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一代宗师 —— 陈洪
时间回溯到1907年2月10日,陈洪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附城镇东笏村,童年入读家乡私塾。该村东圣门的一栋小洋楼就是陈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楼里楼外都留下他青少年时代的足迹。20世纪20年代初,陈洪到广州培正中学读书。从广州培正中学毕业出去的著名音乐家还有马思聪,黄飞立等…...陈洪与他们一起构成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一道风景线——岭南之光。
1923年至1925年,陈洪喜不自胜,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和音乐。1926年至1929年,陈洪赴法国国立音乐院南锡分院学习音乐,废寝忘食,饕餮嚼之。这或许就是抱持信仰带来他的好运。1930年,陈洪从法国学成归来,在欧阳予倩主持的广州戏剧研究所内创建一支管弦乐队,开始的时候是马思聪当指挥,陈洪当乐队首席。须知,这是最早由全华人组成的乐队,陈洪等人的身影经常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舞台上。与此同时,陈洪还创办了一所附属音乐学校,亲自担任校长,开创广东省专业音乐教育的先河。
陈洪雕像
1932年,陈洪与马思聪一起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马思聪任院长,陈洪任副院长。广州音乐院开办时只有5位教师,却开设了钢琴、声乐、小提琴、大提琴、乐理、视唱、音乐欣赏、音乐史、和声等课程,在中国音乐史上影响甚远,为广东省的高等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陈洪在广州音乐院代理院长时,除了主持校务工作,担任小提琴、乐理、视唱、和声等课程的教学外,他经常在音乐院办公室里挑灯熬夜,主编出版共10期校刊《广州音乐》。
陈洪与同为海丰人的马思聪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星海音乐学院的前身),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从1932年至1936年,却培养出了许多著名音乐家,成为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中坚力量,如中央音乐学院原管弦系主任章彦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原管弦系主任窦立勋教授等……陈洪与马思聪并驾齐驱,因此被人们誉为“岭南音乐双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37年夏天,陈洪毅然辞别广州音乐院的师生们,赶赴硝烟弥漫的上海,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教务长、教授。随后,陈洪全面主持上海国立音专学校的工作,整肃校务,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创办了校刊《音乐月刊》和《林钟》。在《林钟》创刊号上,陈洪撰稿寄言:“音乐不是超人的,也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国家的,当社会、国家正集中力量建设事业的时候,音乐绝不能超然。”陈洪的新音乐思想源于他的艺术实用主义哲学观,这种理念对音乐教育至今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时隔不久,陈洪兼任上海新华制片厂音乐主任、上海中华电影公司音乐副主任。任职期间,正值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夕,国难当头,陈洪充满着坚定的民族自信心,相信正义必将打败邪恶!他不顾个人安危,满怀爱国情怀,奋笔谱写出《冲锋号》、《把敌人赶出领土》、《上前线》等充满激情的抗日救亡歌曲,在群众中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陈洪随即辞去上海国立音专一切行政职务,开始为话剧《文天祥》、《香妃》、《蝴蝶夫人》当指挥,为电影配乐,与他合作过的导演、演员有:费穆、张石川、刘琼、陈云裳、王丹凤、李香兰等……陈洪并非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用话剧和音符来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革命斗志,同仇敌忾抵抗日本的侵略。
时代尽管在变化,陈洪始终践行着要重视国民音乐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音乐素养,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1946年,陈洪应聘于南京国立音乐院,担任教授兼管弦系主任。三年后,陈洪兼任国立南京大学艺术系音乐组教授,系主任。1951年1月22日,陈洪策划一场“救济朝鲜难民音乐会”,在南京大学音乐系的礼堂里举行,募集善款,践行着音乐绝不能超然,亦要服务于社会的理念。陈洪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应邀到南京鼓楼区业余音乐学校,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拉奏小提琴。只见陈洪耷拉着脑袋,肩脖之间夹住小提琴,聚精会神地拉响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一个个美妙的音符随即跳跃起来。鲜为人知的是:陈洪曾经收留一个没人愿意教的残疾女青年周红梅学习小提琴,精心为其选择教材,抄曲谱,作示范演奏,还多次带病为周红梅上课,让这棵幼苗同样能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使得这位残疾女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陈洪在修琴
陈洪不仅是践行着音乐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家,而且更是中国音乐教育的“拓荒牛”。他作为音乐理论家,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他把在法国学到的“固定唱名法”首先引入中国,并大力提倡推广,国内各音乐院校至今仍然使用该唱名法教学,20世纪30、40年代,陈洪所著的《基本乐学》、《曲式与乐曲》、《对位化和声》等,对和声与对位的有机结合进行独创而有益的探索,对中国音乐事业有着重大的贡献。解放后,陈洪著述不辍,撰写《小提琴教学》和《视唱教程》等著作,其中《视唱教程》被原高教部确定为全国统一的试用教材。
陈洪作为翻译家,坚定文化自信,甘当人梯,辛勤耕耘。他浸淫在书海里,相继翻译柏辽兹著作《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魏因迦特纳著作《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林波姆著作《西贝柳斯》、麦克菲逊著作《曲式及其演进》、丽莎著作《肖邦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贡献》等,成绩斐然,是20世纪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陈洪作为音乐教育家,他创建学校、出版刊物、主持校务、教书育人,无论遭遇多少急风暴雨、艰难险阻,都矢志不渝地坚守在音乐教育这片园地上,以“教育之本在教师,教师之本在师德,为师之道在于慈”的教学理念和学人精神,对当今的音乐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陈洪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秉承“为师之道在于慈”的教育理念,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口皆碑。陈洪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音乐教育一代宗师。
可以这么说,陈洪的毕生都奉献给中国音乐师范教育,造就千千万万优秀教师,尤其在华东地区更为音乐界所推崇。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黄贻钧、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章彦教授等都是陈洪30年代的学生,还有秦鹏章,原中央民族乐团著名指挥家;吴祖强,著名作曲家、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等,枚不胜举。陈洪昔日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师。薪火相传,就在几年前,国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莅临海丰演出之前,颇为感激地谈到自己深受一位海丰人——陈洪耳濡目染的影响,为其树立教书育人之楷模!
金钟奖章
陈洪的生活富有情趣,爱好绘画旅游,喜欢在家里豢养小虎猫和爱犬。陈洪还热衷摄影,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黄山迎客松下、南京玄武湖畔,他捧着相机,咔嚓咔嚓,一帧帧形神逼真的相片,凝固在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人生途上多坎坷,即便身处逆境,陈洪都处之泰然,没有牢骚和怨气。1970年,陈洪从下放的农场调回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乐器室修琴,只见他的双手抱起小提琴,低头琢磨着如何修复小提琴?最后在有裂纹面板背面细心准确地打“补丁”,转眼间就可以拉响每一个美妙的音符。
俯首甘当孺子牛,陈洪在音乐园地里教书育人,辛勤开拓,成就其辉煌的人生。陈洪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曾经担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分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教育学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2—6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1—4届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从1983年起,陈洪不仅当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音乐部分的编委,而且担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名誉系主任。他老当益壮,呕心沥血,倡导并主办1984年12月全国高师和声研讨会,致力于音乐教育经验的推广,直到2000年卸任职务。为了表彰陈洪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5月,他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第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颐养天年,陈洪在南京度过了后半生,于2002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千年古郡的海丰,是陈洪诞生之地;广州是陈洪求学之路的起点;法国是陈洪留学求知的福地;上海则圆了陈洪辛勤耕耘,报效祖国之夙愿。这样一位广东省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创者,这样一位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奠基人,陈洪不愧是中国音乐教育的一代宗师。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吕珠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