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滚滚红旗飘,1927年底,工农赤卫队和红二师在海丰县红花地对来犯之敌展开一场歼灭战。冲锋陷阵下来,丘东平背靠荫凉大树,笔记本覆压在曲弯大腿上,右手执笔,缓缓移动着……不久,丘东平写出《红花地之守御》,记录此战役中浴血奋战的实况。
丘东平,1910年5月16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小时候,丘东平喜欢扮演叫喳喳的黑脸张飞。1920年,丘东平就读梅陇水口乡毓英小学,开始参加“劳动童子团”。四年后,丘东平考上海丰县五坡岭陆安师范,深受革命思想和进步文化的熏陶,积极参与“晨曦文学社”活动。他西装笔挺,脸盘清秀,很快成为海丰学联的积极分子,成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中坚分子。
毅然弃学从军
1925年,丘东平参加海丰党委干部训练班学习后,离开陆安师范,弃学搞农运。一次,敌人围住一个村子,丘东平急中生智,解下衣服缠在脖子上,往光溜溜的身体乱涂泥巴,趴在老乡的一头牛背上逃出村子。十七岁那年,丘东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海陆丰地委组织部长郑志云的秘书。1927年,丘东平在海陆丰大地上见证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
政权失败后,1928年7月中旬,敌人清剿梅陇马福兰村,抢走丘东平家十多担谷子,对其父亲威迫利诱,要求交出丘东平和五哥丘汝珍。此刻,丘东平就躲在马福兰村外的草垛里,靠着大嫂给他送饭,熬过三十多天。1928年9月的一个晚上,丘东平打扮成“童养媳”,乘渔船逃往香港。初始,丘东平以做苦工谋生,后转到《救世报》、《中和日报》当校对员,参加香港第一个新文学团体“岛上社”的活动。随后,丘东平在香港创办《新亚细亚月刊》,继续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淞沪战场上丘东平四兄弟
本来,丘东平的父母亲生育八男三女,在梅陇马福兰村种地,兼营货郎担生意,日子过得富裕而安逸。由于丘东平和五哥丘汝珍都是共产党员,曾参加海丰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才导致全家被迫逃亡,到香港深水埗开京果杂货店。
“九一八”事变后,丘东平离开香港,转赴江西参加十九路军,曾担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一五六旅旅长翁照垣的秘书。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进攻上海闸北,丘东平和二哥丘国珍、五哥丘汝珍、七弟丘俊以及十九路军的战士们,英勇还击,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平时,丘东平四个兄弟在家乡无缘碰面,此时却在异地相逢,他们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在战地上合影留念,留住弥足珍贵的记忆。
此次聚会竟然变成丘东平心头之痛。1933年,二哥丘汝珍参加福建省人民政府组建工作,在厦门鼓浪屿遇害逝世,年仅二十三岁,留下香港的妻子吴笑和女儿丘丽卿。
1933年,丘东平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先后发表《通信员》等反映海陆丰革命运动和淞沪抗战的短篇小说,受到文艺界的重视和赞扬。丘东平以鲜活、真切、感性的文笔感染读者,给左翼文坛吹进一股清劲而质朴的风气,是最为出色的“新时代”作家。两年后,丘东平秉笔抒写家过情怀,创作出版短篇小说《沉郁的梅冷城》、《将军的故事》、《长夏城之战》和中篇小说《火灾》等一批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或许,丘东平小时候崇拜黑脸张飞,养成刚直不阿的性格。1935年8月,丘东平在《大公报》上发表短篇小说《沉郁的梅冷城》,并寄给郭沫若,要他给予详细的批评。郭沫若阅读一遍《沉郁的梅冷城》,评价说:“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世代的先影,我觉得中国的作家中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因忙于译书,郭沫若只给一封简单的明信片,说他的作品“别致”。丘东平接信后很生气,要郭沫若把作品还给他,并说假如写那样简单的话,以后不好再给作品给他看了。同年9月初,郭沫若没有立即寄还作品,丘东平寄一张明信片给郭沫若:焚香三拜请,请你老先生把我的小说寄还吧。
在武汉期间,丘东平意外遇见从前线受伤下来的丘俊弟弟,百感交集,完成报告文学《第七连——记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1937年8月13日,丘东平参加第二次淞沪抗战,亲历这场血肉横飞的战斗,并创作中篇小说《给予者》。欧阳山很快完成《抗战的意志》——《给予者》序:“上海八一三抗战发动以后,我们觉得文学者应该毫不犹豫地参加全国民众总动员”,“为了担当最后一击的民族解放的重大任务,我们五个人贡献了我们最周密的观察和最完善的思索来创造了给予者底灵魂黄伯群。我们底观察和思索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底热情却无限。尤其最令人感到光明和幸福的是把我们的人物黄伯群当做胎儿怀在腹中的执笔者东平那种热情底感情。”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938年初,丘东平壮志未酬,要求参加新四军组建的先遣支队,奔赴苏南战场,一切艰苦险恶都非所计,并表示“能够不死,那就有更伟大材料写小说。”
1938年4月27日晚上,陈毅司令员和先遣队长商量,认为丘东平是优秀的小说家,是民族的光芒,不必轻于牺牲,决定把东平留下。但丘东平表示他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一位人民战士。翌日,丘东平作为先遣支队队员,从皖南潜口出发,突破敌军的封锁,进入江南战场。丘东平满怀激情,写出报告文学《向敌人的腹背进军》,他说:“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对于祖国的忠诚和虔诚,在这个时候,我独自沉默下来了,在这献身于战斗的神圣的大道上,我微笑地、愉快地独自昂头挺胸地走起了规规矩矩的正步。”
从此,丘东平作为新四军一员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执笔,活跃在江南战场上。一天晚上,丘东平躺在床上,脑海里总是浮现一位善良女性的容貌:自己曾卧病在床,得到嫂子吴笑的悉心护理,在相濡以沫中萌生爱情。为了挽救一个破碎的家庭,二十五岁的丘东平,浓眉如剑,冲破世俗的藩篱,于1935年跟嫂子吴笑结婚。为了多赚稿费,丘东平战斗不休,笔耕不止,盼望能改善妻子吴笑的困窘生活。丘东平遂写信给胡风:“我急于出集大半是为了钱的缘故,我的老五(指妻子吴笑)苦得要命”
1938年7月下旬,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进入苏南敌后,丘东平从先遣支队调任一支队政治部担任敌工科长,兼陈毅司令的外事秘书。事后,陈毅拍电报给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说:小说家东平在工作上有着非常的进步,他更加接近了人民和战士,他曾要求恢复布尔什维克的党籍,他原是在海陆丰起义时参加党组织的。
1939年2月8日晚上,丘东平参与拔掉京杭国道上的日军据点——东湾。经历战火的洗礼,丘东平写出报告文学《东湾——日本据点的毁灭》。战事频繁,写作的材料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丘东平盘腿端坐,枪杆横搁腿上,笔尖在本子里续写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六天后,丘东平参加向延陵日军发起进攻的战斗。
三十而立,丘东平穿着军装,头发矗立,那一副浓眉变得稀疏了,眼里闪烁着坚定和成熟。1940年7月,陈毅率领江南指挥部及所属主力北渡长江,挺进苏中地区。丘东平随军北上,告别“茶花开满山头,红叶落遍了原野的茅山。”三个月后,丘东平在炮声隆隆中,参加著名的黄桥战役。
1941年2月,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成立,刘少奇被选举为院长,丘东平为教导主任,并主持华中文协工作。同年3月16日,丘东平组织鲁艺实验剧团在新兵团成立大会时进行慰问演出。演出前一天,鲁艺实验剧团排练独幕话剧《一个打十个》。扮新四军战士的演员一时疏忽,子弹上了枪膛,刘保罗和扮演伪军的战士不幸中弹牺牲。丘东平很悲恸,把两人战士的遗体葬在鲁艺华中分院西面的盐河边上,并为其书写墓碑。
斯人已逝世,常人悲与哀。1941年7月底,日寇进攻新四军军部和苏北主力。鲁艺华中分院的师生疏散,丘东平作了战斗动员:“共产党员要起骨干和模范作用,万一遇到严重的敌情要沉着、勇敢、不动摇,要和敌人作决死的斗争。”临行时,丘东平把一匹马留给贺绿汀同志,让这位音乐家随军部转战,让激昂的音符萦绕在神州大地上。
1941年7月24日凌晨,丘东平率领这支队伍转移,到达宿营地北泰庄,遭遇敌人袭击。丘东平镇定自若,指挥师生突围,不幸头部中弹牺牲,年仅三十一岁。在装殓丘东平遗体时,人们打开褐色皮包,发现长篇小说《茅山下》的文稿,扉页上的一行诗句赫然映入眼帘:“莫回顾你脚下的黑影,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谁爱自由,谁就会付出血的代价”。
丘东平是我国现代军事文学的开拓者,著名文学家。他一手拿枪,一手执笔,出生入死,驰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虽然他的壮志未酬,却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吕珠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