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雨似乎与夏天的没有什么大不同,但已然入秋,总是带有点秋天风雨的况味。
上周日,休假在家,享受悠闲,暑气渐消。下午休息刚入眠,忽然梦里传来呼呼风声,门窗的碰撞声不绝于耳,以为发生了地震。惊醒之后,跃床而起,望窗外一片黑压压,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象,嗣后,风雨交加,呼啸而来,肆意攻击着暮色的海城,屋外下起大雨,雨点有力的拍打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全然没有一点雨水打荷叶的诗意,却如巷战的密集枪声,凶猛有力而密集,以前,自己的瓦房老屋遇此情形,屋顶会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凭窗透过玻璃远眺,海城阴暗的天空下,不少人家纷纷提前亮起了灯,这场风雨让海城惊得不轻,点点灯光穿过风雨的包围,忙碌的人们趁着夜色,行色匆匆提前归家,妇女大声急呼在外玩耍的小孩归家,路上的车辆渐行渐稀了,蓦然,伴随一声急促的啁啾鸣啭鸟声,天空有一群归心似箭的鸟飞掠过。这都是风雨夜袭的瞬间反应,稍后,各家各户关上了门,街上变清静了,任凭风雨敲窗打门,早早进入了夜晚,似乎感觉秋凉的到来。
1 翌日清晨,惊见庭院满地丹桂花,秋雨过后,桂花树下落英缤纷,暗香浮动,格外清香。那一地的落红比起树上的丹桂花更艳,真正是愁煞看花人。桂花,虽然它的花细小,其貌不扬,“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但却以其芬芳的香味独占鳌头,宋朱淑真有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树上的丹桂花在晨早的湿气中傲然挺立,向着地上的落红绽放,居然带着含泪的笑,可以想象丹桂花悲喜两重天。如果是人的话,此时,它们或会为彼此不同境况而互相慰藉,去抚平创伤。那树上的绿叶丛中带雨露的丹桂花与那躺在地上的沾露落花,都是橙红色的,却有不同的写照,一边开得灿烂,一边落得红妍。桂花,高雅而不阿,平凡而不俗,谁不说桂花生命力顽强,坚韧?橙红的桂花,不也和红色的革命老区一样富有生机与活力?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这坠落的满地丹桂花也如白居易诗所描绘红叶般的意境?入秋以来,我尚没见过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的悲秋气氛,倒是领教过“又是凉风暮雨天”惊魂一幕,或许就是初秋风雨的况味。
最近,台风登陆南方沿海,海城天气受影响,我在户外就遭遇一次“凉风暮雨”。当时正是日暮时分,我正途经南湖边。一阵狂风刮过,南面的天上布满了乌云,天色变暗了。乌云沉沉地迅即挪移到南湖上空布阵,完全是乌云压顶之势。惊得湖边行走的人,纷纷躲到湖边崭新的风雨亭里,狭小的风雨亭,成了安稳的避风港。这个风雨亭只是给湖边的游(行)人休息、躲避风雨的地方,并非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意思。如要说经历风雨,那可能就是即将面临的这场风雨吧。
一阵大风刮起,地上的枯草叶来一个打转,接着上扬,再上扬,呈直柱状,与半空中的乌云撕扯,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波澜,俄而,狂风裹挟雨点,天似强弓,万箭齐发,射在湖面之上,水花溅起,雨点射在风雨亭顶上,哐当直响,犹如千军万马压顶之势。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从风雨亭向外望出,外面是一个风雨裹着的傍晚,密集的雨柱笼罩着苍茫大地。风雨一阵又一阵向风雨亭“狂轰滥炸”,让人担心雷电会击中。避雨的人们大惊失色,小孩子们紧抱着大人的裤腿而瑟缩发抖,更有人的怀里的婴孩吓目瞪口呆,默不作声。
此时,风助大雨,将路面的雨水刮进湖里,积水如潮涌入。南湖的排水性能很好,但也难以抵挡这瓢泼大雨的侵袭,清澈的湖水变黄浊了。十几分钟过去,风雨仍不止,叫躲雨的突围无望,湖面水位升高了不少,离九曲桥面仅约有十厘米。此时的风雨亭也名副其实,成了真正的风雨亭。半个多小时过去了,风停了,雨小了,躲雨的人拔腿跑回家如蒙大赦,不待雨止。
次日放晴,空气如洗,天空出现一道彩虹。南湖湖面波光粼粼,水又恢复清澈了,鱼翔浅底。南湖与彩虹也构成了两个不同世界,一个现实;一个浪漫。彩虹总在风雨后,浪漫总在现实之后;初秋的风雨,尽管现出了彩虹,但总给人一丝淡淡的秋意愁绪。
初秋的风雨时有夏雨的猛烈,但大自然真是美妙,却给出两种相反而相关的景象,也让人体会了只有秋天才有的况味,尤其是历经风雨之人,更能深切体悟此况味。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马泽松,图: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