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范的时候,就听老师们介绍过钟敬文老先生。他1922年毕业于海丰县陆安师范。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那时,在我心里汹涌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钟敬文,一个让海陆丰人民为之骄傲的名字。民俗文化之父,他执着于民风民俗的研究,让民风民俗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为民俗的研究与传承谱写了新的篇章。 今日,有幸与文友们一起来到九龙山下村,参观钟敬文故居,内心无比激动。九龙山下村,在群山的环抱中,虽地处偏远,但是风景如画,鸟语花香。一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道两旁的稻田,绿油油的禾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走进去,恍如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棵苍翠的大松树下,我们坐在长凳子上,认真地倾听村干部详细地解说着钟敬文老先生的故事,风吹过,松树轻轻地摇晃着枝叶,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影响到我们。村干部娓娓地述说着,我们的内心风起云涌,久久不能平静。接着,热情的那位村干部说带我们到山上的东山园看看,那里有钟老先生家的果园,里面有一棵百多年的荔枝树。文友许大哥说几年前这棵荔枝树树干又粗又大,己经是需要两个人张开双臂才能环抱,现在应该更大了。我们对那棵荔枝树充满了好奇,而更好奇的是追寻钟老先生走过的足迹。
在村干部钟大哥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二十多个人慢慢地向东山园走去,绕过村子,是一段崎岖的山路,山路不陡,宽不过一米多,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大树,昨天雨大,所以路面铺了一层落叶,踩着落叶,欣赏着树下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抬眼望,远山近水如诗如画,此情此景真想高歌一曲,山路边我发现了几朵浅紫色的小花,在杂草丛中显得特别的清雅秀丽,我不禁连连惊叹,这些路边小花儿无人欣赏,却依然在属于自己的花期里尽力地显示自己的美丽,丝毫不辜负自己美好的时光,实在难得!我不禁和这几朵花儿合影留念,不辜负这份难得的相遇。上山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于是村干部钟大哥让我们在一棵松树下休息,停下脚步,才发觉山间时不时传来的鸟啼声,那声音悦耳动听。
当听到我们连声喊累时,钟大哥说:“不远了,绕过这座山再转一个弯就到了。”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觉得自己体力不够,就说:“我在这树下等你们好了,我爬不动了。”钟大哥笑了,他说这山路,钟老先生年少时一天走几趟的,有时还要背水果或是柴草下山。听了这话,我真觉得不好意思了。回头望望走过的来时路,曲径悠远。或许,他也曾在这棵树下歇脚,听鸟儿歌唱,听泉水叮咚。是啊!路虽远,行则将至。做事哪能半途而废呢?于是喝水后,我不禁加快脚步,追上领队的钟大哥,一边走,一边听他细说钟老先生小时候的故事,疲惫感顿时烟消云散。
十一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钟老先生家的果园处,瓜果的清香弥漫在四周。村干部钟大哥说 :“近来雨多,杂草把进园的路遮住了。”于是,我们只好在园外休息。百年老荔枝树虽近在咫尺,可一些草木却把我们隔绝在外头,只好随缘了。站在山坡上,吹着山间清爽的风,令人神清气爽。身边都是高耸入云的大树,枝叶葱郁茂密,风吹过,哗哗地响着。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山歌,思绪一下子飘远。我想,草木本性,最真最纯。这样清幽的山林,这样美丽的风景,给钟老先生带来了太多的创作灵感。或许,就是这些山川清泉,树木花草,陶冶了钟老先生的性情和文思。才会让一首首歌谣,一篇篇散文的文字清新隽永。钟老先生的好多文学作品都带着自然,带着草木的灵气。“白鸟銜遗果,青籐掛古松。人带轻烟耕绿野,鸟随寒雨落滄洲。”我不禁轻声吟咏钟老先生的诗句。这一些篇章如潺潺的山泉,如路边淡雅的花儿,温润了我们的眼眸。如高耸入云的树木,如天边飘渺的云朵,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下山后,我们参观了钟老先生祖宅,几间矮瓦房,见证了一个伟大文学家的生活日常。瓦房旁,是钟老先生的雕像。他脸上挂着微笑,目视前方,目光坚定而睿智。雕像下面是钟老先生的简介。几百字的简介,我们却看了很久很久。
午后两点钟,太阳躲进了厚厚的云层,刚刚的闷热随之消逝,这难得的凉意,让我们心情愉悦。在钟大哥的带领下,我们探望了钟老女儿琼姑。在一间低矮的小房子里,我们见到了琼姑,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她有点消瘦,但是耳不聋,眼不花,见众人来到她床前,热情的招呼我们坐。她思绪清晰,说起钟老先生的往事情绪激动,但是条理清楚,谈话间还背了几句钟老先生写的诗词,我们不忍打断她的话语,静静地听着,为老人家的康健感到高兴,走出小房子,我才发觉刚才忘记给老人家送上祝福了。于是,回头望望那间屋子,轻轻地说了一声:“祝您老人家身体康健!”然后挥手告别。即使她老人家没有听到我的祝福,也没有看到我挥手告别的模样,但是我觉得特别的欣慰。
接下来驱车前往公平镇鱼街,据说,这里是钟老先生青少年时代的住所,顺着狭长的小巷往前走,巷子两边都是平房,在巷子中段,门牌上写着“鱼街75号”,两片陈旧木门,一把生锈的铁锁,透过板门往里望去,是一个宽阔的小院,杂草青翠,无法进去参观,但是我丝毫不觉得遗憾,因为,钟老先生的故居,我来过。抬眼间,屋檐上的燕巢,有一只新燕投来了多情的目光。
下午三点,阳光刚好,微风不燥。我们来到了钟敬文广场,广场四周草木葱郁,广场中间是钟老先生的雕像,他坐在椅子上,带着眼镜,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握着一本书,一副学者的模样,他面容亲切和蔼。此时他在沉思,他在构思一首小诗,还是在编排一首歌谣?雕像下方刻着“人民学者钟敬文”这是后人对他的最高尊称,也是他应有的尊称。广场右侧的墙壁上雕刻着敬文广场记。文字虽不多,可我一读再读,在字里行间缅怀一位伟人不平凡的一生。
走出广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品读了一位伟人的故事,参观了他的故居,走过他走过的路,吹过他吹过的风,我受到了太多的熏陶和启迪! 听,他在文学的田野里放歌!那歌声句句清远!
致敬钟敬文老先生!
图文:吴晓静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