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腊月廿七日,在海丰有个不成俗的习惯,家家户户都开始吹(蒸)甜粄、发粿。现在的甜粄已是不再用传统的大鼎去蒸吹熟了。按比例称好糯米粉、红糖,然后混合在一起,用橙膏、滚热的红糖水一起搅拌,用力搓,搓成“背带”样的感觉,然后再停下来,让这些混合物静静地进行化学物理作用几个小时,其实这样的做法使甜粄在蒸熟后有了韧柔性。甜粄的做法因人口味而异,具体的甜粄的做法和传统意义,海丰县民俗协会会长许宇奈先生在《海丰小吃》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红烧狮子头,在海丰也叫“大粒参”。这是海丰当地的一道名菜。在传统宴席中是一味高档的硬菜,因备用材料多样,制作繁杂,故此菜色在传统节日中已不被人制作使用了,但吃过之人却是念念不忘。今年,夫人把这道“大粒参”做成了今年的年货。
一般选择猪肉中的“三层肉”,搅拌成肉茸,香菇切小粒、鱿鱼切小块、虾仁切小块,马胶鱼浆、蕃薯粉等混合在一起做成大肉丸,一粒一粒用文火油炸成型,也有人先把“大粒参”蒸熟后再油炸。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吃直接油炸成型的“大粒参”。这样的味道包含了海鲜的味道,也有香脆的感觉,更有了鱼浆味的回味。吃时,用炒油后的红葱头,大蒜头一起燉,什么菜肴都比不上它的味道,不愧是海丰的名菜。
炸夏果、腰果、松子做成“三丁”。用糖文火煮成糖浆,再用夏果与糖浆一起搅拌,做成“反砂夏果。炸猪肉干、牛肉干,凉拌鸡爪,莲藕泡甜(准备做甜莲藕)……望着这满满的一桌菜肴,这样的春节,是一个美食收获的节日。
忙碌了一天,晚餐中先尝吃了这些美味佳肴,正因这丰盛的晚餐,使我不由间忆起了四十年前每年的腊月廿七。 四十年前的父母双亲在生产队劳动耕田,生产队每逢腊月廿七日就会排泄出吴厝塘池的池水,捕捉塘池中的鱼,池鱼多以链鱼为主,生产队按丁口分配,我家只能分到三条鱼,大约八斤左右。这三条鱼,大的那条还要孝敬家族中的叔公,家中只剩两条鱼。忙碌完白天生产队劳动的父母亲在晚上用这二条链鱼与肥猪肉、蕃薯粉等做成了鱼丸,用鱼皮、鱼骨,与薯薯粉炸成了“溜鱼”。母亲也在这天晚上蒸吹甜粄、发粿……因为生活贫穷,没有什么年货好准备的,过年的年货基本上在这天备齐了,就准备着过年了。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进步,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成果给了人民有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们的家庭也随时代的步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了,那种贫穷的生活已经过去了。
以前的东门头是县城经济中心,地摊经济、小吃、服装……到晚上更是人山人海。随着经济的发展,靠近县城的农村也发展起来了,整个县城三镇连接在一起,东门头的经济中心逐步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再有了以前的繁荣。毕竟是老经济中心,总是有吸引人的魅力,每到腊月二日起,东门头都是人山人海的,所以逛东门头感受年气那是必须的,饭后与夫人便前往东门头。今晚的东门头热闹到塞车,好采我们是散步的,见缝而过。路上张灯挂笼,红旗飘扬,361店、安踏、鸿星尔克……这些品牌店门庭若市,人海如潮。红场广场前的奶茶店也是里外三层,不乏靓仔靓女三五成群而坐,一边喝奶茶,一边悄悄私语。路上的少女、少妇把头发剪、烫、吹成波浪样,如浪如潮;也有把头发拉直,长发飘飘,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各式各样的发型在这些靓女的身上各有特色,再加上身穿艳丽华服,更把那美的份量尽力展显,使我看得繁花杂乱。
逛花市,是年前必不可少的习惯。还是趁着这热闹的年气到县城迎春花市逛逛,走进花市中,各式花卉风姿卓越、竞相绽放,花香诱人,如觉人在花丛中,眺望花海如潮,一派红红火火。其中金灿灿的年桔和“当家花旦”一一蝴蝶兰惹人注目。不少市民陆续前来,或驻足欣赏、或挑选心仪花卉。我携夫人之手,穿梭在花市中,也与市民一样赏花挑花。因经济不景气因素,物价和运费上涨,今年的年桔比去年贵了不少,但是年桔有着大吉大利的寓意,不少人还是买了年桔回去摆放,倒是兰花是有人问价少人买的现象。一年一度,我们还是选择了称意的年桔和蝴蝶兰、百合……回家了。
烟花此时也在空中闪焰了,五彩缤纷,声声震耳。有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将到了,年味是难得的,浓浓的年味总是香甜温暖、幸福美满的。年味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人在万家灯火团圆时感到幸福喜庆的味道。如此的年味,如此的味道,真希望往后余生日日都有年味的味道。
来源:善美东岸 文字:吴文锋 图片:网络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