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山位居海丰县城南方的三江要津,宋代曾经有过建设导航塔的梦想。1559年,懂得军事的吉水举人张济时在海丰当县令,他收缩了长沙海口的防线,移巡检司兵营在谢道山上,并建炮台守护。
1629年,西安进士周一敬任海丰县令,下轿即碰上大饥荒,捐出了薪俸济困,救活了通县百姓。此人涵养一流,解决了饥荒,就开始研究海丰风水。他认为龙津溪在左侧斜背着县衙,对官民时运都是一种硬伤,决定改造自然,动员富户出钱,集资买下了荣富岗吴氏(后迁海头乡)的水塘田地,设计凿湖导入大云岭仙公洞西来的水流用作县前明堂,然后引出青龙水过高田与龙津溪会合。同时,在县南长沙湾畔谢道山上建设一座水口塔,改良海丰城人文景观。
梦已不远,只怨世乱。工程刚刚开始,盗贼如蝗虫一股又一股遮天覆地,飞临海丰:赶走铜锣嶂的山寇钟灵秀,来了降而复叛的海盗钟凌秀,接着投靠西班牙人的超级海匪刘香也来了,明火执仗的手段好卑鄙。
刀枪的历炼如此艰难困苦,周县令阻挡了贼寇,有着坚强不屈的禀性和调剂借力的能耐。捱到崇祯七年,他的人望与成就奠定了擢升的基石,却也挥一挥手,作别了谢道山的梦。海丰人民有情义,把他的牌位请进了名宦祠。南昌人张祈年接任县令,他要剿灭刘香,他要借助熟悉海盗旧业的郑芝龙兵团平息祸乱,湖塔工程搁浅了。
风水的理念穿透着心灵,穿透着时空。1689年,满清坐稳江山,民族仇视弥久淡远。知县姚德基生逢康熙盛世,重视教化,到任后采取了捐修文庙、重修五坡祠、禁挖县龙沙、立龙门书院等等深得民心的举措,赢来文人仕子一片喝彩。东城举人爷黄道珪对这位文采飞扬的乌程举人另眼相看,几番来往中意气相投,提起了前朝周县令的造塔梦,姚县令找到了知音。他带头捐银,也集中县内捐监的费用,补偿了海头乡吴氏搁置数十年的征地差价,湖塔工程再次启动。
两年后,梦想成真,海邑南方出现了湖水渊涵,塔峰耸翠的人文景观。南门湖与谢道山塔从倡建至竣工相隔62年,做了明清两朝两任县长的梦。
至此,说了一大堆托词,先回答了建南门湖是避斜背水、集县衙明池的事。那么谢道山塔建之何妨?
一座古城没有一方塔影,即缺失历史文化的标识。广州琶州塔、潮州龙湫塔、惠州泗州塔、雷州三元塔、兴宁文峰塔等,无不书写着古代文明的精彩篇章。
塔是古代建筑的精华,有佛塔及风水塔两大类,风水塔有文笔、镇水、镇邪、景观等功能作用。建风水塔兴盛于明初,海丰明末清初才有建塔的记载:一狮山塔,位于凤河畔;二谢道山塔,位于丽江边;三赤山塔,位于赤山乡。三者都是风水塔,如今一圯一残一坚挺。
建谢道山塔,主要指向社会教育与人文鼎盛。
一、景观上的平衡美。海丰县坐拥莲花山脉,南濒太平洋,地势北高南低,源于莲花山脉的诸条溪流归聚三江,在此与长沙古海互为作用,形成大片冲缺区域。山海沧田,渐渐退化成狭长的长沙内湾。在县南谢道山上建塔,既解决了视角平衡,又兼顾心理需求。
二、导航船舶。明代,海丰陶河至捷胜一带的金锡都(相当乡镇建制)为大海岛金锡都。清初,南畔的汕尾港才形成。谢道山是县城通往金锡都及迈出大洋门户的主要渡口,是船只由大海进入长沙湾到达海丰县城的座标,人们十里相送在此道别。有说“谢道山”一名与海盗长期占据有关,“盗”即“道”的谐音。有说与元末入居鹿境小金龙山的蔡姓始祖“蔡道山”有关,也有说与宋末县南下巷谢姓有关,史无可考。不可否认的是,谢道山塔曾经是海陆交集的要地。
三、水口镇水患。河汊江口多水患,夏秋汛期裹天文大潮,海丰县南一片汪洋,“一年咸水上,十年免吊想”,咸潮危害农田。塔为风水五镇之首,建于县邑通往金锡都的渡口最为恰当,谢道山最适合。
四、文脉的期望。那年时光,这种心理期望和风水暗示最强烈。谢道山位于衙门正南,县邑之丁方,有曰:“丁峰起,魁元出。” 官方与民间都希望海丰文运丕振,说来也巧,建塔后海丰科甲连登,人才辈出。
综上所述,明清时代,建南门湖与谢道山宝塔的初衷:在于改善县城的地理布局,优化自然环境,启示重视文化教育。其社会功能相似于为创建文明城市造景!今天,海丰城乡环境的整治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希望海丰文化古城的历史根脉传承下去。我想,随着海丰官方综智能力增强,南门湖成功疏理,修缮谢道山宝塔的梦想也不会遥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