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我尤喜欢到甲子渔港周围溜达溜达。那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更让人在纷繁忙碌之后,疲惫的心得以恬淡安谧。
夏日走在瀛江大道的人行道上,两边的绿荫首先蔽住炎夏的暑气,从海面上吹来的带着淡咸味的晚风更淘尽你满心的郁闷和烦忧。落日的余辉从天际洒下来,透过旧房之间的缝隙照在浓郁郁的树叶上,投下了斑斑驳驳的斜影,让人觉着好像走在花花绿绿的地毯上。漾漾的江水映衬着晚晴的霞光,朱红的地砖相偕着碧树栏杆,一切尽显得色彩斑斓却又雅而不俗。此时正是瀛江大道最热闹非凡的时段,观光闲游的老者三三两两,漫步于树荫下,驻足于花丛边;恋爱中的男女出双入对,偎依在石凳上,倚身于栏杆旁;放了学的红领巾,追逐于夕阳下,嚎歌于暮霭中……看上去恰似给幽深的长廊塑上了姿态不一的雕像。
沿着瀛江大道向前直走,便来到了甲子造船厂路段,驰名粤东地区的陆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子待渡山便坐落于此。待渡山的得名,据史料记载是缘于南宋末年,南逃而来的少帝赵昰曾于此候船渡海,后人为纪其事,故而命名“待渡山”。如今,这里已成了乡人们精神信仰的文化发源地之一。一年四季,待渡山下的进食亭中灯火长明,香客不绝。逢年过节,人们更纷纷前来朝拜,与其说祈求福祉,不如说是怀念乡土文化。
每次步履至此,我总喜欢徜徉其中,感受它独有的幽静和空灵。攀着夕阳下的青石阶,扶着光滑的石栏杆,内心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古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听着小树林里间或发出的一声声鸟鸣,你会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它的恬静,繁乱的心灵立刻得到抚慰,世上的一切纷纷扰扰顿时化为子虚乌有。看着先人留于摩崖上的一幅幅石刻墨迹,想着范良臣为宋帝及众军士进食三天的忠君爱国义举,内心更充满了朝代兴亡更迭的历史沧桑感。
登上山顶,伫足于甲秀楼前,举目东望,甲子渔港的胜景尽收眼底:宽阔绿荫的瀛江大道笔直地伸展向前;鳞次栉比的的高楼大厦直指青天,高耸入云;粉妆玉砌的甲东大桥横贯江面,恰如长龙饮涧;停泊有序的船只,正静静的做着仲夏的美梦……
每逢此时,令我最流连忘返的便是“潮分‘人’字水”的壮观景象。每当潮汐涨起之时,出于瀛江和西河之水流入交汇处甲子港口,形成了雄壮的“人字水”奇景。正缘于此,这一奇特景象成了历代文人争相竞咏的“甲子八景”之一。清代举人郑雷震就有诗云:“南溟一望迴无垠, 巨浪滔滔到海濆。消长由来潮有信, 东西自此水平分。” 夕阳冉冉下沉,凉风下,原来湛蓝湛蓝的海面上荡起了粼粼波纹,白居易诗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迷人景象也在这时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凝眸中,几只晚归的海鸟投下了长长的斜影,一眨眼间又往暮山深处一掠而去,叫人欲寻不得。
从待渡山上下来,沿着海边路向前直走,便到了东宫码头。码头上一片深灰色,好像正象征着它的历史的久远。码头前面都是人家的住房或店铺,这些房子都比较陈旧了,多年来饱受海风的侵蚀,墙上又添了些油污的陈迹,遮没了昔日的美丽。然而,残阳映照下的渔港自有她迷人的一面,放眼望去,海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轻盈而且细腻;漾漾的柔波一个紧接一个,恰似一条条的曲线,从遥远的彼岸一直延伸至码头。那涟涟的水面显着是那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一面有海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做一只展翅凌空的鸥鹭,于碧波粼粼的海面上飞翔遨游。岸边,雀跃着的波纹像顽皮的童子轻轻地亲吻着船身,又用它的余波来回抚摸着脚下的石块。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渔船,我的眼前又一次浮现出水手们风里来雨里去艰难跋涉的画面。这时正值仲夏,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海上泛着淡咸腥味的微风,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身子飘飘然轻了——习习的海风荏苒在脸上,手上,衣上,这便又使人觉着更加的惬意。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月亮悠悠爬上了麒麟山头,周边的灯光依次相约似的逐一亮了起来,纷繁的瀛江大道却依旧人流涌动,车辆穿梭。张眼望去,沿江的路灯,车辆的探照灯和周边的霓虹艳彩交相辉映,交织出一片光彩夺目的喧嚣夜景。而此时,忙碌了一天的东宫码头则渐渐恢复了夜的平静。但这却是她美的另一面。羞涩的她像是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周围的景物迷迷蒙蒙看不分明,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浩渺的海面上升腾着一层薄薄的烟霭,偶尔间泛过几颗零星的灯火,晚归的船只不时发出几声“嘟嘟”的汽笛的鸣音,打破了港口初夜的宁静。举目四望,晕黄的光芒与渺茫的雾气浑浑沌沌交接在一起,什么都看不确切了,只剩下了轮廓,无论是远处的山树,还是彼岸的人家尽消失于眼底了,只剩下零落的点点灯光,犹如挂于天边的残星。但灯光虽然浑微,却与月的清辉相互并存着,交融着,使盈盈的海面变得缠绵婉约,渺渺蒙蒙。天似乎蓝得格外的可爱,仿佛一汪春水似的;星星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就如少女水灵灵的眼睛。远处——于海天相接的分界处,偶尔飘过一两片洁白的闲云,大有出水芙蓉的媚姿,凝眸看时,又像是婀娜的仙子在天上撒花似的。一会儿工夫,她又像害羞的小姑娘,偷偷地躲到了星火阑珊的尽头去了,任你怎样挽留,却也找不回她的一丝一缕。
慢慢的,月亮悄悄升高了,疲惫了的海港也渐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来源:东岸,图文:蔡秋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