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作者是谁?具体拍摄于哪一年?) “ 不久前,一张海丰县老桥头四十年前的老照片在各微信群中流传。 很多人感叹龙津溪昔日之清澈,今日之黑臭。 还有不少人对桥洞远处的龙津新桥感兴趣, 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龙津河发源于莲花山脉的银瓶山, 如青龙般蜿蜒穿过海丰县城,最后至长沙海口入海。 龙津河古时可谓人们的生命河, 农田灌溉、饮食、浆洗、捕鱼、运输皆依赖于它。
为沟通龙津河东西两岸,唐代始建龙津桥。 明清时期,龙津桥多次毁坏重修。 其中乾隆十一年,龙津桥东发生大火,延烧周围蓬铺四十余间,桥门石牌坊被毁。 龙津桥不仅是交通要道的重要桥梁,也是人们休憩、赏景之处。 龙津河水深清幽,每逢皎月当空,渔火点点,渔歌互唱,人们常到桥上斜倚栏杆而听,明月入镜,曲动心怀,令人迷恋而不愿离去。
▲海丰古八景之【龙津渔唱】(凌霖翻拍) 旧时,陆路交通尚未完善,出入便利的龙津航道担起了交通运输的重任,龙津两岸设有多个码头,大量的商品货物经船运来往于海丰县城与各乡镇,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明代,龙津河东岸有龙门市,设有码头;叶高标建新市,设新市码头;还有十字街水巷的宾兴码头、灵爷、大东门等码头。 民国十四年(1925),县长彭汉垣为备营建广汕公路,主持重修龙津桥,改建成了水泥钢筋结构的大桥。此后便成了广汕公路桥。今日四墩五孔平顶龙津桥应该就是那时所建。
1926年,县长张治平在桥东南边建中山纪念亭(亭在文革期间拆除),易名“中山纪念桥”。
那时的龙津河水质良好,有深有浅,是个天然的游泳池。
民国21年(1932),在大东门龙津河段举行了海丰县第一届游泳比赛 注:大东门因新市城东门而得名,即今与准提阁隔河相望的位置附近。 民国23年,仍在大东门,举行了第二届游泳比赛,此次比赛冠军是十字街的卢丰秋。 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首届世界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卢丰秋的女儿卢枝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比赛,获得了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的冠军。 这是由海丰人摘得的第一枚国际比赛金牌。 这份荣誉与天然泳池龙津河是分不开的。 1955年,广汕公路改道,于是在距龙津老桥上游三百米处建成了杉木结构的龙津新桥。 1969年,又把木桥改建成了钢混平顶的三孔石拱桥,造型美观。即老照片中的新桥。
▲陆丰迎仙桥,建于1990年 与海丰1969年建的龙津新桥结构一样
随着汽车流量及大型集装箱卡车往来增多,逐渐超过了石拱桥的负荷。 1990年,省政府决定对广汕公路全线进行拓宽改造,不堪重负的龙津新桥再次拆掉重建,至1991年3月建成T形梁结构的平顶桥,仍名为“龙津桥”。即今日龙津新桥。 ▲龙津新桥
为使广汕路直通黄江大桥,对龙津桥至老车站0.5公里路段进行裁弯取直,拆除了原城东中心校部分教师及部分民房。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多少对龙津河产生了影响。 80年代开始,污水的排放,河道的疏通都得不到有效整治,龙津河的环境越来越差。
龙津老桥在2013年被鉴定为4级危桥并限行,2016年本说拿出保护方案通过后进入施工,却直到现在也不见动静!希望不会等到桥塌人伤的时候! ▲龙津老桥桥墩
对比老照片,真是令人唏嘘啊!
参考资料: 明嘉靖《海丰县志》 清乾隆《海丰县志》 2005年《海丰县志》
文 / 卸志、凌霖 图 / 凌霖 (来源:隆啊隆骑马去海丰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