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到端午节了,妻子在每年此时都会做一些粽子给大家吃。虽然,做粽子不易,商场有现卖的包装盒粽子,但她认为亲手做的馅料丰富,物美价廉,更有意义。确实如此,新鲜的粽子吃起来口感好,与久放、冷冻后的粽子口感有明显差异。自己动手,还能感受节日的氛围——过端午节总要忙一两件事才有过节的样子吧?
《随园食单》记载竹叶粽做法:取竹叶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粽子古已有之,是最传统的美食。《随园食单》虽说“裹白糯米”,但实际上,白糯米只是主要的馅料,还有包其他馅料,做粽子程序十分繁杂。但是世事皆如此,做美食哪能轻而易举?
粽子是极具特色的美食,一般的美食包馅料,都是将馅料包或卷在面皮上,比如饺子、馄饨、薄饼等,而粽子却是将馅料包在粽叶上,蒸熟打开粽叶,便直接吃馅料,饶有趣味而味道独特。
我观察内人做的粽子,真是一个“大工程”,不得不感慨有些掌厨的工作之苦。
首先,按量所需,将准备好的粽叶煮约十分钟。然后,再拿出来洗一遍,放清水泡着,会变得柔软,容易包着馅料。同时,用来扎粽子的水草先清洗干净,再放水里泡,用来绑住粽子才不会“硬邦邦”。次日,将它们再洗两遍,沥干就可备用了。即便小小的包粽子“外套”居然也应该不厌其烦地清洗,先贤教我们的做法必有道理。袁枚先生说:“至于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一玷入菜中,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可见,厨房整洁与否、是否清洗食材非常重要,倘若不察,好好的美食便可能棋差一著,功亏一篑。谁愿意吃有异味的食材、谁会去有老鼠、蟑螂爬过的大排档用餐?
接下来,做主食——备用那些馅料了。将糯米洗后倒一点水进去,它会缓缓将水分吸干,再将它泡水一两个小时,会变软点,煮好后口感好。随后,将糯米捞起来后适当放盐和酱油。同时,将赤豆泡水一段时间,再将其沥干;将三层肉切成片状,比较容易包在粽叶里,下适当的五香粉、酱油等腌制;将香菇切片后泡水一段时间,挤出水份;小心翼翼地取出几个咸鸭蛋的蛋黄,进行对切成两份,这样选食材看量,不会造成“舌尖疲劳”。包粽子材料丰富,让人目睹,脑子里便浮现粽子起锅的场景,实在使人垂涎三尺。
生活需要仪式感,包粽子是最具有仪式感的环节。拿三片柔嫩的叶子用其中一半叶面卷一个漏斗状,上面的叶面竖起,依次放一勺糯米和赤豆、几片香菇、用筷子夹起一块三层肉,再放一勺糯米和赤豆和咸鸭蛋,再将上面较长的粽叶往“漏斗”口折叠包住,固定位置好后,将两根水草将其捆住,捆的力度要稍大点,一个有棱角的三角形粽子便包好了!
再将十多个粽子放在高压锅蒸煮,花四十分钟便大功告成了,一个个热气腾腾身披“青色棕衣”的三角粽展现在眼前,粽香便飘散开来——粽叶的甘香夹着糯米和赤豆的清香、三层肉的醇香等味道一起扑鼻而来,让人还未吃便有“香”的享受。松开水草,打开粽叶,更香了,冒着热气,趁热吃最适合。只见黄色的粽子肉软绵、黏牙,每一口“风景”皆不同:夹着糯米的赤豆的软甜、三层肉的酥烂、香菇的厚实、咸鸭蛋的松香,入口“层次分明”,非常好吃!我听说:粽子分类主要以馅料为区别,比如有腊肉香肠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等,顾名思义,名字上的食材便是各自的主要馅料,实在丰富多彩。
在端午节做粽子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现在问学生:端午节为何吃粽子?很多年轻人不知所云,答非所问。也难怪,谁来为他们普及这一课呢?
在端午节,吃粽子是大家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习俗。有个传说:端午节,爱国诗人屈原投入了汨罗江,百姓深受感动,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鱼虾等吞噬,便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汨罗江。自此之后,吃粽子便成了端午节的习俗。传说显然寄托了大家美好的愿望!
今年端午节临近,内人做好粽子给七岁的女儿吃,她吃得津津有味。我问她:“妍妍,你知道为啥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吗?”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爸爸,我不知道”。我便将这段传说绘声绘色地告诉她。她听后焕然大悟,高兴地说:“原来,吃粽子背后还有这种传统文化啊!”我语重心长地说:“屈原写了‘亦善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诗歌,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当时感动了很多百姓。同时,那些百姓有悲悯情怀,制作简易的粽子投入江中想要保护屈原的躯体!我们要有爱国精神和养成悲悯情怀!”女儿听了,如梦初醒,连连点头。
真不该埋没美食背后的好文化!
来源:善美东岸,文:彭伟栋,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