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937|回复: 0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48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806
    发表于 2024-4-11 16: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丰市,广东省辖县级市,地处粤东沿海碣石湾畔,介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唐代武德五年(624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地区置安陆县,县治在今大安镇陆军村环珠寨。唐贞观元年(627年),撤安陆县复并入海丰县。直至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隶属惠州府,陆丰县城设东海滘寨(今东海街道旧圩)。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清代陆丰县城位置图

    东海滘,地处螺河下游东、西两河分流中间的沙洲,唐代之前螺河下游大部分地区为碣石湾滩涂浅海,而该地又位于螺河入海口浅海之东,因其地势平坦、状若滘(地理名词,形容河道分支或会合的地方),呈北稍狭南阔展延之势,并向南部滨海倾斜格局
    ,故称为东海滘。

    东海滘古属百越之地,唐代始陆续有北方汉族流民南迁至此定居,至北宋年间人口逐渐增多,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海丰县改“里”为“都”,东海滘地处坊廓都水路陆路交通要冲,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圩市,时称东海滘市。到了南宋年间,以东海滘为中心又形成老墟(旧墟)、古墟(墟仔)、新墟等三屯聚落。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陆丰县志》中的县署图平面布局图



    明洪武四年(1371年),海丰县设置东海滘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设栅立寨构筑旧墟寨围。明崇祯九年(1636年),司府拨库银筑旧墟寨城,时寨城高1丈6尺(清代长度标准:1丈约等于3.11米,1尺约等于31.1公分),东长21丈3尺,西长26丈5尺,南广48丈3尺,北广43丈,四周城垣139丈1尺,由土合贝灰舂筑,始为东海滘寨城。清康熙二年(1663年),添设东海滘驻防游击。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转东海滘驿丞为东海巡检司。雍正八年(1730年),海丰县令叶世美以“七都辽阔,统辖难周全”为由奏请朝廷以海丰县以东坊廓、石帆、吉康三都另置新县。雍正九年(1731年)经朝廷议准,设立陆丰县,因“东海滘寨地处适中,与碣石甲子二城遥为犄角,且系惠潮通衢”,择为县治,属坊廓都第一图。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陆城城墙剖面图


    陆丰县建县伊始,因县治东海滘寨城狭小拥挤、无宽阔马路,加之寨墙矮小,并不能满足新县治的各办公机构设置及防御功能。于是时陆丰知县黄煌于雍正十年(1732年),主持扩建新县城,在旧寨城垣原有的基础上,拆去北寨墙并向北延伸34丈,买入民房135间,增筑北城墙及延伸东西城墙,城墙上加筑四尺雉堞,通高2丈,雉堞共计486个。新县城周长321丈1尺,同时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陆丰县城四个城门故址现状

    陆丰县新城,城内面积约6万平方米,城中设有县衙、典史署、城守署、文庙、城隍庙、仓厂及民居等建筑。同时城内添筑马路278丈1尺,建城楼4座,每座设有望楼3间,并建粮仓44间于北门内。据《陆丰县志·拟新建陆丰县碑记》记载:“越两载而告成”,新县城“巍峨而壮丽”。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陆丰县志》中县城内外街巷建筑布局图

    城内县衙位于城中轴以南,坐北朝南,围墙周长共120丈,高1丈2尺,土舂筑配青砖脚,前门匾书“陆丰县”。县衙内建有照壁、仪门、大堂、川堂、后院及各班房、科房等共计67间,仪门外置土地祠,大堂西南有内监、女监共7间,外监并狱堂共6间,并建偏围墙二重,共长50丈,高1丈2尺。县衙东西各置典史署与城守署,设文庙(学宫)于东门处,武庙(关帝庙)于东门处,城隍庙、忠义祠、节孝祠、粮仓等建筑配套。又原寨城内有七个大小不一的池塘,称七星池,因新县城建设其余六池被填平改为建筑用地,仅存位于西门处的一池较深难填故而保留,直至民国才被填平改为民居,即是现今红卫社区居委会一带。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陆丰县志》中的学宫平面布局图

    陆丰县城的修建规格并不大,其城墙周长仅321丈1尺(约合998.6米),比其甲子所城(周长590丈,约合1834米)与碣石卫城(周长1120丈,约3483米),可以说是一座袖珍城池。但是陆丰县城城内各设施却相对齐全,因为在当时城内多为官府办公的建筑,民居并不多,而居民大多居住于城外西、南二门。例如当时商业聚集区迎仙桥、大街、马街新圩一带,西门街则多为歇店胥吏馆,油槎街、下街、鱼街、太平街、棕蓑街、打铁街、竹仔街、虾脯街、金马街、等众多街巷交错,比起城内更是繁华。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陆丰县志》中描绘的县城东河两岸的建筑布局

    清代之后的民国县公署(政府)、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均设在内城县衙之处,在原有基建基础上进行改造。到了民国10年(1921年),久经风雨的城墙早已残破不堪,而这种在冷兵器时代起防御作用的城池已不再固若金汤,更多的是限制了新时代的城市发展建设。时任陆丰县长陈岛沧委派叶厚庵、黄宝斋、彭翊寰等地方绅士,督办拆除县城城墙,于是存在了189年的陆丰县城城墙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


    藏匿在历史长河中的陆丰旧城,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陆城文庙唯一遗存——下马碑

    时至今日,城墙拆除至今已百年有余,现在的陆丰县城旧址周边,四方城门及城墙等早已不见半点踪迹,仅城内还遗留有当年学宫门前的“下马碑”与北门一带的部分旧民居,其余皆被现代楼房所替代。时过境迁,清代陆丰县城也随着时代脚步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南门外仍静静流淌着的东河,似乎在无声地述说当年陆丰旧城的往事。





    文字:庄文艺
    供图:庄文艺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