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陇墟,农历正月二十是一年中的第一个盛典,墟内居民曰“开市日”。这一天,各家各户大庆大请,大设宴席,街道上炮竹声声,五彩牌楼高耸,彩旗蔽日。狮班、曲班、戏班、唢呐班、八音班,都是以最佳阵容,最精彩的节目,竞相献艺于大庭广众。同时,还要组织“擎景”,即以大纛为前导,后面跟着“百仙百景”和化妆游行队伍。成员全是少男少女:或挑花篮,或骑马,或戴乌遮眼镜步而徐行,或以民族工艺载以彩架……春景盛会,万人空巷,直至掌灯乃罢。
多少年来,“正月二十”对于梅陇墟内的婆婆媳妇们来说,一直是道“试题”。就说媳妇们吧,这个日子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候,但却也是她们施展手艺的好机会。海丰俗语“无用[女自][女么]睇唔着初三月”,说的是各家媳妇对于家务的操持,多么需要讲究效率和时间。“高朋云集”“宴客满堂”的正月二十这一天,各家各户的“大家”(婆婆)和“大官”(公公),都可以借此机会“考考”自家的媳妇,究竟是不是位“巧媳妇”。其中有一道“题”,就是“做菜包粿”。
这一天必须热情接待“人客”(客人):来时先请“人客”入座,让吃热气氤氲的“菜包粿”;“人客”回家时,还要用一小盘的“菜包粿”作为回礼,绝对不能让他们空手回去。因此,“菜包粿”的用量是相当大的。而这么多的东西,全部在正月十九夜完成,其工作量并不轻松了。况且十分讲究做工。“菜包粿”的制作过程是:以适量的开水(必须是梅陇华帝山水)冲进干油尖米粉,翻弄揉搓成泥条状,捻成圆饼形的“粿坯”,把“粿坯”迭上左手心上,然后右手握着圆滚子(鸡蛋大,用土烧制)在粿坯上作360度旋转,至成为薄薄的凹状体,凹状体由负责放“菜(馅)”者包上富有地方风味的“菜”,使其呈梭形,并与头尾处捏紧,一个一个地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苇篾做成的“朗埗”(平圆形,大小以鼎为度)上面,排满就可放进铁鼎(鼎里预先备有沸水,水量不得漫湿“朗埗”),猛火蒸饪至熟透。
整个过程有许多诀窍。但在聪明贤惠的巧媳妇面前,毕竟不是什么“难题”。如有妇女用圆滚子“轮粿”,一手就能“轮”出十个来,一般四五个者,并不少见。比较好的“菜包粿”是:粿身细长,皮嫩薄,“菜(馅)新鲜”一个个鲜明透亮,热气氤氲……所以,为人媳妇要想得到众人的啧啧称道,从而受到家人的器重,就必须在这次“考试”中“合格”。
有儿歌戏之云: 猴舂咪 咪舂猴 舂白米 做菜包 一碗食 一碗留 留在后灶头 科猫撞胶漏(掉下) 目汁流流……
诚然,这些已是旧时光景了。然而今天的“菜包粿”仍很时兴,而且被茶楼酒馆作为地方小食的佳品,所不同的是粿馅已不断推陈出新。
本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