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1487|回复: 0

趣谈给小孩起名字的“烦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806
    发表于 2023-7-26 16: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趣谈给小孩起名字的“烦恼”,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先说一些择取名字的趣闻吧。三国时,孙休自创8个汉字给4个儿子起名字。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称呼的,大儿子叫孙湾(上雨下单),字迄(上艹下冏),改写成拼音就是“湾”(wān)和“迄”(qì)。二儿子叫……(见下图,从上至下相对应)。

    趣谈给小孩起名字的“烦恼”,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古人没有使用拼音,他们用反切给汉字注音。今人依据反切注音的原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改写成拼音。比如:举,居许切。j(ǖ) + (x)ǚ→jǚ(写成jǔ)。有的上字和下字拼不出被切字的读音,这是因为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比如:初,楚居切。ch(ǔ) +(j)ǖ→chū。“居”的韵母中古音是u,古代u、ü同属鱼部,ü是从u中分化出来的。

    无独有偶,近代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给4个女儿取名,分别是:章㸚(lǐ)、章叕(zhuó)、章㠭(zhǎn)、章㗊(jí)。听说有人看到这4个怪异的字,给编了故事。说章太炎给女儿取这样深奥的名字是希望她们能嫁给学问高深的名士。可是事与愿违,这几个字没人能叫得出来,也就没人上门提亲。结果章太炎不得不邀请亲戚朋友来参加家宴,在宴会上专门讲解女儿名字的来历。此后,女儿就顺理成章地嫁出去了。
    现代人给小孩起名字更为现代化。有一对夫妻,爸爸姓吴,妈妈姓李,夫妻俩觉得很凑巧,于是别出心裁地就给孩子起“取闹”的名字,叫吴李取闹,由此闻名了一阵子。不过,总有人承受不了小伙伴或同学的嘲笑。据说,鲁迅七岁进私塾读书,祖父给他起名字叫豫山。吴语 “豫山”与“雨伞”谐音,同学就戏称他为“雨伞”,结果鲁迅找祖父改名,他祖父就把山换为才,此后,鲁迅的字一直叫 “豫才”。

    趣谈给小孩起名字的“烦恼”,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无独有偶,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上中学,他的名字叫炯敏,用海丰话读出音来不成问题,但用普通话一读就出问题了。“炯敏”的拼音是jiǒngmǐn,谐音“肿面”,海丰人听起来像骂人的话,碰到谁谁也受不了。后来,朋友的孩子不得不把名字改了。

    下边要说的是名字的审音问题。我有一位朋友给孙女起名字,挑了一个“妤”字,寓意很好。这个字按拼音读是yú,查《现代汉语词典》就可以读出音来,但海丰话读音是不是也可以查方言字典,答案是肯定的。查《海丰音字典》“妤”与“余”读音相同。又查《龙龛手镜》:妤音余。说法一致。我想了想,如果碰到那个叫“吴李取闹”的人听了,问:按《广韵》的反切不是读车马炮的“车”吗?为什么不可以读为“迂”或“与”呢?普通话审音有什么原则?这个问题问得好。普通话对异读词确立了5条审音原则,第一条是以北京音系统为审音依据。当然也要参考其他韵书和方言调查材料。我们就拿第一条审音原则说一说,先来看下表:

    词典、反切、字例

    反切
    词典
    字例
    广韵

    语居切
    鱼巨切
    牛倨切
    古今韵会举要

    鱼居切
    语许切
    鱼据切
    洪武正韵

    牛居切
    偶许切
    鱼据切
    康熙字典

    语居切(唐韵)、牛居切(正韵)
    鱼举切、鱼许切、偶许切
    牛据切(唐韵)、鱼据切
    现代汉语词典
    拼音

    这个表很有意思。先说一下韵书的出版时间,《广韵》和《切韵》这两部韵书,可以看成是一部书,《广韵》是《切韵》的增订本。《切韵》于公元601年问世,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广韵》于公元1008年问世,两者相差400多年。《韵会》刊行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正韵》成书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康熙字典》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康熙字典》注音主要采用《唐韵》(《唐韵》和《广韵》同一音系)、《韵会》和《正韵》的反切。

    如表所示,《康熙字典》有两处改动:一是把《韵会》的“语许切”改为“鱼许切”, 一是把《广韵》的“牛倨切”改为“牛据切”。一般来说,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一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一韵母。“鱼”是平声字,《广韵》用上声字“语”作反切上字,说明声母还保留中古音“疑”母的读音。《广韵》又用平声字“鱼”作上声字“语”的反切上字,这只能说明选择反切用字时用的是方言的音,或者说“鱼”当时还保留中古音“疑”母的读音。同样《韵会》也有这种情况,选用“语”作为上声字“语”的反切上字,更能说明“语”保留中古音“疑”母的读音。这或许又受了自己方言读音的影响。《韵会》的作者黄公绍和熊忠都是福建邵武人。

    如表所示,《康熙字典》基本上用的是旧韵,即古音。出书于元代的《韵会》用的是新韵,即今音。显然以上韵书可以作为各地方言的审音依据,但不能看成属于北京话的音系。那么,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共同语(普通话)审音依据的韵书有哪一些呢?有人认为北京“荣”(róng)字的读音不符合语音的演变规律,由此李荣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北京话“荣”字的音)对“荣”字进行详细的分析,引用韵书《词林韵释》、《中原音韵》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两部韵书都是记录北方方言字音的,《中原音韵》成书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这两部韵书没有用反切注音,而是把字分为19个韵部记音。分韵部记音是北方方言韵书的特点。顺便提一下:普通话的采集地点是河北省滦平县,由此滦平有“普通话体验区”的美誉。

    趣谈给小孩起名字的“烦恼”,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接下来要说一说最早反映北京话音系的韵书《音韵类编》,作者卓从之是燕山人。这部韵书对“平分阴阳”说得很清楚,可以说它是《中原音韵》的补充说明。请看下表:

    平声、字例

    阴平
    阳平
    阴平
    阴平
    (雄)

    注:括号里的“雄”据海丰方言补入。

    按杨耐思先生的说法,《音韵类编》平声分为三类:阴类收古清音字,阳类收古浊音字,阴阳类里清浊两两相配。用现代语音学分析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两者区别在于送气与不送气,送气的是阳平,不送气的是阴平。用海丰话读一下表里的字,也能体会出来。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事。二十多年前,我有一位同事非常生气地跟大家说她生气的原因。她说今天去学校接女儿,班主任竟然把女儿的名字“憧”叫成“撞”(ziong1)。我对她说,那位小学老师用海丰话的读音没有错。我们上世纪七十年代读中学时,“憧憬”就读ziong1ging3(憬读阴上)。你说“憧”要读tong2(阳平),那是一厢情愿。“憧”也有人读成ciong1,那是新派的读音,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说了这么多,就此打住。

    参考文献:

    李荣1985《语文论衡》,商务印书馆

    李思敬1985《音韵》,商务印书馆

    杨耐思1981《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曹先擢、李青梅2005《<广韵>反切今读手册》,语文出版社

    周建设2015《《音韵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来源:善美东岸
    文字:彭希帆
    图片:网络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