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中,夏天已悄然而至。夏蝉替了春花,聒聒噪噪扰人梦。而夏天总是如此闷热,惹出了夏困,却又睡卧不得,真叫人难耐。好在这几天夜里雨水不断,才不至尘土飞扬,地面烫脚,连门都不得出。既然不得小憩,那便外出赏风吧。
溪水潺潺,清凉解暑,让人不舍得把手抽离。真想就这么浸泡着,一直泡着,让浊热的血液清爽舒畅一番。溪旁的那棵黄皮树挂满了果。那被雨水洗刷得干净透亮,黄绿不一的果子,压弯了腰枝,一串串的垂落下来,随风摇曳着身姿,惹人垂涎。觊觎这些黄皮果有一段时日了,话不多说,随手拗下一串,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听着蝉鸣,吹着凉风,一颗接一颗往嘴里扔,实在是惬意。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一串黄绿相间的果子,也是酸甜不一。说到如何判断酸甜,那我是最拿手的。就拿普通品种来说,黄色偏暗,皮上尖刺比较少,表皮较光滑的,这是比较熟的,也是比较甜的。这种一般洗干净了,直接扔嘴里吃即可,连皮都不用吐。
虽然连皮一起吃有点涩口,不过不影响总体口感,起码我是能接受的。黄色偏亮,甚至有点点带青的,就可能会酸,而且这种果子,皮很难跟果肉分离,剥的时候常常是黏着果肉一起,吃就不怎么方便了。所以吃这样的果,都是随便哆几下,吸吸汁,酸一下齿唇,便作罢。
很多人只知道黄皮果的肉酸酸甜甜的美味,却不知黄皮果的皮所隐藏的营养价值。每年吃黄皮果的时候,我都会把剥出来的皮晒干,放在冰箱里留着备用。天热没胃口的时候,我便会拿出黄皮果皮冲开水,再加点蜂蜜,也是很可口的。黄皮果皮还有缓解咳嗽,化痰清热的作用呢。
夏风轻拂粽香飘,夏雨刚过端午至。坐在树下,吃着黄皮果,闻着从灶炉里溢出来的粽香,味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真是愉悦心情。
在端午即将来临之际,市场上便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粽子。有裹蒸粽,碱水粽,还有新式水晶粽。而我们客家人最喜欢吃的便是“栀粿”,也叫“栀粽”。平常我们见到的粽子,所用的材料表面可看,馅料什么的都在里面包着。但是栀粿就比较深藏不露了,表面看,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块简单的粿。但是吃起来,味道可香甜呢,即使你是高级美食家,你也猜不到用什么做的。
栀粿用到一种比较特殊的材料——布惊(客家话)。在端午来临前,大人便会上山把布惊树砍回来晒干,然后煅烧成炭灰。做粽子的时候,将布惊灰与水一起煮沸,然后将渣过滤干净,即成“酥水”,最后用酥水和糯米粉。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饱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
栀粿做好了,切开它也有讲究。一笼的栀粿,像年糕一样,飘着淡淡的香味,却比年糕黏,也比年糕韧。所以切栀粿,用刀行不通,它会把刀黏住。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取一根纱线,绷直了,往栀粿上轻轻一拉,便切下一小块栀粿了。沾点白糖或砂糖,扔进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那绕齿的柔香。
又一年端午佳节至,转眼一年已过半。夏蝉聒聒唤子归,一树黄皮粽思乡。
今年的黄皮果又熟了,端午粽也在锅里,你是否在归家的路上?
本文来源:看东岸,作者:钟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