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0-6-8 18:11:11

大嶂村行记

海丰县城东镇大嶂村外面一公里地方,呈现出一处树林茂密的景观:一棵棵挺拔的大树齐刷刷地向上生长,争先恐后,长成十米左右的高度,唯恐漏掉阳光的抚摸。伸开手臂,我们几乎能够合抱每一棵树干,估计这一块林地存在的时间不会太久太老。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大抵相若,肩并肩地耸立着,好像威严的哨兵挺立着,一排排、一行行,交接的枝杈错落有致,拱出一条条绿荫匝地的泥土小径,构成几十亩林荫荟萃的风景,成就了海丰县城东镇大嶂村一处网红的靓丽景点。


踩在覆盖着凋落枯叶的小径上,我们产生一种软绵舒服的感觉。好在天空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驱散了酷暑的热气,送来一阵阵的凉爽。从林区里出来,我们撑着雨伞,漫步在笔直宽敞的柏油路上,两边的稻田不时翻滚着绿油油的波浪。
二十多分钟后,大嶂村委会办公楼出现了,从村委办公楼往东,指示牌标明有:“七五农潮——彭湃烈士避难处”,往西是大嶂村农会旧址。穿行在海陆丰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时空里,我们一路寻觅,只见大嶂村的房屋都修建一新,巷道整然有序,村前的池塘碧波荡漾,池塘四周砌有大理石栏杆,旁边建筑有供游人休憩的凉亭。不一会儿,宽阔的大嶂村文化广场出现了,好几个青年人在打篮球,龙腾虎跃,推翻了我们脑海里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农村里仅有留守的老人、小孩与撒欢的小狗相互厮守!


大嶂村距离海丰县城13公里,位于海丰县城东镇东部,背靠巍峨的大嶂村,西邻梓里村,南依可塘镇,北部与平东镇接壤,下面管辖大嶂、新寮、平岭三个自然村,现有农户607户,2522人,常住人口500多人,面积约4.5平方公里。村里农业耕作主要以水稻为主,番薯、瓜类、土豆、蔬菜等作物为辅。2016年,大嶂村经过广东省审定为贫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大嶂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了秘密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首选地区之一。1923年4月,彭湃同志到可塘罗山约开展农运工作,号召各村成立农会,并派遣可塘吴礼色到大嶂村指导庄世泰等村民创办农会,借助村里的戏馆和狮馆等公众场地进行宣传活动,先后有庄世泰、庄拱昌等60多名村民报名加入农会。1923年5月,大嶂村农会正式成立,选举了庄世泰为会长,庄潭平为副会长,他们带领村民掀起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得到彭湃、杨其珊等人的表扬,成为海丰县农民运动较早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伫立在大嶂村农会旧址跟前,我们凝眸这一座灰沙剥落的破旧房屋,门窗豁然洞开,通风透气,酷似没有门牙的老妪,垂垂老朽,仿佛用嘶哑的声喉给人们讲述着这座房子前生今世的故事。
1923年8月16日,海丰农会发生“七五农潮”事件,海丰总农会遭到敌人突袭包围,杨其珊等25名农运骨干被捕,彭湃、李劳工、彭汉垣等十多人逃难到大嶂村,庄拱昌等农友掩护他们来到村里农会馆歇息,等候陆续逃出农会干部汇合后,于当晚引领彭湃一行人到大嶂山上的观音寺掩蔽,并利用大嶂村有利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较好,继续进行着秘密的革命活动。红色基因,需要代代相传,无论大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嶂村的村民都踊跃参加革命,前赴后继,先后涌现出庄妈连、庄炳恩等9人位烈士,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漫步在大嶂村里,我们一边观赏着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边寻访着什么……一位牧牛的大叔指点着云雾缭绕的大嶂村介绍说,跨过大嶂山往东,山脉绵延到陆丰,往北是平东镇,往东南是可塘镇,大嶂山余脉走向丽江平原,形成了鹿境山。大革命时期,村民在彭湃的领导下,展开革命活动。牧牛大叔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们,大嶂村曾经是贫困落后的村庄,村民多数以出售剩余的农产品获取收入,到手的钱元寥寥无几。借助政府新农村建设之东风,村容村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嶂村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一律崭新,巷道整齐。每当夜幕降临,标致的路灯明亮如昼,孩童在广场上嬉戏,老人坐在池塘旁边纳凉,听取稻田里蛙声一片,这远比县城市民广场上人头稠密的热闹景象,难得有这样静谧的享受。随着扫黑除恶的深入,城乡的社会治安变得越来越好了,牧牛大叔不胜感激,说自己养了六七头黄牛,再也不用担心失窃的事情了。言为心衷,大叔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没有故事的乡村肯定是乏味的,然而,大嶂村里不止有故事,而且故事颇有韵味。在村里兜兜转转了两个多钟头,我们观看着新农村里一帧帧漂亮的景象,好像喝了蜜一样甜蜜,心里都乐开了花。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吕珠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嶂村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