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2041|回复: 0

黎明洞里有洞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806
    发表于 2021-6-22 19: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黎明洞里有洞天,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如果你来汕尾城区捷胜镇,黎明洞是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在我看来,那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石洞,还是一处有故事,值得探究的人间佳境。

    它位于捷胜镇西南二公里许石厝村旁的山岗上,俗称“水龟洞”,又称“捷胜石室”,当地人又叫“石厝洞”。山岗北侧瘦石嶙峋,千奇百怪,南侧是大海,极目远眺,波涛浩淼,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造化钟神秀。黎明洞的独特之处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纵观全局,黎明洞主要由几块巨石相互叠砌,上方又有一块奇异巨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覆盖而成,洞内地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西北边长约20米、西南边长约30米,全洞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洞内顶部距离地平面约4米,洞室形体呈由高向低缓斜状,岩石顺其天然缺口,分为前后两个洞口。据清同治版《海丰县志.古迹》载:黎明洞“有石如盖,内可容二十人,外有岩扉,不假人事,为前明廖天佐隐所。”前门立有石门柱,刻着一副对联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横批:“阃外光华”。据说,这是清代咸丰年间捷胜文人刘向魁(刘锷的远房裔孙)与其子儒学训导刘学调游此洞时,因感于廖天佐、刘锷的民族气节而镌刻的,石门柱亦为其时所立。
    黎明洞里有洞天,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该洞门左侧约3米高的岩壁上又见行草横书阴刻有1米见方的“天然佳趣”四个大字。另外,在西北侧还刻有一处六米见方的“奇岩胜境”巨大印章。再看洞之正东,有一后门,距地面约8米高的巨大岩壁上刻有:“石洞烟霞古,乾坤岁月长”的联文,横批为:“山海奇观。”联文中间则附刻《游石山》的七言律诗,诗云:“石室云深古洞赊,乾坤今喜到天涯。涛声彻夜谐歌咏,山色腾空结露霞。人在壶中春浩荡,剑于阃外日光华。停骖缓步高岗上,入望沧溟起浪花。”落款为“大明万历元年岁在癸酉夏之吉海丰寿山刘松题”。该摩崖石刻于2002年6月被发现。

    有山有海,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游石山》这首诗很有画面感,吟来令人可观可感,可见刘松当年肯定在黎明洞处有过夜听涛声,早观日出,肯定曾经在这里感受过大自然的美好和随之带来的喜悦。那么,刘松是何人?

    刘松(约1540-1609年),字寿山,海丰县人,明代镇海抗倭名将,具有深厚的文学和书法造诣,武职秩从三品,诰封怀远将军。黎明洞东门岩壁上“山海奇观”、“游石山”等诗联就是1573年他故地重游时题刻。

    从洞外后门出来,沿小路来到南侧,又见一块扁平巨石中央,刻有一方棋盘,棋盘四角余处,各有一圆孔,应该是以便竖柱悬挂帐篷遮风挡日避雨之用而凿。

    石刻棋盘西北侧4米高的石壁上,还刻有一首廖天佐的缺字五律诗:“水尽山穷处,天空雪○时。桴因观海泛,酒○傲游賚。留石非供○,临题若寄思。圣明余暇日,有截和《毛诗》。”从石刻整体判断,缺字处并非风化腐蚀所致,可能是廖天佐有意留与后人揣摩的考题。听说有人曾为这首诗的缺字部分分别填上“霁”“以”“赏”或“霁”“以”“乐”三字,不知对否?妙否?也许只有廖天佐最有发言权了。

    以上所述,是黎明洞的概貌及其有关的诗文石刻。

    黎明洞里有洞天,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洞,是绝妙的洞;故事,是真实的故事。说到黎明洞,还要再说起两个人——刘锷和廖天佐!

    刘锷是谁?廖天佐是谁?为了加深了解,近日,我专程请教当地专家赖杉昌先生,他不厌其烦、不吝指教,帮我解开了不少疑窦,很感谢于他的热心,更感动于他那腔对家乡、对仁人志士的热忱。

    刘锷(生卒年不详),淮南人,讳岳公,南明总兵。清兵攻破南京城后,因不愿仕清,他弃家到捷胜所城投奔故友(时为守备)。因与廖天佐一见如故,“把臂入林(《世说新语·赏誉》)”,在黎明洞隐居20多年,与廖天佐一起被称为“黎明洞二名士”。

    廖天佐(1602-?),号一窑天居士,海丰县人,少时,随父经商于捷胜所城,10余岁考中秀才,后几次参加乡试,皆因未向考官行贿而不第。天启年间(1623-1625年),他在激愤之余,绝意功名,隐居黎明洞。  

    黎明洞里有洞天,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为防止东南沿海人民支援郑成功北伐,颁发“迁海令”,致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为状至惨!廖天佐将这一情况撰成《迁移图说》,冒死为民请命,请求让被迫迁走的百姓重回故土。

    刘锷是南明总兵,廖天佐是当朝志士,他们都是民族气节可嘉可钦的人,他们都在黎明洞里驻留过。正是他们的存在,黎明洞成了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见证了捷胜的沧海桑田,历史变迁。

    人已逝,洞尚在。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在心心念念着它,心心念念着与之有密切关系的那些仁人志士,尤其是廖天佐!

    假作真来真也假。若不是当朝黑暗,廖天佐或许可以发挥才华、施展抱负,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但无路可走的他只能来到“石厝洞”隐居,并把该洞改为:“黎明洞”,寓众处皆暗,此处独明之意,还有“离开明朝”之意。当然,他所想的或许还不止只是这些。他所有的情感,从上面那首他于明天启乙丑年(1626年)冬所作的《黎明洞石刻缺字诗》中便可窥见一般。

    黎明洞里有洞天,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廖天佐,既有横溢的才华,更有济世之怀,悲悯之心,他那传颂于世的洋洋洒洒、气贯长虹的3000来字的《迁移图说》就是最好的佐证。想不到,独善其身的他竟为后人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身如飞蓬,心如荼苦。隐居于黎明洞的廖天佐后来如何?不得而知,但躯体固能消殆,精神却可以不死。后人敬仰于像廖天佐、刘锷这样的志士,每每前往凭吊。据说,黎明洞里东南隅原有一个灰泥龛,龛上安放着用樟木制作的廖天佐和刘锷的牌位,内书两行金字:“故明总兵官讳锷刘太公;邑庠生处士廖天佐公之神位”。龛下有一块碑,亦刻有两行文字:“乾隆三十年岁次甲辰冬,世侄孙受恩立祀。”如今,这一龛碑在洞内并无所见。

    黎明洞里有洞天,海丰人社区 HFren.cc

    “石室韬光能养晦,洞天幽邃似初黎。”不平的际遇让廖天佐在失意中度过了一生,历史却没有把他抛弃,后人更没有把他遗忘。他的气节、风骨终究被一代代地传颂下去。想必当年那些与廖天佐一起赴考高中的人反而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不为后世所知。就凭这一点,廖天佐若能有知,他那郁结于心的巨大创伤大概可以抚平了。

    不怨天,不尤人。有时,沉默就是最好的诠释,也是最震撼的力量。蒙受不公的廖天佐并没有留下什么牢骚,他纵然被时代抛弃了,大自然却接纳了他。要不,为什么会有那么一个天然的石洞,向他敞开了大门?难道,冥冥之中,上苍早有所料,遂在面朝大海的地方为他准备了一处石室安放灵魂?纵然备受人挤,却受天佐?

    廖天佐,他只是被当世埋没,却为后世所传颂。到底是黎明洞成全了他,而他又成就了黎明洞。

    黎明洞里有洞天,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处处皆美景,时时不忘行。黎明洞之美是无法用大量的语言所能描绘的,唯有身临其境,方可感受。只要你来,就不会不流连忘返。这是一个“天(然)人(文)合一”的石洞,它以洞奇、石美、士贞、文犀而为捷胜的地方风情和史志描上了绚丽的一笔。它让来过的人还想再来,让没有去过的人心驰神往。这个让那寂寞志士度过了无数寂寞时光的石洞如今并不寂寞,时时都有人前来寻踪探访。我之于它,只是匆匆过客;它之于我,访它千遍也不厌倦。


    黎明洞里有洞天。它的魅力无与伦比,它绝对不是一个符号,它是一个历史的存在。







    来源:东岸,图文:文铭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