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与俭相对,有“过分”的意思,依《说文解字》:奢,张也,从大者声。引申为追求过分的享受,挥霍钱财,欲壑难填,就是花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即奢侈。
中国历史悠久,奢侈的例子,举不胜举,最为人知晓的莫过于“石崇斗富”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汰奢》载:“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意思是西晋的石崇家里的厕所,豪华得很,什么沉香汁、涂嘴唇的甲煎粉之类的都配备齐全,随时都有衣着华丽的婢女在侍候着,有客人来他家,上过厕所后,婢女给客人换下原来的衣服,穿上他家配备的新衣服才让出去,很多客人因为羞于当着那些婢女脱衣服而不好意思去上厕所。后来还闹出贫士刘实去石崇家里做客,内急如厕,误以为走进了卧室的笑话。石崇为人谄媚无节,贪欲过重,晚年因为爱妾被灭三族。
与石崇同时的王济,他的奢侈,一点都不逊色于石崇。王济是晋武帝的女婿。一次,晋武帝去他家,王济设宴招待老丈人,席上有一味蒸乳猪,感觉外酥里嫩,到嘴即化,美味极了,大快朵颐后,仍意犹未尽。晋武帝便询问王济为何如此美味,王济回之,小猪仔是用人乳来饲养的。顿时,晋武帝心生不悦——老丈人嫉妒了。王济的这道蒸乳猪,是奢侈如石崇也都不知道该如何做的佳肴。从此,王济的日子开始悲催了,不仅逐步被司马炎冷落。后因卷入了太子之争,被司马炎革职查办,可谓是十分悲惨。
他们所追求的享受,都远远超出自己所该得到的范围。奢侈不是福气,富而无形,奢而无法,终招来祸害。正如陈毅诗云: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富也是一种考验,富益弥坚者少,富而求奢者多。有钱人追求过分享受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无可厚非。但物质享受不等于精神享受,给不了人以知识和道德的完善及充实。反而,不少富人乐于参加慈善和公益活动,为社会和他们自己创造更多的意义和价值。慈善工作不仅可以改善他人的生活,还可以深化富人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更加富有内涵和满足感。时常耳闻“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话。它前面还有一句,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则独善其身”。大概读书识礼之人,富在内心,应不以处境不同而易其操守。古有如孔夫子所盛赞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攀比焦虑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抵御物欲的诱惑。但如果不能适度节制自己的物欲,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奢与俭本没有明确标准界定,在一些人某一时某一处地方并无亏于俭德之事,但在另一时另一处地即可构成奢侈行为。
一说到奢侈,我们总以为那是豪富之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寒微之人也是可以奢侈的,不只是可以,他们也是有奢侈的时候。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校园贷”,有一些本该专心学习、淡泊明志的学生,也学起了社会上的奢侈生活,网络借贷难免会给自己的人生经历留下污点;还有,时间再往前推,苹果牌手机刚一问世,投入市场,因价格昂贵,竟然有人卖肾换钱来购买,这就是奢侈,为了片刻的欢愉而换来一船的不幸,落下一身疾病;小病舍不得钱买药来治,让它慢慢自己好的人,过年了省下其他用度买一瓶茅台酒来过个嘴瘾,是奢侈,不一而足。
人心高过天,欲望之门打开就如洪水。适当的欲望催人奋进;反之,就会让人走向深渊。倒是得一帆风便思收的人,才是大智慧者。
奢是俭的对立面。俭是中国传统美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无论是家庭、民族还是国家,浮华奢侈,浪费铺张都会轻则人心不古,道德滑坡,重则丧家败国。
来源:善美东岸 文字:马泽松 图片:网络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