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的风景
海丰县附城鹿境大山脚,风景这边独好:大池如同一面平静的镜子,照见了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周围的房屋皆修葺一新,一条条平坦的麻石巷道,把新山村革命历史展览馆、义平社、农军训练场以及烈士故居等诸多建筑物都连缀起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跃然成为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成为汕尾一颗靓丽的明珠。
那么,鹿境大山那边的风景又如何?是否孕育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景观呢?恍如一根鹅毛,好奇撩拨得人们心里痒痒的。我曾经探明登鹿山有径可觅,却孤身忐忑,不敢贸然前往。于是,我相约另外两个朋友,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2019年1月12日),从鹿境新山村东侧的天后宫登山,沿着水泥石阶,拾级而上。我们搭手望去:漫山遍野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有巍然屹立的塔松,有青翠的榕树,还有柳树伸展着柔软的腰肢,仿佛在招徕欢呼着……忽然,从山顶飞翔过来一只老鹰,展开翅膀,徐徐降落在苍翠碧绿的树梢里。
迂回兜转,我们在杂草丛生的小径里徒步,终于来到了鹿山的半山腰,只见北面的新北村近在迟尺,那里有彭湃夫人蔡素屏的故居。往东眺望,新东村的村貌赫然入目,一条乡间小路延伸着,直抵丽江河畔。坊间有传说:太阴娘娘曾经在丽江河畔大渡头招呼艄公,没反应,遂撑开一柄花布伞,凌波而过。翌日,太阴娘娘出现在鹿南金交椅村,遂择居建宫,香火鼎盛,佑护着一方百姓。
丽江澄碧如练,依旧在流淌,波光依旧粼粼闪烁着。可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却相当沉重:在薄雾笼罩之中,陶河笔架山的轮廓映入眼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从陶河笔架山的哨所出发,抢夺渔船,从丽江大渡头登陆,乱枪扫射,肆意杀戮无辜的村民,制造了鹿境惨案。
鹿山巍峨,不卑不亢地屹立着,却见证了血雨腥风的一幕。我们抬头放眼:山上本来存在着水泥石阶,由于罕少人走过,荒草差不多侵占了小径,变成无路可以攀登。既来之,则往也。我们扒开枝叶藤蔓,手脚并用,翻越一座又一座的陡坡,继续朝着山顶挺进。无限风光在顶峰,我们终于举起胜利的手势,高兴地跳了起来。
山那边的景观,果真美丽如画:大地如席,丽江好像巨椽,在笔架山北面毅然画出一个大写的“人”字,一撇一捺,气势磅礴,宽阔浩荡,粼粼水面上浮光耀金。而隔着远处的绵延山脉,一层又一层地渲染开来,愈来愈淡,直到与天边的色泽融在一起了。
眼皮底下的丽江,依旧潺潺流淌着,流过肥沃的田野,绕过绵延的鹿岭,蜿蜒前进,坦荡地展示出其柔软之美。实际上,丽江发源于莲花山南麓,流过海丰县城,全长31.3公里,流域面积88.3平方公里,是海丰重要的河流之一,是鹿境村的母亲河。昔日,夜幕降临,新东村演戏的锣鼓声响起来了。丽江大渡头上的船家,依靠风帆和舟楫划行的力量,缓慢地航行着……经历一个夜晚的努力,直到东方破晓,曙光喷薄,船只仍然行驶在丽江流域的渡仔溪,依旧能够听见新东村戏棚里因风传来的锣鼓,声声入耳。由此,船家不禁感叹:行船最怕鹿境湾!
伫立在鹿山的顶峰,我们的思绪绵绵,目光朝着西北方向凝视:只见鹿岭绵延着,状似一头蹲鹿,其中隆起几座山头,恰似鹿峰,故此叫做鹿岭、鹿境,抑或鹿仔等命名。山那边总有风景,我们油然往西面俯瞰,丽江被拦腰堵截起来了。那是1961年围海造田时,鹿境池口村民为了方便耕作,对丽江进行裁弯取直,在村前鹿岭飞鹅山下筑起堤坝,湍急的波涛,失去了汹汹的气势,顿时变成了死水微澜,给人们留下些许的遗憾。
从鹿山东侧的天后宫出发,我们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山坡,毅然把鹿山顶峰踩在脚下,体验到山那边无限的风光,甭提多么惬意和快乐。一鼓作气,我们探索着从鹿山西侧下山,地势相对平缓一些,脚步也轻快了许多。此次登山的过程中,前后经历两个多钟头的跋涉,恍然觉悟:原来,我们都是不走回头路的好汉!
本文来源:我是海丰人,作者:吕珠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