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并不盛产柿子,所以在很大区域的范围都难以见到柿子的大面积种植,最主要还是人多地少的原因,大家都不愿意将肥沃的平洼耕地种植柿子或其他果树,这也就是为什么只能够在偏僻的山岗上,才能见到不多的柿子树的原因了。“物以稀为贵”嘛,也因此我的心里面对于柿子,一直怀揣着情有独钟的情结。 从外观可以辨别,家乡所见的柿子是属于早期优化后的品种,叫做大柿子,有经验的果农说,这种柿子树,如果每年收成后,加以纠正性的人工修剪,可以控制树干不直线往上长,从而减少采摘难度,也不会因为果树低矮而影响柿子的产量,而是充分利用枝杈部分的结果枝挂果。
记得第一次接触青柿子的时候,是母亲干活时从山上带回来的,用布包装着,打开后翻滚在地上,扁球形的外表,一身绿色,带着一支果柄,一看,可不就是一颗诱人的水果吗?馋口的自己迫不及待的捡起一个,往衣服上随便擦了擦,连皮放在嘴里,牙一咬一嚼,哎呀,一股子酸涩的味道至今难忘,因为自己心急,判断出错,那滑稽的场面,引来家人的忍俊不禁。
后来才知道,青涩的柿子,必须经过冷盐水或者野外的清泉浸淹,需要几天时间才能驱除生柿子含有的鞣酸。通过几天浸淹的柿子,外观颜色依然像是刚下树的样子,削皮之后,果肉已变成了诱人的淡黄色泽,吃起来口感脆爽,果汁清甜,粉中带鲜。如果是盐水浸泡,口感自然就会带着少许咸味。
知道了这种浸淹青柿子的方法之后,我每年就会想方设法地从别处找获,为了满足自己对数量的贪婪要求,只好与小朋友结伴,前往人们基本上放弃采摘的偏僻的深山,那些都是经年的老树,常年没人打理,柿子稀稀落落,东一个西一个,不过通过我们猴子般的“努力”,汇总收获还是可观。为了显示合作的公平无私,当然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害怕长辈的责罚,采摘的柿子都不敢带回各自的家里。物色一个妥当的地方,有时是没有人走动的小泉水沙沟里,有时是小河的静水沙土处,这个季节雨水少,洪水冲走的几率甚微,挖一个大坑,把柿子埋在沙土里面,旁边做一个固定物做标识,方便几天后辨认,互相保证不单独行动偷吃,而且也要保守埋藏地点的秘密。 等待吃柿子的时间可难捱了,才过三四天呢,就打起了吃的主意,每天都挖出来几个试试口感,几天试下来,到了后面属于口感合适的青柿子已经所剩无几,后悔也于事无补了。可见哪怕是一件小事,也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得到理想的收获。
那时候,柿饼更是稀罕物,父亲为了满足姐妹和我的馋嘴渴望,托单位同事从他老家的私人柿饼作坊带回来两包柿饼。去皮后的柿饼就是小饼的形状,扁扁的,外面一层白白的粉霜,里面是橘红色,手感软软的,看在眼里让人垂涎欲滴,轻轻的咬上一口,糯糯的、带着一点弹性和韧性,清清甜甜,富有嚼头,吞咽之后齿颊留味。也许是印象太过深刻,致使每每想起或者看见柿饼,就无法挥去那次品味后难以忘怀的味蕾感受。
吃过柿饼,慢慢地也了解了它的某些制作要点。老人说,柿子必须到了七至八成熟才是制作柿饼的最佳时间,按节气差不多就是白露后,经过去皮,反复的太阳暴晒、晚间的露水润泽等工序,同时讲究时间的掌握,制作出来的柿饼成品才能达到彤红、白霜加身,而且色泽通透、口感糯软、甜润,品相诱人,自然而然勾起您想要品尝的欲望。 真正看见挂在树上自然熟透的红柿子,还是近几年托了朋友的福气,到了他亲戚家荒弃后重新管理的山上小柿园,才一饱了眼福和口福。树上成熟的柿子,有深黄色,有淡红色,有大红色,颜色由深到浅刻录出熟的程度,累累地挂在枝头,风一吹,好像是一顶顶小红帽在调皮窜动,晃晃悠悠,绿色的树叶烘衬着,红艳艳的特别耀眼。这个时候,您肯定会赞叹绿叶的作用,特别突出的红色,有了绿色的陪衬,平添了一份从容的魅力,点缀视野中的山乡图画,与视频上经常看到的落叶消隐光秃,只剩下一树的柿子,风情万种于枝头的景象所不同的,我独爱绿叶包围下的红艳,带着质朴、和谐的美。
站在山岗的石头上,红柿子伸手可摘,挑选那些令人垂涎的、饱满的、吹弹可破般的红色精灵,既满足了视觉上的惊喜,又能品赏到自然熟透了的树上佳果。为了不至于浪费,我还“发明”了一种另类的吃法:去掉果柄盖头,轻轻地撕掉红柿子最表层的那层外衣,这层外膜薄如蝉翼,带有韧性,必须小心翼翼才能完整撕掉,然后是呼之欲出的汁液,吃在嘴里的果肉囫囵鲜甜,闻着有一股清新的果香,这可是一个享受的过程,面对一团秀色,吞咽着唾液,只为更完美的享用。
以前吃的红柿子,是将七八成熟的柿子置放家中箱子,经过一段时间熟红的,尽管也是红彤彤,却少了那种自然的光滑亮泽。树上自然成熟的柿子,挨挤在绿叶之间,诱惑着人们想要违背道德的“窃取”欲望。
听种植过柿子树的老人说,柿子树耐干旱,抗严寒,生命力顽强。这也正是为什么被种植在偏僻、陡峭、环境恶劣的山岗、土坡的原因。贫瘠的土壤、狭窄的石缝,一年一年,以它适应自然的生命能力,一茬又一茬拔动,直至开花结果,完成艰难的生长至收获的过程,最后红遍山野...... 自那以后,柿子于我而言,已经不止于征服味蕾的内在和眼馋的红色,还有了柿子树所具有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生长精神,绿叶与果的谦让品质,成为了我讴歌那些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和谐共融的生命赞歌的借鉴元素......
来源:善美东岸,文:彭武法,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