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喜欢吃苦螺,特别是近期,正是螺肉肥美的季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端上了苦螺这道佳肴。现在市场上稍微大一些的苦螺动辄便要三十块钱一斤,不禁让我怀念童年居住在海边,总能吃到免费苦螺的那段时光。
苦螺,又被称为“辣螺”,也有人将它亲昵地称为 “海里的苦瓜”,是一种纯野生的、中等大小的、浑身长棘的海螺,是岩潮间带最常见螺类之一。它们喜欢吸附在海边的礁石上,以前生活在海边时,只等退潮的时候,攀上礁石,俯拾皆是。辣螺的表壳如荔枝似的呈疣状一粒粒突起,学名为“疣荔枝螺”,骨螺科。它的壳口呈卵圆形,壳小较坚厚,壳高大于壳宽,壳面灰绿色或黄褐色,前沟短,外唇薄,边缘肋纹明显,壳内面淡黄色,有黑色或褐色大块斑,密布细的螺肋和生长纹。 苦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性动物保健品,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苦螺本性寒凉,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
在福州游玩时,曾经吃过一道“苦螺羹”,颇为特别,据朋友介绍说这道菜深受闽南一带人的喜爱。他们将苦螺洗净煮熟后,将螺依旧泡在汤汁中,取一个挑一个,螺内保持着水份,以便完整的挑出。再将煮螺的汤汁过滤干净后,重新入锅,汤汁烧开后依次下入胡萝卜,荸荠,发菜,调味后下螺肉,最后加上一些香芹粒和香油。炎炎夏日有些人食欲不振,吃不下油腻的食物,就喜欢吃这一道清淡爽口的苦螺羹。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盐焗苦螺,苦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但是夏季较为肥美,若是夏天走进大排档,可以看到大多数食客会点上这样一道盐焗苦螺,配上啤酒或可乐,暑气便统统消散了。
童年时居住在海边,夏天傍晚退潮时,我们这些小伙伴都会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海滩上抓各种各样的海鲜。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海面,红彤彤的海水倒映着孩童们的笑脸,那时候我们有大把时间挥霍,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镇生活,生活节奏舒适,父母也不会过分忙碌,总能抽出时间陪我们几个孩子玩耍。那时候海滩常常很热闹,小小的我们光着脚丫子,一人提着一个小桶,各自还带着一把小铲子,有的人在海滩上的空地摸索贝壳,退潮时总有一些贝壳是大海妈妈忘记带走的,此刻它们便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了;有的人虽然带着工具,总志不在抓海鲜,而是来玩沙子堆城堡的;一些有经验的人则选择到礁石旁寻找猎物,在这礁石底下,最容易找到苦螺了。那时候真有趣,有时候也会受伤,因为海里面很多破掉的贝壳,经常将手和脚割破。要是在平常的时候,小伙伴们肯定会痛到大声叫喊,但在海里面伤口经过海水浸泡以后,疼痛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加上大家都在沉迷在玩耍的快乐里,伤口也变得不痛不痒了。 只要是海里面有石头的地方,再加上周围有一些海水覆盖,那么底下就一定可以找到很多个头不错的苦螺。有些大人也会在忙完手上的工作以后加入我们的行列,他们的目标往往比较准确,都是来捡苦螺的。他们大部分都是捡来自己吃,晚上当下酒菜,由于经验丰富,让他们总是捡到特别多的苦螺。岸上还会有一些收购商,直接当面收购苦螺或者其他贝壳,我们有时候抓得多了,也会去卖给收购商,借此换取一些零用钱。
等到太阳已经完全沉入海里的时候,便是我们要回家吃晚餐的时间了,一路上也有一些不甘寂寞的星星也会早早的出来向我们调皮地眨着眼睛。母亲在厨房将我们捡来的苦螺烹饪成佳肴,苦螺经过盐焗之后,甘香鲜美的口味令人不忍停箸。我们小心翼翼地用牙签将螺肉慢慢地抽出去,配上蒜蓉辣椒酱,就像把夏天都吃进肚子里了。
苦螺既然被称之为苦螺,当然是因为它的肉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苦味,但这特别的苦味进入口腔之后会有明显的回甘,像是人生的苦尽甘来。在我还不懂世间酸甜苦辣之时,我已经爱上了这样的味道。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