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罗隐这样赞美蜜蜂的辛勤与无私奉献。蜜蜂是不少古今中外作家描写的对象,如法布尔、丰子恺,还有大家熟悉的写《荔枝蜜》作者杨朔。
小时候,住在乡下,房前屋后,有农田,布满瓜棚,种有香蕉、番石榴、黄皮,等等。春暖花开,田园里的各种花木次第花开,能持续几个月。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蔷薇、月季、玫瑰、紫藤、桃以及家人种的茄子、豆角、黄瓜开的花,招蜂引蝶,一片热闹。
当然,四时之中,还少不了天籁之声。春,蛙鸣阵阵;夏,蝉声幽绝;秋,簌簌落叶声,吱吱蟋蟀响;冬有北风呜呜声。最难熬的季节当属于夏季,若是晴天,火辣辣的阳光一天八九个小时直接照射在自己身上,感觉自己差点自然变成烤肉了。一遇到下雨前后,湿热蒸腾,感觉空气都凝固了。当时的生活条件与今天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电风扇驱热的普及率都不高,更遑论空调了。
彼时,最辛苦的事莫过于写周记,每日一篇,开学报名时,与暑假作业一并交由老师检查,如果没有完成,报不了名。其实,学校要我们在假期认真完成的说辞。慑于学校的规定,同时,家里大人也会督促完成任务。室外艳阳高照,屋内潮湿闷热,每天为了完成一篇周记的“苦差”,挤破脑袋,拼命思考,急得搔首抓腮,脸热耳赤,迟迟未能落笔,真是难于上青天。
此时,耳畔有“嗡嗡”之声,转头一瞥,原来是一只蜜蜂,接着在头顶上飞舞几下,飞落在桌面上,不吭声,行走几步,再振翼飞出窗外。出于好奇,我放下手中的活,移步来到窗边,向外望去,房屋左侧的香蕉树上有一个蜂巢。远看,洁白的蜂巢规律而整齐,像是美丽的钟乳石,羊脂般的浸润欲滴;将头探出去细看,密密麻麻的小蜜蜂煽动着翅膀忙碌个不停,像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工地,“工人”虽然各忙各的,但目标一致——建好蜂巢。烈日当空,它们不辞牢苦,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那首“小蜜蜂,采花忙,快快飞,采蜂糖”的中华童谣《小蜜蜂,采花忙》。
它们一点一滴垒造自己的窝,一步一步做,可谓是“万丈高楼从地起”。它们从不懈怠,没有丝毫马虎,可谓是“自觉自动的”。它们与城市建筑工人一样,兢兢业业,把家园建设好。 我被眼前的蜂巢吸引住了,写周记的事早已忘了。站在窗台边还是看不过瘾,但不敢贸然跑出去到香蕉树旁观赏造蜂巢,万一被蛰一下,那就糟糕了。思索片刻,干脆从邻居同伴借来玩具型望远镜,举起一瞧,约几千只工蜂早已泌蜡在脾础上造好六角形巢房。这和《自然》课上,老师的挂图一样,百闻不如一见。真想不明白,这个精灵为何可以建造出如此精准的等边六边形房子,最省材料,最大化利用空间,而且坚固。这些密密麻麻的房子,尚且有着统一规划。
再仔细看,最下部分是蜂王产卵的蜂房,女王就是女王,气度不凡,形体略大,夏阳照耀下,尾翼有一种宝石蓝的光泽。而工蜂采蜜回来,会将花粉放在中部的房子里,蜜则存放在最上端。花粉就是小蜜蜂的“奶粉”,而上端的蜂蜜如果满了,工蜂会提取花粉中的蜂蜡封口贮存。一切井井有条,环环相扣。整个蜂巢,工蜂忙上忙下,最是勤快。
看着看着,头上有一股热辣辣的感觉,额头渗出汗珠,才恍然大悟,阳光已照在头顶上了,手头的作业还没完成,大人又要训斥了。想想,蜜蜂孜孜不倦建造平整蜂房,都是默默耕耘而成;再看看它们在花间忙碌的身影,提醒我们想要有甜蜜的成果,就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和辛勤。
重回到自己座位上,喝上一口茶,擦擦汗,操起笔,耳畔又响起那首《小蜜蜂,采花忙》童谣, 继续完成作业……
来源:善美东岸 文字:马泽松 图片:网络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