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清明,忽闻“嘶——嘶——”的蝉鸣。平和的光阴被一声蝉叫勘破,“哈味纯①,叫匀匀。叫够②五月节,人扒③船。”童谣随着蝉声陡然起,端午又至。
赛龙舟、洗龙水、挂香囊,吃粽子,使人隐约回味着诗句中的景象。仿佛也是这样的仲夏,草木蓊郁,蝉叫此起彼伏,苏轼照见佳人“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比起李子仪“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的凄寂,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的悲壮,我更喜欢苏轼难得的细腻,一改棱棱傲骨的豪放,像山峦氤氲的云气,画面美得不可想象。
端午的叫法很多,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在家乡叫五月节。这个节日似乎永远与水有关,端午前雨水多,哗哗一片,屈原把自己舍给了汨罗江,只留离骚在世间,雨下得那么急,带着诗人的愤怒。雨落在南方,有的乡镇在狭窄多弯的河涌赛龙舟,雨下得欢,水涨船高。雨落在寻常阡陌,民间则以兰草煮汤沐浴,喝雄黄酒避疫。
这个节日又与龙有关,赛龙舟,洗龙水。龙是炎黄子孙仰望的塔尖,千年来,对于龙我们一直怀着端正敬重之心。唱响“我们是龙的传人”时,歌声使人震动,使人沸腾,使人对生命有着坚定的信仰。除元宵舞龙,二月二龙抬头,传统节日中,唯有端午的龙舟、龙水沾了龙气,这是人们对龙的一种亲近和唱赞。
赛龙舟,一说自古越族人祭龙神流传而来,一说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龙舟乃狭长的船,家乡的龙舟,色彩、造型谈不上丰富,但是,赛龙舟前夕,择壮汉抬龙舟到母亲河。龙舟下水前要请龙,人们按主次祭祀祈福,那种为了完成理想之前的虔诚,使人看见内在精神的庄严,便常常深受感动。端午日,往往是好天气,沿溪边挤满了人,盼了一年又见赛龙舟。我们把赛龙舟叫扒龙船,划头位的人,称“扒头桡”,一般由全船力气最大的人担当,拿了头名叫得“头标”。
年少时曾跟父亲去观看过龙舟赛,原为了看龙舟,人群里却只想细看周边众人的面容,有歇了农活,关了店门的男男女女,有如我一样凑热闹的少年……夹在人堆里,只听见从远到近,龙舟号子、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轰然如雷而来,又似潮落消退而去。
回家后,母亲让父亲洗龙水,洗去尘埃,洗去邪气,保一年平安健康。水必是午时去井里打的,称午时水。水净沁凉,放太阳底下晒,过了时辰收起,一部分瓶子密封,上火来一杯,喝了消火。后来井水污染,接的自来水,便再无装瓶饮用。接到桶里的午时水,往桶里放蒲、艾、松、竹叶,这四样可谓“端午四友”,家里每个人都洗,驱邪避疾。
男孩成年前,女孩初潮前,称“未出花园”。在端午这天洗龙水,除竹叶、艾叶,还需黄心梅、九里香、米兰、含笑四样,印象最深是有小石子,平年12颗,闰年13颗。后来问母亲但凡会开花的都可以吗?她说开花后会结籽的才行。家中有几个“未出花园”的小孩,母亲就准备几个脸盆。端午一早,把物件装于脸盆,放上水,置于大路边,家家户户的搪瓷脸盆挨挨挤挤,路过的人总会瞧上一眼,叫瞧花水,这名字取得多俏!午时前,各家母亲仿似约定般,拿上盖子,往脸盆一盖端回家,直到给小孩洗澡前都不可打开。脸盆之物如同神物庄严,有母亲对生命的一切敬与爱,使我此后永远如同她一般,对生命怀着感激与珍惜。
母亲对于传统习俗十分坚持。一早起来,摆上八仙桌,置放五簋或七簋鱼、肉,三台蜡烛,三柱香,我们依序跪拜,向祖先叩头,母亲还会额外悄声念些话,大致就是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这是她的信仰,是对天地的感谢,我至今仍喜欢看母亲拜祖先,似乎从她身上我得到的力量,能够消除对岁月的惶恐与不安。
拜完祖先,我们才可以吃早饭,有一道白茄焖黄豆,是每年端午都吃的,母亲说吃了驱蚊。早饭后,她叫我们把她用菖蒲编织成的圆环,用红绳和艾叶、松叶、竹叶系好,悬挂于门窗。
母亲把凉席全收去洗涮,在日头下曝晒,说晒了五月节的太阳一年不发霉。说着又把做的粽子拿去再蒸过,那本是送长辈的,留有余剩,到这一天拿出来。到了午时,端来午时水洗净的桃子和李子,还有粽子,给我们享用。
对于端午最深的印象,不是贫困生活中突然多了美食,不是单调中多了龙舟号子。是一直喜欢“未出花园”这四个字,那样旖旎那样天真,却说尽了人生初始的悲欢。
所有关于端午的记忆是一枚蛹,也是一颗等待破土的种子。看母亲一辈子如一日虔诚的操持,便觉翩跹四方的灵魂早就长成了一棵树,但根在土地里,那薄情的岁月也就有了寄托。
注:①蝉的方言 ②叫到 ③划船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林小冰 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