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水库、巷口水库是经常听到的名字,童年听父辈聊天:当年修建水库多么艰辛,么难忘;长大参加工作后,每当汛期,这两个水库名字出现的频率最高,领导担忧,百姓牵挂。数十年听过的名字,就是没机会一睹她的芳容。甚憾!隆冬的一个周末,获邀参加汕尾美丽河湖文化之旅,亲临水库,了却一大夙愿。
一群青春年少的文友,穿红着绿,笑靥如花,怀着美的探索,开启美的征程。在两百多米宽阔长堤上散开,欣赏山水的美丽,或拍景、或自拍,本身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这是盛世的华章。美丽的河湖之旅就在欢乐的笑语喧哗中展开。
本想水库是碧波万顷,没想来的不是时候,隆冬时节,水位下降,露出了大部分水库库底,展现在面前的是另一种美:没水的库底沙滩洁白如银,高的地段形成沙洲,绿水如玉带缠绕其间。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翠绿群山环绕,沙滩如银,绿水如玉带,这是一幅层次分明的美丽画卷,库区一望无际,岸边白芒花随风起舞,这种美是震撼人心的!细观库底沙洲,一层一层的等水线分外清晰,就如同大树的年轮一样,它是不同时期水位下降留下的痕迹,是水库短暂的历史记录。当水位下降,露出大部分库区时,又如同展现了水库的历史,那一幕战天斗地,父辈为建设新中国齐心奋斗的时光。
各地建设水库是解放初期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就是因势利导,在山谷四周量好等深线,等深线下的缺口堵住,围着的库区再挖深,将雨水、泉水蓄在这里供下流灌溉、饮用。技术含量不高,但工程量浩大!在没有机械的解放初期,全部靠肩挑,是靠人海战术把水库挑出来。听陆城社区的老干部介绍,建龙潭水库始于1958年,那时还是“初级社”,尚未成立“高级社”和人民公社,人民群众激情高昂,党中央一声号令,男女老少齐上阵。全县各地都派出突击队奔赴工地,是没有工薪的义务劳动。机关干部、老师放寒假了也去参加。当时能参加水库建设是莫大的光荣。从县城东海镇到龙潭水库工地距离五、六十公里,进到水库腹地近惠来的地段上百公里,没有车辆,全靠徒步,得走一整天,扛着锄头、铁铲,带着两件衣服就列队出发了。
来到之后在库区避风的地方搭一间棚寮作工棚,大家睡地铺。一大早,工地的高音喇叭一响,大家起床吃点早餐就干活。将库区的山土挑去筑堤是主要工作,还有打石的,将山里的石打成石料筑堤基,还有打桩的,都是重体力劳动。一个班次的出工一般是半个月,然后轮换,第二批上。用几年的时间愚公移山,硬生生挖出这么大的水库!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在当时贫穷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建成这么伟大的工程!今日之旅,也是感恩朝圣之行,感恩父辈的勤劳奋斗,歌颂毛主席的英明伟大!
一条直径一米八的大水管象蛟龙出海,从龙潭水库伸出,跨越田野,钻过山梁,向县城的方向延伸,听水库领导介绍,这是向陆城供水。为适应陆城城市化发展步伐,引入龙潭水库优质、清洁的水源进陆丰自来水厂,甘泉进万家。七十多年前,父辈去建水库根本就没想到有这一天,建设祖国就是建设家园,饮水思源,对父辈知恩、感恩!
隆冬,虽是枯水期,但水库的水还在泊泊流出,在沟渠中欢快的向下游奔去,水走过田野绿,蔬果香,有水的滋润,大地充满生机。
一天的文化之旅在欢快愉悦中度过,转眼已近黄昏,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际。水库又是另一番景色,凉风习习,空旷宁静的库区仅有归巢的小鸟在岸边的树林中喧哗,其美在静谧,美在心灵的沉淀。期待来年春暖花开时再相逢,欣赏你一湖春水的碧绿,还有库区灿烂的山花。
来源:东岸,文:吴志跃,图:候洁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