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国的70周年,也是我国奋进、辉煌、腾飞的70年。大家纷纷谈着说着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书房那张书桌也勾起了我的一些往年旧事。
书房的书桌,那是一张1.5米长,0.75宽的浅棕色原木书桌。我喜欢在那写字,或是看书,或是发呆,也喜欢用手抚摸擦拭一番。光滑的边缘,不规则条纹的桌面,抚摸着不完全平滑略有沙沙的感觉,那是特制的效果。
一张书桌,那是每个喜爱读书的人都渴望拥有的。人到中年,才真真切切拥有一张书桌,心情的激动、欢喜在所难免。这样的一张书桌于我而言,是珍贵的,是意义非凡的。
前年新家装修时,爱人问我喜欢什么风格的,有什么要求时。我的要求是要有书房,要有一排书柜,要有一张书桌。
对于一张书桌的渴望那要从多年前说起了,1988年,我家从联安一个小乡村搬到汕尾市来居住。来到汕尾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那时我的学习桌放在新家二楼的一个小角落。那是一张可以收张的小桌子,摆放好的高度有半米左右。坐在一张小矮凳子,就着这小桌子上学习。电线是临时拉来,因太近灯泡有些刺眼,用纸自制了一个灯罩。周围是暗的,学习桌的灯光是亮的。在这样的氛围,反而能聚精会神的学习,那些年的学习成绩都不错。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做作业、温习功课、看课外书都在这个小桌子完成的,天天这样度过。
可这样一张小桌子其实也不完全属于我。每当初一十五,阿妈要祭拜天地父母时,或是要作其他用途时,我都要把放在小桌子上面的书籍、物件全部收拾干净,小桌子以备阿妈取用。那些书籍、物件没地方可放只能放在地面。
在这个小角落,我认真温习着课本上的知识。也读着许多课外书籍,那些年从路遥、梁晓声、林语堂、林清玄….书籍一本又一本,作者一位又一位,我读得如梦方醒,也读得如痴如醉。
记得在课本上刚认识到“一贫如洗”这个成语,我打量了一下家里,觉得这个成语形容我家也是适宜的。刚从农村搬来,建房子的钱,还是阿爸阿妈跟亲戚朋友借来凑到的。新建的楼房,一层半,简单又简陋。典型的竹竿式房子,第一层4米宽,14米长,厅、厨房、房间就这样排列着。
二楼4米宽,9米长,一个大通间再加一个小通间。我们睡的床是木板,床与床隔着布帘,布帘一拉暂成独立的空间,家里最值钱也是唯一的家电是那台电视机。这样简陋的家,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不为过。
家里的困难,让我变得懂事。我意识到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回报家人,才能减轻家人的负担。更清楚到在功课上爸妈无法帮到我。因此在那小角落,那小书桌上,我不但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广泛阅读课外知识。
记得读路遥《平凡的世界》那些晚上,每当读累了,一抬头,灯光之外,周围一片漆黑,感受到前方暗黑又遥远。感叹书中人物生存环境的恶劣,也敬佩书中人物不断追求发展,不断努力奋斗,特别是主人公们在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决心越坚强,行动越踏实。喜欢这样的品行和精神,喜欢读着这样的书籍。读着这样的书籍,能让我得到激励,找到力量。想着自己,虽生活条件没那么优越,但有得吃有得住有书读,自己那点小烦恼与书中人物相比多么不值得一提,原来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收拢思绪,收回眼光,发现桌子上的那泡灯光格外明亮、温暖。书本上的世界如此广阔,如此精彩。
在这个小角落,内心是温暖的、充实的。在这个小角落,这张小学习桌,陪了我六年,直到我初中毕业去湖北读中专时,才结束。
毕业后,工作了,多年后,成家了。生活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里的经济越来越好,一贫如洗的状况早已远去,可家里始终缺一张书桌。是忘了吗?也不是。窄小的家装不了书桌,唯有把它存放于心中。
直到2018年,搬进了新家,心中那张书桌有了地方可安放。那是一个有着花园式的小区,环境优美,空间宽敞。新家的书房窗户大,采光好,深棕色的木地板,一排棕色的书柜霸占着整墙壁,那浅棕色的原木书桌就放在书柜对面。整个书房简洁、明亮、透气、淡雅。
有了这书桌,心底曾经渴望的,盼望的,就这样被补充,被填满。心里有种淡淡的欢喜、幸福。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人们都说这是我国奋进、辉煌、腾飞的70年。我生于1978年,这四十余年来,见证新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的进步、稳定、富强,亲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书房中这张原木书桌让我忆起一段段难忘的往事。回往这些年,我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书桌见证了这些巨变,更见证了我的美好生活与幸福人生。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叶雪丹,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