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秋天,不少人会想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云云。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秋天真的是如此悲凉?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好的。可见郁达夫是喜欢秋天的,对秋天有独到见解。当稻田换上金黄色,充满芬芳,稻浪滚滚,秋天款款走来。“一叶落而天下秋”,捡起一片落叶,叶脉间那尚未褪尽的绿色,正默默彰显着昔日的生命力,但秋已经温馨拥抱着大家,它很有韵致。如果说春夏是播下希望的季节,毫无疑问,秋天是收获希望的季节,我喜欢品味秋天。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早上和夜晚变凉爽了,郊外的野草沾上了湿气,夏天的闷热悄无声息走了。
郊外,瓜果红彤彤的,金灿灿的,木瓜,柑橘,蜜柚,逗着人们渴望的目光。微风拂过,芬芳扑鼻,叫人垂涎欲滴。菜园里,一片片火红火红的辣椒特别耀眼,硕大的冬瓜全身挂着白霜。
望着一田田的硕果,一片片希望,站在田垄边的农民,沧桑的脸庞写满丰收在望的喜悦和绽放着憨厚的微笑花纹。
沉甸甸的稻谷和飘香的瓜果,让农民品味到了秋天是成熟,是收获,更是温馨,也品味到了经过劳动后实实在在的收获感、幸福感。它给予勤劳者无穷无尽的收获,也告知了懒惰者一个道理——“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只有经历春夏的辛劳,才能迎来欢乐的秋的收获,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秋,除了是收获的季节,的确是需要我们慢慢品味的季节。
秋天一到,枯叶飘落,可谓是“叶落归根”的境况。秋天会促使人萌发心灵回归。这不是伤感,而是一种自然规律。秋风吹,叶子沙沙而落,再强壮的叶子终有离开枝杆的日子,再本事的人也终有告别人世的一天。顺着一丝风,树叶在翩翩起舞,那么动人,那么凄美。我想这是叶子辞别故枝,拥抱大地前的起舞。万物终将归于土,土地母亲对待万物是无私的,叶子对土地是深情的,这是真实的,叶落归根也是一种生命的回归。
树高万丈,叶落归根,倦鸟回巢。大概受影响于自然界,“叶落归根”情怀,始终在中国人心中萦绕。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故事,很多人熟悉,他亡国后,卑事吴王,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做夫差的马前卒。回到会稽,卧薪尝胆,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粝饭,他为何这样辛苦,国亡了,他可以逃走,隐居,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没有忘记作为君王的责任,没有忘记复国的重任,未曾忘记故国,最终经过励精图治,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伟迹。
陶渊明也是将“叶落归根”情怀演绎到极致的一个人。他当上陶泽令,得到了旁人艳羡的地位。他看不惯官场的规则,在他看来是自己“误入尘网中”,“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仅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辞官而去,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辰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回归大自然的抉择,成就了他第一位田园诗人的地位。在其后的历史中,不少文人仕途不称意,在其身上寻找了多少点慰藉,隐退官场,还有不少受其影响,成了一股历史清流。
每当秋风秋雨大作,多少文人骚客、异乡游子会触景生情,“叶落归根”的情感涟漪不断泛起,我们都不能做一朵浮萍,心灵要有归宿,安放自己的灵魂,故土的纯静与安然,值得我们去拥有。
其实,秋天也是灵动、唯美的多情季节,会触动大家相思的感情。
熟悉《诗经》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蒹葭》篇,是描写爱情的名篇,至今想起,还能琅琅上口几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为秋天里的节气,可以看出那是发生在秋天里美丽的相思故事,主人公不断追寻心上人,试过顺流,逆流,相望而求之不得,相思之情如同江河之水,不断流淌着,滋润着,犹如一幅唯美爱情图画,耐人寻味。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当然,古人悲秋,自有其固有理由和时代局限。今日非比古时,处处欣欣向荣,秋天有着诗情画意,无数的风景融入其中,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不知大家认同否?
来源:东岸,文:马泽松,图: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