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店珠姨‘挽面’生意很好,队伍排得好长,要不我们也改行,总比我们现在的生意好做。”隔壁店的老板娘常常跟我开玩笑。经常珠姨的店门没打开,就有人在那等。我同事一看到,总会搬椅子过去给她们坐,或帮忙打电话联系。我常常感叹:有生意也不早点来,珠姨可能赚够了。同事说:“珠姨上门服务去了,有些准新娘出嫁前是要在家里‘挽面’。”是的,我们海丰的习俗是这样,准新娘“挽面”后就不能外出,怕看到“不干净”的东西。所以,比较传统的人家就请师傅上门服务,为了图个吉利,给师傅的红包也是大大的。
“挽面”是最早的美容术,服务人群很广,从二十多岁的少妇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客户固定,一次“挽面”间隔的时间,短则一个月,长的两个月。在大街,跟珠姨一样的店门就有三四间,理发师、美容院里也有“挽面”。看来,这生意确实好做,但好做的生意个个人都能做吗?这是一门手艺,讲究力度和动作、牙齿的协调。
“挽面”就是拔面毛,将脸上多余杂毛、粉刺及角质层去除的手艺。“挽面”主要工具为细棉线和白粉。将细棉线交叉形成“又”字形,其中一端含在齿中,再由左右手拉扯另外两端,借由细棉线三股拉扯的力量。丝线在额头、脸颊、腮旁、鼻梁间任意游走,一张一驰、一起一落间,将脸部细毛连根拔除。数百年来,中国女性靠这一根细线、一抹白粉,打理出光滑细致的面容。“挽面”最早出现在我们广东地区,叫法有很多种,如“开面”、“拉面”、“绞面”等。而名字的起源也是有故事,古代女子出嫁,事先都要择日请人挽面。因是人生头一回美容,故称作“开脸”,也叫“修容”,是传统婚俗的一环。挽面是姑娘变成女人不可缺少的仪式,完成了仪式,姑娘的身份也随之而去。
但是,如果“挽面”师傅技术不到家,或者不顾年龄阶段,美容就可能变成毁容。 记得小时候,姐姐和堂姐们也喜欢“挽面”。我常常混在她们中间,要求她们也帮我弄弄。有一次,堂姐满足了我的心愿,在我脸上涂满白粉之后,丝线在我脸上开始游动,痛得我眼泪直流。追美的我竟然全忍住了,直到堂姐把我脸上的汗毛全部拔掉,出现红扑扑的脸蛋。当时的我好开心好开心,我想我也和姐姐一样漂亮。可是,到了晚上,我脸上起了好多疙瘩,并且越来越严重,我的哭声也越来越大。妈妈说天亮就要带我看医生,幸好,第二天,红肿有些消退。从那以后,我不敢再“挽面”。即使到了当新娘前夕要进行“开面”,我都不敢再尝试了,只是叫师傅比划一下,做个仪式罢了。
由于小时候的这一段经历,我不敢再“挽面”,侄女是珠姨的老顾客,常常邀我一起,我是望而却步。但我喜欢修眉,杂乱无章的眉毛修一修就会变得眉清目秀,人也精神好多好多。我总是趁珠姨有空时请她帮我修眉。好多次珠姨想帮我“挽面”,我都婉言拒绝。又一次修眉后珠姨又提起要帮我“挽面”,我把小时候的经历和顾虑跟她说。珠姨听了大笑:“原来你那么小就那么爱美,‘挽面’是要等到成年后才能做的,我们这里不是要等到要结婚时才“开面”吗?你那么小,细皮嫩肉,那经得起细棉线的紧拔。并且,挽面时力道要适中,细棉线一定要贴紧脸部,动作要干净利落。”隔行如隔山,过早的美容就等于毁容,珠姨的一席话消除了我一直以来对挽面的恐惧。从此,我也喜欢“挽面”,也成了珠姨的长期顾客。
文字:吕惠珠 图片:网络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