套功夫在祖母、母亲的手里行云流水,操作自如,我也自认为这是轻而易举之事。而粄团在我手里,反复搓揉总算成团,我轻捏花瓣边,边却如狗啃,不忍直视,但在鼓舞中我还是锲而不舍,母亲还手把手教我把粄皮捏薄,好不容易终捏成碗状,准备包菜时,正高高举起准备炫耀一番,却发现粄皮几处破洞,逗得大伙哈哈大笑,我一气馁把做了半天才成的破粄皮一把抓一团。大伙笑得更欢,原来是我在艰苦制作时抓耳挠腮,脸上,衣服上都是米粉,正如戏台上的丑角。看着祖母、母亲早已做了一排又一排的菜粄摆在眼前,我屡战屡败,却越挫越勇, 终于做成,一看,这可顶饱,粄皮厚如城墙,还被笑话,曰若砸在狗儿身上,狗儿必定汪汪大叫,因为皮够厚重,厚得能砸疼狗儿。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鼓励着,没事自己做的自己吃。不管多难看,果真蒸熟出锅后,觉得味道一流。



    菜包粄,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之后每年做粄,母亲总会吆喝道,各人做,各人吃哈,不做的没得吃。所以我每一年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总会踊跃应邀。一年又一年,我做的粄越来越像了,我做的粄皮也越来越薄了,我脸上也不沾米粉了。

    而今我不怕自己不会做,自己的孩子会眼巴巴看别人吃,并不是我学会了,也不是因为而今什么都可以买到,而是今年在母亲的吆喝中,女儿们也踊跃参加。刚开始女儿也经典重现,脸如丑角,边如狗啃,粄可砸狗。祖母慈爱耐心地手把手指点着女儿怎么把粄皮做薄,女儿在一旁探着头认真地看着曾祖母的手势,两手生硬却不放弃地捏着粄皮,一边虚心地问着“对吗?对吗?”这一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女儿比我强,有模有样。此时我也成功地包好一个,让祖母点评,祖母面带笑容满意地点点头,这一刻我悟出做人如做粄,要经岁月沉淀方能洗净铅华,呈现完美。


    簸萁旁有祖母、母亲、我、女儿,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我想这一幕就是传承。








    图文:范俊容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