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 | 深汕大安峒古寺考略=
深汕特别合作区大安峒古寺考略沉 竞/文
温馨提示:本文约3550字,阅读大概需要9分钟
粤东莲花山脉西段,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大安峒北边的山巅上,千年之前存在过一个美丽的湖,因它状如铜锣,山地随之取名“铜锣湖山”。唐宋之间,海丰县的石桥、古龙两处盐场经济地位凸显,连接滨海的盐运通道经过大安峒通往内地。其时,风光旖旎、峒谷幽美的铜锣湖山麓渐有人聚居,于是也有了寄古怀乡的崇拜寺庙。
铜锣湖山,海拨898米,它一览众山小,秀丽风光在莲花山诸峰中无以伦比。登斯山也,极目四方,北为白石凹,西北为白马山,东南为驴子耳山,正南为犂头尖山,坐拥一派雄浑苍茫,看云䒱霞蔚。乍听铜锣湖山一名,人们便已惊诧,上山才知道它的涵意:顶部十八个大小不一的山丘围造成六万多平方米的盆地,环如铜锣,有说水盈之时在旁边发声,可以隐约地听见鸣锣之回音。据此,群众深信铜锣湖山是一处“观音坐莲”的神奇福地。起初,山上有了以植物命名的黄竹寺,山麓有了以峒谷命名的大安寺。当时它们虽规模不大,但凸现了先民多元的文化景观!
史载,唐末黄巢之乱及两宋时代民族冲突加剧,中华大地掀起移民浪潮,潮惠两郡的汉人益增,岭南驿路交通与民间贸易活跃,不断输入先进的中原技艺和生产方式。那年时光,海陆丰沿海水浸比之今天高漫,道路交通或依山傍水,或沿溪谷穿行。海丰古县,正史记录建于汉代或东晋之时,驿道西路从县城出发,由佛子岭、小液铺至味田铺(今红阳水库)中转站,主道经平安峒到羊蹄岭、凤河渡至惠郡。
味田铺支线之一,向北经过东都岭、碗窑到达大安峒再分为两路:一路向西通过上下东莞山、观音娘垭,穿行龙船窝至惠郡;二路向东联通大安寺(或梅陇黄山峒)、布格岭、伯公垭到莲花山各条民间商道。味田铺支线之二,向西南联接南山岭海道,经大蹊岭、羊蹄岭合凤河渡至惠郡。几条交通线重叠互联,沟通着海丰与归善两县的聚落乡社,不同的移民人群带来不同的神佛偶像,寺庙香火日盛。
▲通往铜锣湖山麓的盐运古道
茶马驮盐,艰难险阻。从解读明嘉靖版《海丰县志•海防之图》及考察凤河(今称赤石河)的水文条件变化可以知道,明清之前的赤石区域正处于腹大水旺的内港时期,凤河唤作“凤湖”,上游大安河支流直通小漠九龙湾,海水直灌大安峒。当年,海丰与归善盛产渔货灶盐,朝廷为缩小运输成本及上岸距离,在铜锣湖山麓大安寺附近凿开山垭、铺陈石径通道,联接水路。由此,装载货物的船只抵达大安河码头,卸货后再集中由挑夫远输內陆的河源、龙川及赣南等地区。
约于宋元之间,铜锣湖山西麓的含头岭,以其地处布格岭与东都岭、上下东莞山等民间商道中转站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思君塘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有船民在铜锣湖山南麓的东坑水畔奉祀“中国海神”林默娘建庙烧香,今原址复建“三奶妈祖庙”。又按嘉靖版《海丰县志•山川》记载,铜锣湖山大安寺南下的大蹊岭有残碑刻曰“盐运支钱砌”,又“年岁莫考、故亭废础犹存”的文字,足见当地文明肇始较早,盐道交通己列入朝廷专营管理,及至明代中叶,碑亭遂成故迹了。
去国还乡,山路漫远,古人在艰辛地跋涉中需要精神星座指引、主佑平安,而形胜壮丽的铜锣湖山大安寺以其邻近交通要点的地理区位为佛家披泽,庙堂香火兴旺。明朝,海水渐退,海陆丰移民的聚居点趋向近海,县际交通线路随之外移。明景泰年间,大安峒南下的羊蹄岭孔道开通为邮传大道,昔时靠山而行的盐运通道亦完成了历史使命,大安寺、黄竹寺、妈祖庙等香火因之淡落。
▲深汕特别合作区风光瑰丽的铜锣湖山
明朝下叶,归善与海丰交界的山区峒贼炽盛,打家劫舍成为常态化,远离政权中心的赤石山区,人们被迫迁徙他乡,或结寨建城以求自保,大安峒居民日渐空稀,山上的黄竹寺荒落。明代末期,朝廷腐化,社会动荡不安,大安峒多数群众远避他乡,村寨渐次空虚,铜锣湖山绵延数百年的寺庙人迹罕觏。
当年,大安寺最后只剩下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日,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我不久就要离去了,你不必悲伤,在我圆寂之日即要火化,埋葬在向东的山坡上,隔七天的子时再奉着正殿祖传下来的香炉一路向东,直至听见鸡鸣之声,你方可停下,把香炉安放在那里重开基业吧。三日之后,老和尚果然圆寂,小和尚按其所愿安排好后事。第七天的子夜,小和尚奉着香炉向东而去,翻山越岭,不知走了多远?凌晨五时许,他在山腰上突然听到了清亮的鸡啼声,于是就把香炉放在那个地方,重新开基了。说来凑巧,那天皓月当空,山野皎洁,刚好是阴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之日。
后来有人说:当年小和尚奉祀香火重开基业的地方是莲花山半岭庵,那名小和尚叫做印真祖师。按查,铜锣湖山东边直行数十里的地方确为莲花山,但明未清初延续下来的寺庙有好几个地方,究竟属于哪座呢?不得而知。至明末清初,大安寺一度成为南明政权安营扎寨的据点。
▲2020年1日4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明生大和尚和广东省委统战部、深圳市委统战部及民宗局等有关领导到大安寺调研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内外交困,黄履恭、黄殿元、洪连謦等海丰士子胸怀振兴社稷的忧愤,举三点会义旗反清。退出县城后,在赤石洛坑举人叶仰曾引领下,曾驻大安寺练兵备战,经乌蛟峒进军惠州府,掀起粤东旧民主主主义革命浪潮。惜天时不济,三年后兵败。
清末,路道转换,驿骑不再,在下来的时光漂洗中,山寺在风雨飘摇中渐渐荒芜了。上世纪红色革命的流寓时代,铜锣湖山一带也曾热闹过一阵时间,先后有红四师、红一团、东江纵队、惠海行商护路队和海陆丰人民自卫队等武装力量活跃其中,在山上设立后勤基地,在山下大安寺旧址秘密屯积粮食,徐向前、彭桂、曾生、郑重、刘志远、张建南、蓝训才、庄歧洲、黎连平、朱连房、陈宇、彭洪等革命者在峒谷隐蔽战斗,留下难以磨灭的光辉足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独占成果,消灭红色武装。1945年11月,广东当局调动四路匪军包围东纵六支队驻地大安峒,部分战勤人员撤上了铜锣湖山。今年91岁的赤石籍老游击队员黎寿南告诉我们,当年他们被顽军“大鸡六”部队包围在山巅,持续七天七夜的对决十分艰苦,子弹呼啸,命悬一线,他们居高临下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最后弹尽粮绝,只好趁夜沿北坑溪和五指垭溪突围疏散。此役,三区大队在撤退中多人被俘。最后,东纵仅留下庄歧洲等6名武装人员撤往与惠阳交界的陈寮肚山掩蔽斗争,直至1947年3月才回到铜锣湖山下,汇合刘志远、蓝训才等人重建海陆丰中心县委,组建海陆丰人民自卫队,开辟练兵场,开始新的战斗。
▲省市区统战部有关领导考察深汕特别合作区大安寺建设情况
解放前夕,中共江南地委在铜锣湖山下的曹氏宗祠召开了长达一个多月的会议,边战斗边开会,山上旌旗招展,枪声响彻云霄,共产党人用特殊的节庆仪式迎来新中国的诞生。解放后,许多老战士重游古寺旧址,忆峥嵘岁月稠。
然而,山高路远,有关山寺轶事及红色秘闻均掩藏在草木之内,静待来者。这几年来,随着户外活动组织的攀登行动和国家佛教的复兴,铜锣湖山丰美的生态环境以及奇特的地貌风光,随着镜头的流转引起了外界的垂注。
▲光孝寺方丈释明生大和尚和大安寺住持释宏建法师合影
山道上行向东,铜锣湖山风光目不暇接,翠峰千韧,悬岩峭壁,南天门、蛤蟆石、佛手石、罗汉石、观音送子石等自然景观鬼斧神工;山岭之间溪涧纵横,泉流瀑布,映衬深邃清奇胜境。茂林竹草丛中,隐藏着大蟒蛇、云豹、赤麂和娃娃鱼等珍稀动物,一片幽秘天地。山间继续北行,沿石径向下百米,半山裂开两扇削壁耸立的天然石门,通向黄山峒昔日盐道,茶马余音笃笃,传向梅陇墟、陇春铺、佛仔岭而抵海邑。艰涉多虞的年代呀,文明的长度在脚下延伸。
▲大安寺佛母殿
春夏秋冬皆轮回,寺址花开春又至。若干年前,禅缘结伴,有释宏建师傅自终南山来汇,慧眼识得大安寺旧址胜迹:有铜锣湖山博大后屏发脉,高耸葱翠,生机勃勃;有落阜地基结穴,坐子午线而南望滔滔海疆,斯是天造地设,奇巧典雅!故集家资谋划,绘就禅林蓝图,并聘得陕西古建筑工匠,因循大唐辉煌时代砖木结构,精雕细琢,精心施工,融入中国新时代的复兴梦想……
值此庚子鼠年,大年初一之际。我们,风雨同心,与武汉安危与共。愿:春暖神州,福安中国!
本文来源:红色海陆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