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2041|回复: 0

岁月留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806
    发表于 2023-7-3 17: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月留影,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我打开一本旧书,发现里面有一张小纸条。这是一张似曾相识的小纸条。我拿起来,原来是一张电影票。上面最大的字写着“楼座”两个字,“楼座”下面写着“4行10号”,上面写着“11-12”。电影票上半部分是红场的简笔画,红场上面是齿轮、地球、卫星构成的图案,最顶上写着“海丰县工人影剧院”八个字。翻开电影票背面,写着“1990年12月1日下午7时30分”。原以为正面的“11-12”是指时间的“月”和“日”,现在不知它们代表什么了。

    1990年,我还在读高中。我看的是什么电影呢?我找来以前写过的日记。一查,原来那天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焦裕禄》,电影的主演是李雪健,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里面的场景我还记得一些。真是不查不知道啊,“岁月神偷”让这时间不知不觉中流失了33年!工人影剧院是海城的三座影(剧)院之一,其它两个,一个是红城电影院,另外一个是人民影剧院(也叫人民大礼堂)。工人影剧院是在1966年兴建的,位于幼石街的北部。工人影剧院附近是古海丰八景之一 “万寿晓钟”的所在地。万寿,即万寿寺,其寺钟每天清晨敲响,声闻十里,为邑人所称颂。1926年,海丰县总工会成立并将办公室设在万寿寺。1943该寺左侧禅堂改作学校使用。1963年,海丰县人民委员会颁布海丰县总工会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人影剧院如今已被拆掉了,原万寿寺仍然剩下部分建筑,亟待保护和修葺。

    岁月留影,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说到看电影,我最早的记忆还是来自红城电影院。红城电影院离我家最近,走路不到15分钟可到,我在那里观看电影的次数最多。红城电影院的建设时间是三家影(剧)院中最早的。从建筑物的命名来看,它完全是为播放电影而建的(其它两座的命名都是影剧院)。据说红城电影院有苏联专家参与设计,技术含量高,而里面的配套设施也是比较先进的。1956年,毛主席在北京接待了彭湃烈士的母亲周凤,随后省政府拨款建设“红城纪念项目”。“红城纪念项目”除了红城电影院之外,还有红宫、红场、红城大厦、红城大酒家、彭湃中学、彭湃纪念医院等,它们于1957年落成,一起作为苏维埃政权成立三十周年的献礼。我有个长辈清楚地记得,那年他刚好在彭湃中学读初一,还是少先队员,光荣地参加了落成典礼,他看到了彭湃烈士的母亲,也平生第一次看到了外国人。他说:当时海城盛况空前,飞机在空中挂着五星红旗飞翔,散发传单,家家户户贴对联,处处载歌载舞。

    岁月留影,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会到红城电影院玩。电影院前面是小广场,现在还保留原貌,看起来并不宽敞。在我的记忆中红城电影院可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永远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样子,一拨人观看电影出来,另一拨人忙着挤进去。红城电影院门口前的阶梯两旁砌成斜面的护栏,这个斜面就是海丰的第一个“滑梯”,我们在那里爬上去又滑下来。电影院旁边种有高大的蒲葵树,据说那树叶就是做蒲扇的,所以我总想着弄一根下来做蒲扇。长辈说进入广场原来建有一条桥,桥下面有水渠。桥不长,但是很宽,两边有洗砂石的护栏,是非常漂亮的。不过,在我小的时候,红城电影院门前的红场路已修建好了,水渠和桥也不见了。 进入电影院门口有个展览厅,墙上挂满了当时最著名演员的照片和关于影片介绍的海报。当时,看电影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娱乐方式。我家还订阅了《大众电影》杂志,所以至今,我对老演员的熟悉程度是比较高的。

    岁月留影,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小时候(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看过的很多电影,电影的内容、片段以及相关的人和事我现在还保存着记忆。我看过《五朵金花》(1959),男主人公叫“阿鹏”,当时我们有个小伙伴也叫“阿鹏”,有人就调侃他:“阿鹏去哪了?是不是去找金花了?”我还记得看过越剧版的《红楼梦》(1962)电影票很难买,是我堂兄在人山人海中“挤破头”才买到的。此外还有《梁山伯祝英台》(1963)、《画皮》(1966)、《小花》(1979)、《归心似箭》(1979)、《405谋杀案》(1980)、《第二次握手》(1980)、《庐山恋》(1980)等,我都看过。印象最深的还是《画皮》,实在是太恐怖了。我记得以前还看过一部外国电影,有个“怪人”从楼上把开水倒下去,把下面的人烫死的场景,这让我久久不忘,后来看了《大众电影》才知道是《巴黎圣母院》的。我读了小学之后,就很少跟大人去看电影了。学校有组织大家看电影,比如《小兵张嘎》《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等》《冰山上的来客》等,有的电影我是不止看了一次的。1982年,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掀起了武打片的热潮,如《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木棉袈裟》《武林志》《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我也是一部接着一部与友伴赶潮流前往观看。不过,我上了高中以后就很少看电影了,只有学校组织才会去看。记得90年代初我还去红城电影院看过《大决战》系列电影,此后就没有在里面观看电影的回忆了。小时候看电影,主要是跟着父母去的,有时也会跟祖母或堂兄去。我虽然不大懂得电影内容,但总会全神贯注观看。我母亲说我会一站到底,将电影看完,这让大家都比较乐意带我去看电影。我们看电影一般都是在晚上过去。电影院是没有空调的,但好像有电风扇。如果是夏天的白天,看电影是非常闷热的,不过那时,大家有电影看,高兴都来不及了。
    岁月留影,海丰人社区 HFren.cc

    红城电影院门前的那条路就是当时最繁华的红场路。路是铺沥青的,我们小时候习惯不穿鞋走路,沥青路给太阳晒后,走上去火辣辣地痛。红场路靠近红城电影院处有“海丰第一冰室”,看完电影吃一根冰棍或者吃一碗“狗毛膏”,那就是最幸福的。晚上的红场路也是热闹的,有几杆水银路灯,成了小孩最向往的光明。我看完电影回去总是依依不舍的。回去所经过的小巷见不到一盏灯火,在没有月亮的晚上不得不打开手电筒照明。因为看电影站累了,父亲往往会背着我回去,这情景,现在想起来还会感动一阵子。红城电影院至今仍在,但据说它90年代毁于大火,现在的是重建的,已多年没播电影了。

    岁月留影,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人民影剧院,位于现红色文化街小广场处,它始建于1958年,二十年前已被拆掉。我很少在那里观看电影。但我记得陪祖母去那里观看一场越剧《五女拜寿》(1984)的电影,因为那里比较远,父母交待我要照顾好祖母。祖母只看戏曲片,所以我怀疑《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祖母也是带我去看过的。

    电影永流传,而岁月已经远去。那三座影(剧)院已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现代人仍然喜欢观看电影,只不过观看方式有了多种选择,以前那种数百上千人一同观看电影的宏大场面已经很少见了。一场旧电影票,让我想起无数的场景,在影布里,又在影布外。看电影的人,也成了电影中人,在脑海中,又在字里行间。


    来源:善美东岸
    文字:姚宇彬
    图片:姚宇彬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