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0-4-26 17:15:38

龙山气象壮古今



龙山,古称金龙山,俗名鸡笼山。位于汕尾市陆丰城东南郊,距陆丰市烈士陵园东南112米处,为莲花山支脉狮子嶂(大安山)东南丘陵之余阜。地理坐标:北纬22°56ˊ57.08 " 东经115°38ˊ46.38"。海拔20米。古人谓:山不甚高,而地脉隆隆然,蜿蜒磅礴,势若连城复壁。其山以坎钟山为屏,大德岭为案,螺河如玉带环绕,形胜东南。三峰拱峙,笔架天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乾隆九年(1744)《陆丰县志•疆域志•八景》云:“山为邑治左翰,上建院宇,周回嘉树罗植,在邑东两里。”知县王之正总纂云:“凭高瞰远,一邑之胜,历历在目:近则螺溪诸派合流绕其足;远则沧溟万顷吞吐荡其胸。村落田畴,绮绾绣错,俯仰瞻眺如豁如。”如今山中建筑物除了龙山中学校园外,还有张威纪念亭、陆丰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墓等革命旧址,以及树木葱茏的园林等,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山上古榕婆娑、红棉掩映,松篁骈萃,嘉树罗植,风景秀丽,站在山顶远眺,附近“图岭斜晖”、“洛洲芳草”、“仙桥夜月”、“法轴停云”、“乌坎归帆”等陆丰古八景之五景,历历在眼。
清乾隆九年(1744),陆丰知县王之正购买松苗三万余株,在书院四周遍植松柏,自此形成“龙山烟树”一景。山上树木苍翠,云烟笼罩,叆叇苍翠;游人望之,烟霞笼罩的龙山,倍具朦胧隽永的意境。清乾隆朱介圭作有《龙山烟树》诗曰:“树人兼树木,遗荫已千章。岫桂凝香远,坡松引韵长。蛟龙看欲起,云雾暂教藏。寄语今宗匠,储材有栋梁。”今人亦有诗曰:“烟霞欲动树朦胧,遥听课钟响半空。百载书声催日晓,龙山一派翠云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龙山之所以称为人文名山,在于其出色的教育成就,在于其人才荟萃。龙山教育的源头,可追溯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时杭州陈张翼为陆丰知县,见龙山鼎秀,环境幽静,为培育地方学子的优良场所。遂召集邑中乡绅在龙山商量,倡议在山上兴建文昌阁和龙山书院,旋因调往外地而未竟。至乾隆五年 (1740年) 春,继任县令山东衮州府嘉祥县王犹龙有鉴于陆丰岁试诸童凡三千人,而无文昌宫;遂应诸生之请,择龙山兴建文昌宫。乾隆七年(1742年),福建泉州陈冠世为陆丰知县,于龙山之阳建龙山书院。并延请经师,聚邑秀,培英才。当时,陆丰设官田三处,每年收取租额30,8石8斗,为龙山书院之经费。

乾隆九年七月至十年五月(1774~1775年),顺天府通州人王之正为邑令,常亲为书院诸生讲学课艺,并购松苗三万株植于龙山。事后,王之正撰《金龙山种树记》,注重树木树人。遂建文昌阁于书院后,复在书院前建“腾蛟起凤坊”。自此陆邑俊才,多出自龙山书院。有的省试会试中式,成为举人进士。科第蝉联,人文蔚起,一时称盛。其中大安卢生、东海王生者,年未舞勺而采芹,传为佳话。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飓风登陆,书院毁坏。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县令傅碧荣修之,广东按察司副使兼任岭东海防兵备道夏道南更院名为“培英书院”。道光五年(1825)冬,两广总督阮元赴碣石阅兵,途径陆丰县城命复名为“龙山书院”。咸丰季年,书院毁于兵祸。光绪五年(1879)三月,江浙名士徐赓陛刚上任陆丰县令不久,得悉陆丰著名教育家黄运东先生病逝,就带着亲书的挽联到云嵒书屋吊唁,送给横匾曰:“不愧修儒”。并送挽联曰:“吾未接音尘,邑之闻人推第一;天不遗耆老,伤哉江夏竟无双!”他为弘扬尊师重教之风,褒彰士表,亲为运东先生踏青选穴。一上任,就表达他重视教育的情怀。
并以“知县者备教养之责”为已任,发出《筹修龙山书院示》。他带头捐俸银200两,分饬坊廓都捐银400两,吉康都、石帆都各捐银300两。县属绅庶、殷富、商贾、军民等踊跃捐款,集银千余两,延工缮治。夏五月落成,有一堂、廿一室、三厨。延师开讲舍,龙山之麓,书声琅琅。徐亲撰《重修龙山书院记》,勒石以励邑人。同时撰《示陆丰县龙山书院诸生》,以砥砺龙山学子。因此,这时期陆丰县的教育事业风生云起,一座金龙山集中了陆丰全县的文脉,山上有官办的龙山书院,山麓有民办的奎山书院,以及私塾性质的云嵒书屋等。

光绪晚年,陆丰县城陈佩琨出任龙山书院山长。他多才多艺,檀画能诗,夙有“小三元”和“陆丰才子”之美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国废科举,龙山书院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他仍任校长兼陆丰督学等职。曾在校刊发表《槐花词》一阕,中有警句云:“若谓人易老,何以花如常;若谓人不老,何以鬓将苍。”辛亥革命时期,粤东同盟会领导人陈炯明派曾享平回陆丰宣传民族革命,在龙山小学堂开展革命活动,吸收黄耀龙、欧阳衡等学生领袖为同盟会员。暗中支持学生罢课取得胜利,逼使校长陈月樵及县署当局取消黄耀龙、欧阳衡等被开除的学籍,使龙山小学堂成为宣传民族革命思想的阵地,为陆丰响应辛亥武昌起义作了组织与舆论准备。

辛亥革命后,学制渐有改变。1922年,彭湃在海丰揭开了中国现代史上农民运动的序幕。次年4月彭湃到陆丰发动农运,龙山高等小学教师郑重积极参与,并当选为陆丰县总农会副会长。郑重为龙山师生树了榜样,不少学生参加了农运。至1924年龙山高等小学堂改为“龙山中学”。次年孙中山逝世,为纪念国父更名“中山中学”。1928 年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称“陆丰县第一中学”。1934年至1938年7月,广东省参议员河田镇刘焕文,出任陆丰县第一中学(龙山中学)校长,曾力邀清末秀才、著名文化人士罗公度出山,到龙山中学讲课。当时,刘焕文闻知罗公度先生的文名,亲赴螺溪镇欧田村聘请罗公度至龙山中学作短期讲课。

张威纪念亭
重上龙山书院时,罗公度感慨万分,作《再上龙山》两首曰:“巍然独秀认龙山,谁信丁公鹤一斑。城郭已非民物变,况当千岁再飞还。”“遥瞻烟树旧盘桓,登览谁言比昔难。莫笑老夫无脚力,振衣千仞有风抟。”罗公度在龙山中学授课时,课文由听者选定,于课前放置讲台上。当有学生欲试先生文才高下时,罗公度对此不以为意,讲授时发挥自如,毫不梗阻,所有问难质疑,均对答如流。如是者七日,听课的人无不钦佩叹服。随即龙山中学欲聘其为正式老师,但罗公度却婉辞之。
1940年春再次恢复为“龙山中学”,文革中一度改称“红山中学”,之后第三度恢复“龙山中学”校名至今。从龙山书院到龙山中学,迄今已历254年。旧时高悬在龙山中学房梁上的“青出于蓝”的横匾,已换成如今的“文章华国”。校门口横匾为谢非题书的“龙山中学”四个大字,左右联曰:“龙吟虎啸声别凡响;山清水秀景异寻常。”先后在龙山读过书的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谢非,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金谷中将,广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著名书画家赖少其,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陈强,著名农业科学家罗鸿溪,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蔡运桂,医学遗传学博士生导师刘国仰,中科院著名研究员王声孚,中国作家彭颂声,以及“深圳原野”改开时期的股王彭建东,“腾讯控股”互联时代的翘楚马化腾等。新世纪以来,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学子有蔡弋戈、林兴逸、余浩农、陈宏展等,为当年高考汕尾市总分第一名。2007年高考上三A人数达1034人;上本科达640人;其中郭志伟以唯一满分,勇夺广东省理科数学单科状元。百年风云,人才辈出,蜚声远近;成就了龙山闻名粤东的一段人文历史。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叶良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山气象壮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