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在龟石上的墩仔寨
一个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古村落,气势磅礴地屹立在一块龟形大石头上,背倚叠翠的观天嶂山,臂揽清澄的榕江水,在幽谧端庄的时光里流淌三百多年。它就是广东十大特色古村落之——陆河水唇镇墩仔寨。绕过墩仔寨西门的旗杆夹,西门楼的门楣上嵌着“川岳钟英”。据说,该寨人才辈出,前两字“川岳”由一个秀才泼墨,后两字“钟英”由另个秀才题词。
我们放眼望去,整座西门楼从古寨的围墙里凸现出来,就像乌龟伸长脖颈;楼下的圆拱大门就像乌龟的嘴巴;楼上两个圆窗就像乌龟的双眼,中间的方形窗口简直是乌龟的鼻子。东门楼外有一块石墩,更像乌龟的尾端,栩栩如生。
踏进拱形石门,一副门槛赫然入目,长度三尺六,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往前大概八十米,另一副模样仿佛的天然门槛出现。经年累月的踩踏,寨民们的双脚使得眼前的两副门槛失去了棱角,变得光滑圆润。伫立在墩仔寨龟形结构的图案前,我们发现眼前的格局与当时的建设蓝图相当吻合,一座龟形围笼屋轮廓,完整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
沿着石级往上爬,两旁是杂陈的乱石,丛生的荒草,其间点缀着残垣断瓦。墩仔寨有房屋212间,中央的房屋凸起,渐次向四周倾斜;寨中间有一条宽敞的主干街道,十二条横巷左穿右插,整体观感酷似乌龟贝壳上的图纹。
我曾经参观过韶关始兴的满堂客方形围屋和潮州饶平的圆形道韵楼,它们即使拥有池塘,顶多也是孤单一个。而墩仔寨椭圆形的跑马巷外围,环绕着九个碧波荡漾的池塘,丰沛的水量涵养出一方的灵秀。南面池塘边有口清澈甘甜的水井,是先民们赖以生存的源泉;西面是溪水潺潺,流入榕江,扑进大海之怀抱;东南面山峦叠翠,寨里二千多亩山林就是绿化覆盖率相当高的缩影。倘若天降豪雨,汪洋泽国,人们站在寨后的山顶上俯瞰,墩仔寨简直就像一只百年老龟,趴在浪花滔滔的湖里,悠然自在,堪称奇异的景观。
墩仔寨于清朝顺治十七年创建,即公元1660年。当时,乡绅余宇公把东面一万多平方米的大石墩堆高填平,铲除丛生的杂草,依次建设房屋,铺筑巷道。东门和西门都是二层三重门的飞檐燕尾楼,黑幽幽的炮眼时刻防御着盗贼的入侵,保护寨民们安居乐业。
踏在鹅卵石所铺的小巷里,87岁的余伯,用带着客家腔调的普通话滔滔不绝地介绍,跟我们一起在历史与记忆中寻寻觅觅。
墩仔寨曾经繁华过,七百多人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古寨里,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寨民们日出而作,吃饭时没有嗡嗡苍蝇来干扰,睡觉时没有猖狂的蚊子来叮咬,到处散发出古朴的气息,简直是“世外桃源”。
从寨里的星聚祠出来,我们欣然前行,若是原路返回就味同嚼蜡。可是,碧空中有蜜蜂飞来飞去。这些蜜蜂从豢养蜂箱里出来,忙碌着到处采蜜。是进是退,正当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鬓发雪白的余伯热情地引领我们穿过小巷,拐个大弯,东门楼终于出现了,只见门楣上镌刻着“迎龙门”三个朱红大字,其楼上供奉读书人顶礼膜拜的孔子之神位。
自古以来,该寨有“公孙巨人”、“十代举人、秀才”及九品官以上135位。建国后,从这里走出不少人才,成了各条战线的骨干。足见墩仔寨文化遗风盛行,钟灵毓秀。
墩仔寨门口的大石龟,风雨无阻,尽职尽责地蹲伏着,驮着寨里遗留下来的古老房屋,驮着璀璨客家文化的传奇古寨,一直到永远……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吕珠满,图: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