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额阔脸,浓眉粗重,黑密的胡须下面是抿紧的嘴唇,含蓄着微笑,一双刚毅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直视前方……展现出陈其尤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这是原邮电部在1994年2月25日发行一枚纪念陈其尤的邮票,表彰他为了中国革命做出积极的贡献。当人们凝视着邮票的光彩时,许多尘封的往事仿佛被照亮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陈其尤,1892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城附近的东笏村一处幽静的瓦房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新知识在迅速传播,吹拂到粤东沿海一隅的海丰县城,一些进步书刊在知识青年中广泛传阅,冲击着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1903年,陈其尤入读高等小学后,勤奋好学。有一天,陈其尤无意捧读着一篇文章《革命军》,心潮澎湃,血脉喷张,激动不已:“先烈邹容的《革命军》读后感奋,几不能忍,即决出外求学,并寻找参加革命工作”。从此,革命的种子在陈其尤的心田里萌芽和扎根。
1908年,陈其尤如愿以偿,到广州博济医学堂学习,除了潜心钻研医科知识外,还大量阅读新文化书刊,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的思想感召下,自觉投身到推翻满清王朝的时代潮流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1911年,陈其尤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会员,肩负起广州黄花岗起义的重任。起初,陈其尤“奉派驻旗下街牛排巷,主持秘密机关,此机关是预备在起义时放火相应之用的”。然而,形势逆转,清朝广东当局派出军警四处搜捕革命党人,由于没有眷属关系,陈其尤被驱离旗下街,不能纵火焚烧旗人聚居的旗下街,无法完成配合起义的行动。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陈其尤准备进攻总督署的时候,临时被调往广州仙湖街始平书院,主管一个秘密储藏军械炸弹的机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枪械大部分从陈其尤这里领取出去的。突然,巡警闯入始平书院搜查,海丰籍的陈潮奋臂投弹,毙敌数人,殉难时年仅29岁,还有其他一些无名英雄的血肉之躯,连同始平书院,都被敌人炸得粉身碎骨。一而再,再而三,陈其尤临危受命,摩拳擦掌,积极筹划刺杀清朝的凤山参谋。当时,陈其尤和周惠普被安排在归德门附近的李仁轩医馆守候,伺机截而击之。没料到歪打正着,1911年10月25日,革命党人李沛基炸得凤山参谋血肉横飞的惨烈场面,震惊了广州,轰动了全国。
广州黄花岗起义后,1911年11月1日,陈其尤参加惠阳淡水的起义,乘胜追击敌人,于同年11月9日攻陷坚固的惠州城,取得惠州战役之胜利。陈其尤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赢得出国深造的机会。
呜……一艘轮船冲破迷雾,劈波斩浪,迎着东升喷薄的旭日,于1912年秋天抵达日本,陈其尤开始留学的生活。苦读四年之后,陈其尤以优异的成绩,从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随即归国,到北方政府财政部任职。1917年,陈其尤辞掉优厚的职务,南下参加孙中山领导讨袁护法运动,担任粤军总司令机要秘书,曾经专责接待苏联派来中国考察的第一个代表团,参观福建漳州崭新的市容市貌,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俨然成为国民党政治军事中心,连德国报纸都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护法运动失败后,陈其尤先后担任福建东山、云霄县县长,潮海、汕头海关监督兼海关外交特派员等职。
风物长宜放眼量,民主先驱陈其尤颇有前瞻思维,能够洞察世界风云。1917年,日本留学毕业回家的陈其尤,温文尔雅,举止潇洒,风度翩翩,给彭湃的祖父留下难忘的印象,是他心目中有孝道有作为的榜样人物。蓦然想起,彭湃曾经一再恳求陈其尤向其祖父说情,阐明他向往出外求学的强烈愿望。蹙眉思忖之后,陈其尤认为以追求新文化新思想的传统套路,难以说服彭湃的祖父同意彭湃出国求学。
于是,陈其尤决定另辟蹊径,给彭湃的祖父写信道:“彭家虽有钱但无势力,每逢题军需时常受官府勒索。倘若家里有一个人在外读书,将来就可免受欺负”。此话切中肯綮,彭湃的祖父马上成全彭湃留学日本的夙愿。那么,彭湃要去日本东京留学,人生地不熟,该怎么办呢?陈其尤考虑再三,还分别写了三封信给留学日本的朋友,希望他们多加照顾彭湃。从此,彭湃摆脱传统家庭的禁锢,接触马列主义思想,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著名的“农民运动大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的铁蹄蹂躏着神州大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之中。陈其尤满腔热情,积极号召各地致公党员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1938年,面对国民党孔祥熙家族垄断军火生意,暗地里发起国难财,陈其尤挺身而出,敢于斗争,追求真理,遂向蒋介石报告如此卑鄙的内幕。在翻云覆雨的年代里,原来是蒋介石座上客的陈其尤,瞬间变成了阶下囚,被押往贵州息烽监狱坐牢。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陈其尤熬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于1941年移送到重庆监视居住,限制自由,处于无限彷徨苦闷之中。
黄鼎臣像
有一天,陈其尤在重庆陕西路的一间诊所里,意外遇见老乡黄鼎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陈其尤告辞,走出诊所时,迎面射来一束炫目的阳光,他兴奋地仰望广阔无垠的蓝天,觉得自己的革命信念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了。此后,陈其尤在黄鼎臣的引荐之下,认识了廖承志、王若飞等仁人志士,认识了新华社的领导,使得他的思想豁然开朗,有了质的飞跃。飘摇乱世之中,陈其尤澄清了模糊认识,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认识到“历史决定独裁将要走进自己掘好的坟墓,人民必然获得解放和翻身”。从此,陈其尤摒弃狭隘思想的束缚,脱胎换骨,变得时刻都牵挂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1946年冬天,寒风凛冽。陈其尤躲开暗探,悄然离开重庆,返回香港,四处奔波,致力于“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义侠锄奸”的信条,致力于恢复中国致公党的活动,恢复与五大洲致公党员的联系,恢复日常工作。早在1926年2月,陈其尤在香港设立致公俱乐部,成为中国致公党主要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中国致公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来自美洲和其他地区的代表几十人齐聚香港出席会议,陈其尤当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干事会负责人之一。冬去春来,沉寂了十多年之后,陈其尤为恢复致公党活动更加倾心倾力,很快就凝聚到海内外爱国华侨的力量。1947年5月1日,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决定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纪元。
两年之后,即1949年9月21日,陈其尤乔装成商人,搭船从香港北上,冒着生命的危险,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辗转抵达北京。陈其尤作为中国致公党首席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见证了隆重的开幕式,并且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新中国诞生后,即1952年起,陈其尤连续当选为中国致公党第五、六届中央主席,成为民主党派卓越的领导人。陈其尤曾经出任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委,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从广州黄花岗起义到退休,几十年如一日,陈其尤不抽烟不喝酒,两袖清风,严于律己,赤诚保国,无私奉献,是一位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忠诚合作的爱国民主先驱。春蚕到死丝方尽,1970年12月10日,陈其尤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能都毫不保留地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吕珠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