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大安峒,是一个多次出现在史册中的地名。1928年徐向前元帅在这里驻扎过;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北撤,留下庄岐洲、廖英等6人在敌后坚持斗争,隐蔽驻地就是大安峒陈寮肚村。因此早就有一访大安峒的念头,但苦于路途远又没有向导,一直未能成行。八月中旬偶遇大安峒的张大哥,他是张贵华烈士的后裔,非常热情的邀我游大安峒。我欣然接受,初秋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应约上山。
从陆城到海丰鲘门高速公路出口约60公里,下了高速到赤石镇大安村委20多公里,这段路虽是小路,但有水泥路面,问题不大。从大安村委竹坑村到大安峒当年红军医院旧址北坑肚还有10多公里,这一段就全是险峻的山路了!最险的是要过两条河,没有桥、河水湍急,车就从水上驶过,河水刚好淹过车轮,而且车过的小河一侧就是落差几米的瀑布,很吓人!若不是张大哥的车在前面驶过带路,谁都不敢相信急流下的河床就是车路。10多公里的路程,车都在山坑中穿行。一路上我在想,这是大安峒现在的交通状况,四周修了纵横交错的国道、省道、村道,进山的路还这样难走!若是当年根本就无路可走,难怪它的地名叫“峒”。
在进山的路边有一块路牌,标着“白马山”什么农场的入口,才知道我们已进入白马山腹地。白马山是莲花山脉的一个分支,是一座很有名的山。据说远观时此山状如骏马,马头高昂,但在大山腹地,对不起,看到的就只是山、石和树林。大安峒、埔仔峒与陆河激石溪、陆丰芹菜洋、惠东中峒等山区连在一起,连绵一百多平方公里,是当年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
车再向深山走去,路边有三粒黑色大石,其实换作平地,这样一粒石就是一座山,高十多米,三粒并排,气势雄伟,中间一粒略高,宛如三国的刘关张三将并立,就叫它三将石吧。我们在这里下车,张大哥指着大石下面一片坡地说,这就是当年红四师临时医院的遗址,又指着对面的山坡说这是红四师的临时营地。九十多年后的今日,已很难找到红军在这里活动的痕迹,倒是史料明确记载,大安峒北坑肚是红四师临时医院遗址,2018年获广东省核定为红色革命遗址。
山青水秀是大安峒北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大山是这里的底色,水是这里的灵魂。汪洋大海的水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壮阔还是壮阔,缺少诗韵。这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在我们停车的山前,一道20多米高状如白银的瀑布飞泻而下,发出令人震撼哗哗水声。水泻下来后是在山坑的乱石中穿行,走石面、钻石隙,再一次次撞击大石,激起水花飞溅。朝着山下一个共同的目标奔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由此我想起杨万里的诗篇: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诗中写的也许正是此景。
大安峒北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与众不同的物产。树上黄的杷仔随手可摘,咬一口软、甜、香;柚子树与其它树林长在一起,结了多少柚子都不知道。只是这里太拥挤,柚子的长相不雅观,没像超市卖的沙田柚一样大家都是一个端庄的面孔,还有华丽的外衣包装。山里人随手在树上摘个柚子招待我们,这柚甜中略带微酸,是恰到好处的酸,最有特色是它的香,深山中自然生长的柚原来是这样香的。
北坑珍品是野生茶,地质好、环境未被污染,且终年瀑布飞溅,微小的水雾散飞在整个山谷,适宜茶树生长。这里山野到处有野生的茶树,同一个品种,绿茶,他们起名“仙人茶”,茶色金黄,入口清香甘甜。
登名山,品香茗,尝佳果,烈士后裔张大哥为我讲述大安峒当年的壮烈。
这里是彭湃发动农运最早的地区之一,劳苦大众革命立场最坚定。村村成立农会、组建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为保障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成立了惠海行商护路大队,张大哥的伯祖张贵华任大队长,武装护送行商。农会会员为驻扎在大安峒、埔仔峒的红军送粮食、送情报。1928年5月红四师反攻海丰县城失利,仅存300多人,在北坑肚搭建茅寮设立红军医院。由于敌人长期围剿,红军药物极端缺乏,医院大都用青草药为伤员敷伤口,农会会员常常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送药,救护伤员。革命低潮受到敌人的血腥报复,敌人杀人、放火烧厝。大安峒是先烈鲜血染红的革命老区。
不能忘记,今日的宁静安康是因为有先烈当年的英勇壮烈。铭记历史,感恩前行,我辈之责。
来源:东岸,图文:吴志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