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别有风趣的人总会印在脑海里。我读高中时,有位叶姓语文科任老师就如此。当时,他四十多岁,个子有1.7米多高,留平头,两眼如灯,戴着一副眼镜,面容丰腴,一副老学究的模样。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叶老师上课时,他脸部的表情极为丰富,一说到书本里的重点难点知识,便会有意皱起眉头,故作惊异之状,而后缓缓地引导大家深入交流,再渐渐舒展眉头,一一解释。他最后“公布答案”后,顿时,眉开眼笑,笑容灿烂,让人觉得和蔼可亲,非常有意思。其实,我想叶老师一定深谙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力求上课的每个细节都“有点意思”。
他上课旁征博引,不拘泥于课本。记得,有一次,他要上一堂与证件有关的课程,踱步进来教室后,便故意问我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证件吗?”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致,纷纷举手发言。听后,他列出多证件,拓宽我们视野。最后,他才笑着引入了正题:“证件那么多,有张证对于现在的你们十分重要,那就是《毕业证》!你们快毕业了,希望大家珍惜最后在学校的大好时光,用心再努力冲刺一把,无愧于青春!”不过是短短两句话,却瞬间说进了我们心坎里了。身处“毕业季”的我心想:确实要有目标,才不致迷失方向啊!
叶老师十分喜欢看颇具思想性、关注社会民生的《杂文月刊》、《杂文选刊》,我经常看他拿着一两本放在讲台上,课余有时间爱跟我们讲讲其中的好杂文。他有时“愤世嫉俗”,批评了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引导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个世界。记得他严肃地对我们说:“多读一些杂文好啊,以后有兴趣也可以写写,弘扬鲁迅精神,激浊扬清!”《杂文月刊》、《杂文选刊》图文并茂,有漫画、有好文,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试着问他:“老师,能否借阅呀?”叶老师打量着我几秒,然后说了句:“没问题,给你看啊!”我拿着这两本杂志,爱不释手。一个小小的动作居然让我埋下了杂文创作的种子。后来,我写了很多杂文发表在多家报刊杂志,结集出了书……如果没有叶老师的指导,我还会写杂文吗?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叶老师也有失误的时候,但他没有逃避“责任”。有次,我心血来潮写了篇题为《我是英雄》的文章给他指导,他看了看,觉得写得不太好,“不太紧扣主题,可以再完善一下!”我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觉得这篇文章题旨明确,字里行间展现了自己的理想情怀,会给人淋漓酣畅之感,于是大胆地投稿给一个全国性征文大赛。不久之后,居然收到了获得全国三等奖的证书,我顿时欢呼雀跃,高兴得飞快地将证书拿给他看,“叶老师,您看,这篇文章没问题啊!”他看了下,和颜悦色地说:“伟栋,这很难说,回头再把那篇文章拿给我看看吧!”我连忙说:“谢谢老师,好的!”作为学生,我有点“胆大妄为”了;作为老师,他没有维护师道尊严而掩盖“真相”……后来,我仔细一想,觉得太“面折人过”了,不好意思拿给他看,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我敬重他的为人,他始终没有说“江湖话”文过饰非,糊弄学生。
五十多岁的叶老师至今喜欢读书。有一次,我偶然遇见叶老师,谈话间,我无意提到:“我近来在写解读《红楼梦》的文章,已在省级、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了多篇。”他听了连连夸奖,并说了一句:“《红楼梦》太深奥了,人物太复杂,我至今读不下去!”我心想:有时候说真话,真需要勇气!这样的“自贬”反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叶老师,我应该为他点赞。他还是很好学的,他告诉我们,“近来在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他写得真好,将人写到骨子里了。我十分喜欢读!”后来,我发现果然如此,备受启发!叶老师的治学精神至今仍然影响我。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恩师的思想启蒙,会影响终生。
文字:彭伟栋 图片:网络 编辑:黄晓萍 审核:马泽松 来源:善美东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