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迎来了五一假期,大年初二忙到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既然假期,那肯定要好好陪陪家人了,出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了减免不必要的麻烦,我还是决定在市内找一处地方游玩一下。想来想去,决定去黎明洞走走。一来那里风景不错,二来那里幽静,没有扎堆的人流,很适合一家人前往游玩。
黎明洞,位于汕尾城区捷胜镇西南约1公里处的石岗村,因山中乱石间水土流失而形成的天然石室,原名石厝洞。明末清初,原本胸怀抱负、踌躇满志的捷胜秀才廖天佐,因科场舞弊屡次不第,失意之下跑到附近的石厝洞避世隐居,自号“一窑天居士”。由于心中仍然寄希望于当朝能够有政治清明的一天,所以便将原名“石厝洞”改为“黎明洞”。
后来,一位名叫刘锷的南明将领,因兵败又不愿意投降清廷,慕廖天佐之名寻到此处,遂结伴隐居于此。从此,这一文一武、一对天涯沦落人便在此处或借诗酒明志、或观日听潮、或学作乡野村夫寄情于田野,不亦乐乎。
驾车从捷胜中学往西行驶大约1公里处左转,便可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海拔不过数十米、怪石嶙峋的小山岗。近前,可见山北一面巨岩上以印章的形式刻着“奇岩胜境”四个大字,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山岗便是黎明洞所在的石厝山了,黎明洞正处在这座山的东侧。熟路的人会继续驾车往前,然后在拐弯处掉头进入石岗村,这样可直接到达景区的前面。
不同于早些年来时的状况,现在黎明洞的周围的环境经过规划改造已经大大变了样,不但修建了阶梯、还搞了绿化、照明等设施。拾级往右而上,可到黎明洞北门,该处距离地面大约10米左右。洞口处的立有石门框和砌有墙,这是后人为纪念廖、刘两位名士于清咸丰年间修建的。门框上刻着一副对联: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千古芳;横批:阃外光华。落款为:咸丰己未年夏立,宗裔孙向魁偕男学调敬镌。说到这位刘学调,他是清末捷胜城中的名绅,表面上是位乐善好施粮商,暗中的身份却是反清复明组织“三点会”的头目。因敬仰廖天正和刘锷这位和清廷势不两立的同宗,所以两父子后来便立了这处石门框并题刻了这副对联,也借此联表达自己“反清复明”的志向。
穿过北门步入石室中,感应灯应声而亮,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呈“L”形、面积大约一百平方米左右的石室。石室按地势的高低可分为两部分,彷如民居中的一室一厅设置。大厅中的顶部是由一整块巨石斜落组成,最高处大约三、四米,最低处也有两米左右。洞脚处还遗留着旧时的部分残墙。置身于洞室中,感受凉爽的山风穿堂而过,惬意非常。脑海中不断浮过的是当年廖、刘在这隐居的情景,彼此的时光虽然已经错过三百多年,但我们的身影却曾经都在这石室中来回,这就像是我和古人的一次无语的交流,很微妙的一种感觉。
当年廖、刘两位隐者在这里避世,原本是等待一个更加黎明的世界,不想清廷的暴虐犹有过之,连自己寄身的唯一“黎明”之地也被波及。清康熙元年,兵部尚书苏纳海被朝廷委派闽粤监督勘迁事宜,东南五省的沿海纵深五十里内被划为无人区,筑堤为界,限范围内沿海居民三日内必须内迁完毕,否则杀无赦,有过界者同样杀无赦!范围内的黎明洞也难于幸免,廖天佐被迫举家迁往县城居住,后前往潮州投靠亲戚,直到康熙8年复界时以八十高龄回到故乡捷胜,并将这次迁海风波中自己所见所闻的经历写成《迁图说》,为后世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
人去洞空之后,后人为了怀念曾经在洞中隐居的两位高士,编造出了很多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三则。在这些故事描述中,廖天佐和刘锷这一文一武两位隐者变成了身具奇门遁甲、法力无边的奇士。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一则关于廖氏和刘氏离去后遗留下一书一剑的故事,这简直就是廖、刘两位隐士的精神化身嘛!美丽的传说为这个石洞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穿过石室,从另一端的东南门出来,门顶巨石上同样题有一联:石洞烟霞古,乾坤岁月长;横批是山海奇观。奇的是,这副门联中间还刻有一首七律。原来这是万历元年夏天时视察沿海防务经过的明代抗倭名将、时任碣石卫指挥同知的刘松(字寿山,卒后诰封怀远将军,葬于今海丰黄羌双圳)题写的,诗名《游石山》,诗曰:石室云深古洞赊,乾坤今喜到天涯。涛声彻夜偕歌吟,山色腾空结露霞。人在壶中春浩荡,剑于阃外日光华。停骖缓步高岗上,入望沧溟起浪花。
从东南门往北借步梯登上一块巨大平坦的巨石,这巨石的中间刻有一个棋盘。遥想当年,廖天佐和刘锷等人必定在闲暇之时,选择晨昏较为阴凉的时候在此一边对弈一边评论时政。棋盘石北侧的石壁上距今还留着廖天佐题刻的一首缺字的诗,诗文因风雨侵蚀至今依稀可辨:“水尽山穷处,天空雪?时。桴因观海泛,酒?傲游赍。留石非供?,临题若寄思。圣明余暇日,有截和毛诗。”只可惜,终其一生,廖天佐都看不到他所希望的“圣明”之时,故观看此诗时不免令人唏嘘。至于廖氏为何故意留下这三个字缺是为了等“天子圣明”的时候再补上或者有别的意义,这个不得而知,这个谜属于黎明洞,还是留待后人去破解吧!
棋盘石折而往北而上,经过两大巨石把守的山径可到山顶。东侧巨石突兀处便是石洞的顶部,也是这里的至高点。登高望远,美景尽收眼底,东可及捷胜城,南可见南海泛波,西可望大华山森林公园。如此盛景,也许当年来过这里的那些文人雅士都一定在这水尽山穷处的山顶巨石上观海寄思过吧。 做了半天黎明洞中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心有黎明,则处处黎明。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许宇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