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市场买菜,我问摆地摊的阿婆:“有紫苏吗?”阿婆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紫苏?”我尽力描绘着心中的紫苏模样:“就是那种可以用来煮油茶,味道很香,叶子带点紫色……”
阿婆恍然大悟,大笑着说道:“哦,你说的就是‘拐苏’嘛!”说完便像寻宝一样,弯下腰从脚下那个皱巴巴的红胶袋中,小心翼翼地翻找出一小撮紫色的叶子。一股特别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如同古老森林中的清新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与这位阿婆已是老“相识”,每次光顾她的摊位总能感受到一份特别的温馨,她经常卖一些看起来极为原生态的蔬菜,总是自豪地说,这些菜都是自己亲手种的,虽然长得不太好看,但是没有打过农药,可以放心吃。这次,她更是大方地挥了挥手,执意不收我紫苏的钱:“家里多得很,不值什么钱,拿去便是。”我欣然接受,盛情难却,接受便是对她最大的敬意。
在我们陆河,许多人习惯将紫苏称为“拐苏”。这个带着浓厚乡村气息、略显粗犷的名字,不禁让人回想起以前那些在田野间无忧无虑、奔跑嬉戏的孩子们。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听起来不那么雅致却充满童趣的外号,就像“拐苏”这个名字一样——虽然粗俗,但简单直接,略带调侃之意,却又蕴含着一种宠溺的亲切感,让人会心一笑。
对紫苏最早的记忆始于童年的那段时光。那时,它在乡间的小径旁、屋舍前极为常见。我们这些小孩子常摘它的叶子来玩。每当大人们在厨房忙碌时,也会吩咐我们:“去,摘两片‘拐苏’来。”
至于紫苏为何被人们称作“拐苏”,我推测这与我们老家旧时的乡间方言密切相关。在我老家的方言中,“拐”是田蛙的俗称。而在烹饪腥味较重的野味,如田蛙、河鱼、河虾、河蟹等时,人们常加入一点紫苏以除腥增香。因此,“拐苏”这一俗称很可能是源于紫苏在烹饪这些野味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得名。
在陆河,紫苏不仅仅扮演着调味品的角色,它更是客家油茶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每当制作油茶时,人们会将紫苏与大风艾、薄荷、茴香、苦刺、雷公根等多种油茶菜一同切碎炒香。随后,用打茶机将这些炒香的茶菜与炒花生一起打成细腻的油茶膏,再与滚热的开水冲泡在一起。伴随着袅袅升起的热气,一钵色泽油绿、香气四溢、口感丰富细腻的客家油茶便完美呈现。
小时候的我们,尚不懂得“拐苏”背后所蕴含的珍贵,也不知道它竟然有着如此温婉雅致的正式名称——紫苏。直到有一天,我在偶然间翻阅书籍时,看到了关于紫苏的详细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儿时熟悉的那个“拐苏”,竟然就是紫苏。自那以后,我便坚决地将“拐苏”改口为“紫苏”,因为我觉得,这样美好的植物,理应拥有一个与之相配的名字,而不是一个那么随便的称呼。
谈及紫苏之名的由来,明代医药大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给出了精准而富有诗意的阐释:“苏乃荏类,其味更辛如桂,且色紫,故名紫苏。”不仅如此,李时珍还对紫苏的神奇功效进行了详尽的记载:“紫苏,能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毒,尤善解鱼蟹之毒,治蛇犬之伤。”这样的记载不仅凸显了紫苏在中医药学中的卓越地位,也让人对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充满了敬畏与珍爱。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尔雅·释草》中,紫苏的身影便已跃然纸上:“荏,白苏也。桂荏,紫苏也。”这一“荏”字,竟然与“时光荏苒”的“荏”字相同,仿佛是大自然巧妙埋下的伏笔。
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生命轨迹与四季紧密相连。春季,它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夏季,它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秋季,它花开细碎,点缀秋色;冬季,虽枝叶枯黄,但种子却在泥土中默默积蓄力量,静待来年春天再次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如此年复一年,紫苏在四季的轮回中循环不息。这不禁让人感叹其中的奇妙与深邃——原来,我们日常用来形容时间流逝的成语,竟然与这样一种具有多重药用价值和独特香气的植物有着如此深刻的渊源。
从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我们还可以深入了解紫苏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宋代诗人章甫的《紫苏》一诗,便是对紫苏食用与药用功效的生动描绘:“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作腐罂粟然,加点须姜蜜。”诗中提到紫苏的品性卓越,其功效早在神农时期就已为人所知。作为汤料,紫苏能增益餐桌的丰盛,其调味效果可与橘子相媲美。紫苏的果实甘甜香美,需在秋霜降后采摘。而制作紫苏豆腐时,其味道如罂粟般香醇(注:此处“罂粟”应理解为比喻其味道极其香醇,非实指),加入姜蜜更是美味无比。
汉代张衡的《南都赋》中,也提及了紫苏作为调味品的独特功能:“苏蔱紫姜,拂彻羶腥。”这句话揭示了紫苏能够去除腥臭味的神奇效果。
到了宋元时期,诗人方回在《和韵送陈先辈归省建宁》一诗中,再次提到了紫苏:“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这里的“熟水紫苏香”指的是紫苏泡的茶,它不仅具有健胃消暑、增强食欲、助消化的功效,还能预防感冒、治疗胸腹胀满等症状。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紫苏更是作为一味重要的药材被详细提及。书中描述太医为小姐诊断病情为外感内滞,所拟药方中包含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材,以及枳实和麻黄。然而,宝玉见方中有枳实、麻黄,认为这些药材对女孩不宜,于是要求另请医师。这一情节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医在药材配伍上的精妙与严谨,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对药材选择的审慎态度和对药物性质的深刻理解。
……
紫苏,这一源自华夏古老大地的香草,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更彰显了自然的智慧。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韵味与使命,它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为日常生活增添绚丽色彩,让平凡的日子闪耀着不凡的光芒。
我将阿婆赠予的紫苏执于掌心,细细感受着岁月深处的温柔与香气。此刻,我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紫苏这一草木之灵,更是流年赋予的深邃印记。这一抹迷人的紫色,仿佛时光特意派遣的信使,用它独有的方式传递着无言的暗示——珍惜当下的每一刻,铭记日常中那些温馨与美好。
图文:罗惠香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