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刚过,中秋将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也是月亮一年一度的邀请。
天悬银盘,月洒清辉。每逢中秋佳节,团圆与相思总能触碰你我心尖。每个人都用着不同的方式迎接中秋的到来。朋友圈里,有人做着手工月饼;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灯笼;走在汕尾的大街小巷,提着月饼和柚子的人比比皆是。中秋的节日味道渐浓。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年十二度月圆,总是中秋佳节时最美。中国人爱月,咏之赏之,思之叹之,但与其说喜爱月亮,其实都是借着月亮诉说相思。“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纷纷都是想家;阴晴圆缺、人生起伏、时光流转,映照的都是悲欢与离合。
中秋之夜,金风荐爽,银蟾光满,五湖四海的人们都会仰望这一袭月光。往年的中秋,大家都在做什么呢?一家人围坐一堂,父母给孩子念诵几句与月亮有关的诗词;爷爷奶奶讲讲吴刚嫦娥的故事,一起吃月饼赏月;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烧烤桌游齐上阵……记忆中的中秋有着各种各样的热闹。而今年的中秋鉴于当前疫情形势,各地有关部门发布疫情防控提醒,倡导市民群众中秋、国庆假期就地过节,虽然漂泊的人少了一次团聚的机会,但用另外一种方式过中秋也不失一个好选择。跟亲人约好,中秋夜各拍一张月亮照发到微信群里;跟家里人打打视频电话,一起分享一下手中月饼的口味;和同学同事好友们一起在海边赏月,以上种种皆无不可。
在这样传统节日的小长假里,平时忙于“在路上”的人们实现了“在一起”,在不同方式的团聚中品悟亲情与温暖。汕尾特有的“拜月娘”仪式、商场举行的猜灯谜、穿汉服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到“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的欢喜。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与理解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仿佛始终高悬着一轮亘古不变的中秋圆月。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理解到节日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更要致敬那些一直坚守岗位的人,守护我们一方平安的警察,守护我们健康的医生护士,日前前往福建支援的抗疫人员……这些坚持在岗位上的人,内心也定是充满了孤独和疲惫,在没到节日时所做的无数次自我暗示,做足了勇气面对孤独的中秋,可看着团圆的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还是会暗自神伤。给他们最大的尊重,时刻感恩他们的守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中秋之夜你身处何方,你的家都是你最温暖的港湾,即使没有在这一天相聚,仍然会在往后的岁月中相互陪伴、相互扶助、相互支撑。又逢佳节,让我们一起接受月光的邀请,在“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的氛围中,把传统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来源:东岸,图文: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