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吴小江,海丰人,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虽为残疾人,但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手画炭笔肖像,师从曾任海丰县文化馆副馆长、画家马若遇。他18岁时创办了亚江相业谋生,近三十年画了近一万多幅炭笔肖像。跟随时代潮流,学习电脑技术,服务范围也从手工画像发展到照相、电脑画像、手机照片冲洗、扫描、传真、复印等服务。多年来,他身残志坚,服务了无数客户,他的经历演绎一段自强自立的励志故事,令人动容。
多年前的深秋,笔者来到位于海丰附城海丽大道旁边的“亚江相业”看望残友吴小江。在笔者的印象中,“亚江相业”原名“亚江画相室”,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吴小江18岁时创办。自从他在画室画出以他爷爷为原形的第一张炭笔肖像开始,开始了职业炭笔画身涯,一张张炭笔肖像画从他手中绘成,“亚江画相室”也渐渐为海丰县城广为流传的招牌。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网络的年代,照像还不是市民的习惯。普通家庭一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到相室给他们画个相,日后可以留念,“亚江画相室”自然成了不少市民的首选。随着业务量和名气的扩大,“亚江画相室”易名为“亚江相业”,紧随时代步伐,服务范围逐渐也从手工画像发展到照相、电脑画像、手机照片冲洗、扫描、传真、复印及QQ服务。笔者知道,从“亚江画相室”到“亚江相业”,并不仅仅是名字变更,而是吴小江一次华丽转身,是他作为残疾人却自强不息实现了转型升级的梦想,是他演绎了一名残疾人自强自立、与命运抗争的精彩故事。
就在笔者欣赏着悬挂在“亚江相业”工作室一张张手工画像或电脑画像时,有一辆“的士”在工作室门前停下,车上人匆忙走进里面。从他口中得知,他年近九十的爷爷已奄奄一息,嘱咐家人快到“亚江相业”请吴小江为他画张像,让他过眼。他说,以前,其家中几位先人的画像都是爷爷叫吴小江画的,而今,老人家即将归西,为了爷爷的最后愿望,他从汕尾城区“飞车”到“亚江相业”……尽管现在电脑画像很普遍,也很快捷,但这小小的一副炭笔肖像,却是寻常人家追忆亲人的一种精神归宿,能求到一副逼真炭笔肖像实属难得,也许这就是那位承载其爷爷重托的顾客特地前来邀请吴小江的原因,也是吴小江没有推辞的原因。
尽管吴小江每天或为顾客照身份证相、出入境相、居住证相、或为客户照数码快相、QQ服务,十分忙碌,三餐都无法准时,但吴小江明白老人的用意,明白其家人诚意,他们想要通过那种黑白的语言、那种用色彩无法表达的感悟,捉摸老人在那时的心境与神态。吴小江欣然应请了。
此时此刻,面对着坐在轮椅上的吴小江,笔者感到,在当今人心浮躁的年头里,在用电脑几分钟可以代替人工几个小时画相的高科技时代里,摄影业的衍生使炭画肖像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尽管如此,凭着吴小江对画艺的执着追求,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中。也许,吴小江知道,那是客户对他画相技艺水平的认可,同时,笔者知道,那更是他对指导他学艺的人们的回报以及对这些人们引领他走上励志人生的感恩。
蒙受苦难 励志成才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吴小江出生于海丰县城郊一家农户里,父母曾为他那双大大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倍感高兴。然而,吴小江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令他们原本明亮的心情变得晦暗了。其时,吴小江家中经济十分困难,但他们仍然积极为吴小江寻医找药,父母所给予的充足的爱,让吴小江没有因双腿而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到了适学的年龄时,因吴小江行走十分困难,无法与其他伙伴一同走进村附近的小学。其父母眼见吴小江目睹小伙伴们背着书包时两眼流露出的羡慕,便送他到设在村祠堂里开办的中午班读书。那是他的父母为了守护他热切的心,留住他对美好的向往,而做出的决定。虽然仅仅一年吴小江便辍学了,而他却自此埋下了追求知识的种子,以至他在开设画室后还不忘记请在海丰县附城一间学校的老师上门辅导文化课,该老师为吴小江对知识的执着给予了充分理解,并在工作之余为他送来“迟到的文化”。结合老师的辅导,他还曾自订了《南方日报》、《汕尾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残疾人》、《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感染。
吴小江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课程学习,但现在却能阅读报刊、点击鼠标、书写硬笔书法,其作品还曾获全国硬笔书法大奖,在这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常人无法想象。他清楚,肢残使他缺少逐梦的力量,但他没有在自己灵魂的沃土上叹息,而是勇敢地迈出属于自我的步伐,一步又一步,从不停歇。与其说吴小江是有天赋的支撑,不如说是有勇气的陪伴,他用勇气的铠甲阻挡了残疾带来的利剑。
一技傍身 点燃希望
如果说读书为吴小江开启了走向人生的大门,那么学艺则可以说为吴小江的人生点燃了希望的火把。
自从那年在中午班辍学后,他并没有辍笔,而是整日以笔为伴,或对着借来的小人书临摹,或对着家里的农具入画,或爬跪在地画静物,或坐在轮椅涂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他用一划划的线条问候了日子,他用一幅幅的“画”流露了对学画的渴望。有一天,吴小江的宗亲、画家吴木离看到他坐在轮椅上对着蓝天白云挥笔,他透过吴小江清澈的双眸,看到了一个好学的灵魂,他对吴小江伸出了温暖之手,指点他运笔。后又把吴小江推荐给时任海丰县文化馆副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马若遇,从师他画炭笔肖像。从拜师学艺之后,吴小江用心记住老师的指导,用手描绘老师的希望,白天,他沉醉于老师的分享,晚上,枕着老师的要求入梦。1985年夏天,“亚江画相室”在海丰附城海丽公路旁开业了。被媒体称为“自强闯出成功路”的吴小江自此开始以画相走上了自强的人生。从吴小江创办画相室到现近四十年,“亚江相业”成为闻名海丰县内外一家画相专业户。据不完整统计,近三十年在小江手下画出的炭笔肖像相约有一万多幅!这些炭笔肖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好多客户反映,每当看到这些亚江为他们亲人画的肖像,尽管是黑白的,手工的,但总能令人想起他们音容笑貌。
吴小江小小的画相室能进入人们的视线,也许是用有灵魂的炭粉赋于他手下的线条,让肖像画更有灵性,更是他有一颗在滚滚红尘中不喧嚣、不要浮躁的心。吴小江遇到因经济上一点点轻风细雨就会忧伤满怀的客户,吴小江不但低价销售,更是用自己纯净的眼神,给予客户静谧的问候;对匆匆而来的客户,他总是用最快的时间满足客户的要求;有一次,一位客户提出二小时内带走亲人的炭相,吴小江二话不说,马上在手下出现了从模糊到明晰的身影,给那位客户带来惊喜。
如果说,学艺是吴小江在人生旅途上扬起风帆的动力,那么友情和爱情则是吴小江增添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活力和激情,成为他实现人生价值的能量。
二十多年前,高科技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吴小江就敏锐感到了竞争和压力,电脑画相的出现,更是使吴小江多了一种用语言无法说清的情绪。吴小江怀着一丝忧愁和一线希望,从朋友处购买了一部二手电脑,从来没有见过电脑的吴小江一头雾水,幸得昔日一位共度风雨艰辛的朋友的出现,倾听着朋友对电脑的见解,吴小江萌生了对学习电脑技术的期盼,自此,从没有接受过电脑培训的吴小江,沉迷到电脑世界中,为了掌握电脑画相技艺,他废寝忘食。由此可见,吴小江坎坷的人生征程上因有了友情的呵护与人间大爱的阳光,才能迈过一个又一个的坎,是吴小江强烈的求知精神感染了朋友,也是吴小江自强不息的勇气,赢得了姑娘的欢心,赢来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激励他勇敢前行。
当1993年菊花飘香的一天,在吴小江画相室即将迎来开业九周年的时候,一位叫亚婵的姑娘慕名与他同拜天地。而亚婵的到来,为亚江相室增添了笑声,每当吴小江迎来了客户,亚婵便递过一杯热腾腾的茶,每当吴小江在轮椅上坐累了,亚婵总会伸出手为他消除疲劳……在这十多年的每一天,他们相敬如宾,或用简单问候表示倾诉衷肠,或用恬淡语气表示亲切自然。
天妒红颜,当2007年一个落日渐渐沉下去的日子,亚婵离开了吴小江。而就在吴小江万分痛苦之时,一位在深圳务工,叫如枝的姑娘出现在吴小江面前,她用充满情意的双眼温暖了他冷却的心,她用勤劳的双手为吴小江遮风挡雨。吴小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念,“亚江相业”恢复了生机。人们从吴小江久违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情绪的转换。坐在轮椅的吴小江现在不仅每天微笑着为顾客照相、画相……还担任了海丰县海城镇新城居委会残疾人专职委员,承担上级残联交办的任务,微笑着倾听残疾人的诉求,尽力为残疾人排忧解愁。日子过得充实却有意义。
在创业路上,吴小江和如枝风雨兼程,在小小相室守望事业,牵手奋进。制相行业,时时刻刻服务客户,信守客人要求,吴小江和如枝以“客人快点照到相,取到相,用到相”为原则,每天上午十点钟开门营业,晚上十时才打烊。多少次,附近学校或开学或毕业,他们夫妻配合默契,当一个个学生出入照相。但店里仅有一个位置时,他们或操放灯光,或对焦相机,手脚肯定停不下来,更别说按时进食了。时常忙得下午四至五时,如枝便背着照相机、骑上摩托车,依照与学校提前约定的时间前往,为毕业的同学们留下难忘的瞬间。
创业路上,他匆匆走过了一年又一年,走过了自己的人生。看到了岁月,欣赏到了自己的风景。时光无声,一路芬芳,相伴相亲,品人世美好。在小小相室,吴小江夫妇放下不该执着又执着,放下不该牵绊又牵绊,做到人人懂你,冷暖自知。每当残疾人照相,每当贫困户照相,他们都给予优惠,使他们知道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转不过去的弯。
虽然吴小江生来不幸,但他却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用坚持与毅力,为自己塑造出别样的人生。
来源:善美东岸,图文:林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