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1538|回复: 0

回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1-24 16:27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237
    发表于 2024-12-18 16: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忆里的老墟市,位于镇上的那条老街道上。旧时的街道,现在依然存在,街道两旁的那些老宅子,却已经破落得有些孤单和冷清。那些看起来比较现代的建筑,是挨着老街道边上的私人楼房。其他的老空铺,是以前的供销社门市,破落砖瓦房的一根根立柱仍在 ,好像一个历经风雨的老者, 执拗地支撑着墟市依稀的风骨。
    回味,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被我们称之为“老街道” 的地方,便是以前的供销社。两排铺面,分布在街道两边,每个门市经营不同的商品。售卖日用品的门市我们叫百货店,里面大大小小的日用商品琳琅满目。印象中,我们这些“小家伙”除了在临近过年的时候,跟着大人们来这里选购布料做新衣新裤之外,好像再也没有来这里消费,所以印记并不那么深刻。但是,位于百货商店对面的饮食店就不太一样了,虽然也只是来了那么两三次,却有令人难以解释的深刻感。那是味蕾的印记,作为还处于温饱问题都不太容易解决的苦涩年代,能够到饮食点品尝到一顿汤粄,是不是一件奢侈的特别事儿?

    供销社饮食店位于墟上的老街道,是以前在镇上唯一可以吃上粄汤的场所。老一辈人都知道,当时称为饮食业的地方就是供销社饮食店,是集体企业的一个饮食商铺,对外餐饮营业,面向社会各阶层人士,也包括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普通农民百姓。当然了,去饮食店吃汤粄也不是常有的事。像我们这些农村人,只有夏冬两造交公余粮的时候,才会藉着这个机会,到饮食店尝一大碗粄汤的鲜,犒劳自己的辛苦付出。然后再到墟上选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装在箩担里,悠哉悠哉地回家,这一幕情景,感觉很具有时代的参照。

    回味,海丰人社区 HFren.cc

    第一次吃上别有风味的汤粄,就是在墟上的饮食店里。那是秋冬时节,村里面每家每户的秋收稻谷,经过了多天风吹日晒,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公余粮的品质要求。为了完成公余粮的上交任务,母亲和其他乡亲一样,把要上交到粮管所的粮食,用竹箩担装好。在第二天天亮后不久,与乡亲们一道,挑着稻谷,赶往七八里地远的粮管所。或者是因为自己的早起,或者是因为怕我留在家里调皮捣蛋。无奈之下,母亲唯有默许我跟着交粮挑担大队,路上虽然颤颤悠悠,却最终到达了粮管所,等待大人们完成交粮任务。那时候交公余粮,相当于向国家缴税,交粮之后,还会有不多的一些经济补贴。由于是起早空腹前来,又经过了担挑体力消耗,大多数乡亲都会选择去饮食店吃一顿早点。大概是因为怕我饿着的原因,母亲带着我,与几个叔叔婶婶一起,走进了离粮管所不远的饮食业。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好奇地坐在饮食店里东张西望的情形。那是一个飘逸着钻鼻肉香味儿的地方,就连里头的空气都是那么地诱人。厨房与用餐大厅被砖墙分隔成两个部分,厨房里面架子摆着锅碗瓢盆,除了忙前忙后的服务员,切肉、切菜、切粄条、热泡粄条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还有看得见的特别之处,就是厨房里面的袅袅水汽,每个锅的阖和盖的瞬间,腾出来的热气充斥着厨房上空。虽然间隔着一堵白色砖墙,那些夹杂着米粄、猪肉和鱼露的混合香味,依然从各个专门传递食物的小窗口穿透、溢满而出,漂浮在餐厅,游移出一股股让人垂涎的香味。受馋虫刺激,勾起的饥饿感也来得更加猛烈。那个时间点的饮食店,里面并不怎么热闹,只是三三五五的乡亲围坐在方桌边上。

    回味,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听大人们议论说,那些都是跟他(她)们一样,交完公余粮来这里吃早餐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汤粄可以有适当高低的消费选择,以饭票金额为准。先买饭票,从窗口递给厨房里面的掌勺师傅,再由他从窗口端给你一碗热气腾腾、等值饭票的汤粄。碗中的粄,是蒸熟的扁状粘米粄条,也叫粉条。雪白的粄条,赤中泛白的几片瘦肉,两个纯手工肉丸(这是母亲多买的“特殊待遇”),加上那调味的芹菜,静静地躺在微黄色的粄汤里面, 闻起来有一股特色的芳香。从看见母亲从窗口端来汤粄的那一刻,本来就饿得有些难受的自己,在粄和肉的香味诱惑下,早已垂涎欲滴。我吃的是小碗,却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大碗材料。捂着热乎乎的陶瓷碗,滚热的汤,滑溜溜的和热粄条,还没有好好品味,已经被我吃得彻底的碗底朝天。
    自己并不是第一次吃汤粄,却没有像那一次那样,沉浸于美味佳肴般。也许是太饿的原因,听母亲说,那次吃汤粄,大有狼吞虎咽的气势,而且还多吃了母亲从她碗里匀出的那一部分。偶尔想起这个场景时,就会泛出被母爱疼惜着的幸福味道。
    回味,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说起来还有一些仿如笑话的事实呢,也正是来自生活的原因。日常劳作的乡亲,本来饭量就大,于他们而言,一碗汤粄根本不足以填饱本来就饥饿的肚子。所以当来到饮食店吃汤粄的时候,为了能够添加粄汤,就会想方设法与服务员套近乎,悄悄地先把碗里的汤喝掉,趁着人少的机会,把碗端到分隔窗口,诚恳地要求,在不加粄的前提下,额外加送一些免费的汤水,因为大家都知道,锅里滚烫的粄汤,都是由猪骨头或者是猪头骨经过长时间熬煮出来的美味精汤。这种要求私底下都能得到满足,大概,这就是劳动人民心地善良淳朴的一种体现吧。

    那时候,去饮食店吃汤粄也就是可怜的三两次罢了,当自己不知不觉地长大后,供销社的饮食业,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汤粄的味道听说也变得没有那么诱人了。再后来,镇上的饮食店增加了,也都个体化了,供销社门市的饮食业变成了独有的时代记忆。

    那条街道和饮食业的汤粄,成了很多人都在坚守的记忆,蕴藏着地域和味蕾咀嚼的多种味道。









    文字:彭武法
    图片:网络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