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0-1-4 21:35:52

交通线上铸丰碑——追记海陆丰地区革命先辈吴光荣同志(组图)

交通线上铸丰碑——追记海陆丰地区革命先辈吴光荣同志(组图)作者:郑向东、许锐、戴镜兵、黄大毅
2018年中秋节前夕,笔者赴广州拜访彭湃烈士的三儿媳、东江纵队老战士陈平同志。当我们出示一帧照片,问陈平阿姨能否记起他是谁时,陈阿姨接过照片一看,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吴光荣同志!1964年至今,我们就没有见过面了!”
得知吴光荣的孙子吴君贵、吴君长也在场,陈阿姨亲切拉住他们兄弟的手,仔细端详一番,无限感慨地说:“不容易啊,不容易!记得你们以前的家,就住在海丰县城的西南角……”

陈平同志(中)和吴光荣孙子吴君贵(右)、吴君长合影。
陈平阿姨今年80多岁,自1964年随丈夫彭洪(彭湃烈士三儿子)调离海丰,一直在广州工作和生活,至今已过半个世纪。而半个世纪以来未曾谋面的吴光荣同志的一张照片,竟让她百感交集,她罕见地端起酒杯,让时光倒流带领我们走进往昔的烽烟岁月——

西药输入“农民医药房”
吴光荣同志
吴光荣又名吴照,1899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城马厝铺长合村,10岁至18岁期间在村里读书,因家贫而辍学耕田。长合村人崇文尚武,擅长舞“虎狮”。在此氛围熏陶下,吴光荣从小便舞拳弄棍,功夫了得,而且热心肠爱打抱不平。

彭湃从日本留学回国后,1921年7月在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比彭湃年少三岁的吴光荣,踊跃参加社会主义研究社举办的十几次座谈会,和进步青年一起阅读李大钊著作《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他们经常展开讨论和思想交流。每当彭湃主讲日本河上肇教授的《社会问题管见》、《资本论入门》、《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等著作时,吴光荣总是坐在前排,如饥似渴地聆听。

1922年7月29日,“六人农会”在得趣书室成立,农民运动在海陆丰大地展开了。在海丰县城大街执业行医的吕楚雄医生,在彭湃感召下把自家的药房改名为“农民医药房”。“农民医药房”倾情服务农民,对农会会员给予就医不收诊费、药费仅收半价的优惠。此举得到农民群众热烈拥护,助推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吕楚雄医生的老家鹿境新南村,位于海丰丽江畔。丽江北接彭湃家门前的龙津河,流经鹿岭、过鹿南山转弯南下,至西闸大桥、溶于三江口,汇入长沙湾、直达太平洋。丽江江面开阔,风静月明之夜,皎洁的月光普泻江面,又把空中明月和江边景色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诗情画意,绝妙迷人。因此,“丽江月色”成为古代“海丰八景”之一。鹿境新南村为文化之乡,清代贡生吕心焯创办的庭兰书院培育了许多革命英才;该村早期创办的女子学校,破除重男轻女陋俗,是海陆丰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的一扇门窗。

吕君弄(吴光荣的姐夫)也是鹿境新南村人,与吕楚雄、吕楚琛兄弟情同手足。受彭湃指派,吴光荣、吕君弄负责从香港采购药品,经水路长途运输,秘密地将药品送进吕楚雄的“农民医药房”,解决农会会员缺医少药的大问题。1923年,在海丰总农会、惠州农民联合会基础上,彭湃领导建立了广东省农会。1924年,全省农会会员超过23.5万人。吕楚雄任广东省农会卫生部长期间,吴光荣、吕君弄也分配在卫生部,负责药品采购、运输和调配等工作。为保障药品及医疗器械供给,吴光荣根据彭湃和吕楚雄的指示,依靠各方人脉、资源,着手开拓一条秘密交通线……

马厝铺长合村是海丰县开展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的中心区域之一,广大劳苦群众拥护革命并投身革命。在彭湃领导下,长合村1925年4月成立了农会,5月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当年年底,彭湃派郑志云到该村指导并成立中共海丰县一区西南路党总支,总支部设在该村“笃庆堂”祠堂右侧附厝的第三间房。吴焕科、黄平、吴光荣先后担任总支部书记。

1927年,马厝铺长合村农民自卫军先后3次(5月1日、9月17日、10月9日)参加攻打海丰县城的战斗,参加了武装起义。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攻入潮州城,李国珍被任命为潮安县公安局长。在几天后的一次战斗中,李国珍腿部中弹受伤,被困在汕头市。当时汕头市戒严,缺医少药,李国珍病情危急。他通过地下党组织联系到吴光荣,促成爱国华侨陈贤娇和吕君弄医生携带药品从海丰鹿境老母庵乘船赴汕头为李国珍治疗,使其病情及时得到控制。11月21日,海丰农民自卫军在红二师配合下,攻克海丰县城,建立了海丰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同时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斗争。

据卓琪、林学、彭科(彭湃烈士侄子,“文革”中遇害)等同志证实,吴光荣是海丰县早期中共地下党员,苏维埃时期曾经担任财委会主任。


拓荒交通线 拼杀风雨中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国际社会引起关注,让广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看到了希望,海丰一时间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同时也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和仇恨,遂派出第四军十一师,勾结地主武装,对红色政权进行疯狂进攻。

1928年2月29日、3月1日,陆丰县城、海丰县城相继陷落敌手中。国民党军队再次占据海丰县城,一个月内两次围剿马厝铺长合村,残忍杀害吴潭和等7名革命群众,烧毁海丰西南党总支所在地“笃庆堂”(祠堂,内有房屋19间)和吴含、吴棣伍等共产党员的原住宅30余间,甚至把被烧毁祠堂的条石、乌砖、杉木等搬至下巷高桥边建炮楼和围墙。敌人还四处张贴“花红书”追捕该村革命志士,被标明花红银追捕的有:吴含、吴棣伍、吴焕珠、吴祖荣、吴光荣等12人。

吴光荣早年在马厝铺长合村的革命场所
此时,中共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已搬迁到香港办公。按照组织安排,吴光荣和林德隆等进入中共东江党校学习。结业后,他赴由赤卫队改编而成的工农革命军海丰独立师任中队长,参与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1928年4月间,马厝铺长合村农民自卫军英勇地进行劫狱战斗。5月3日,吴光荣参加了红二师、红四师反攻海丰县城的战斗。失利后,他和农民自卫军退到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和地下斗争。

海丰鹿境新南村境内、美丽的丽江北岸有一座地母元君庙,亦称老母庵,俗称軬港庵,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庙内供奉的地母元君,据说是南宋丞相文天祥的二女儿文奉娘随身奉祀的香火。当年文奉娘随父亲文天祥到海丰时,把香火安置在这里。宋末元初(公元1278年)始建地母元君庙,后因战乱被毁。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由鹿南村吕题鹰集资复建,并命其19岁的女儿吕月仙主持庵务。老母庵传承忠君爱国基因,吕月仙扶危济困,治病救人,深得周围信众拥戴。老母庵与女子学校一道,影响和教育了蔡素屏(彭湃同志的妻子)、吕楚卿、吕玉云等众多鹿境籍妇女。

蔡素屏在海丰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9月19日因叛徒告密在平岗乡被捕。她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两天后被押往海丰老车头刑场,英勇就义!在白色恐怖中,吕玉云和她的丈夫彭银(彭湃的大哥)不顾自身安危,冲过重重戒严进入行刑地,用一床草席裹住烈士的遗体,夫妇俩一前一后、步履蹒跚地将蔡素屏遗体扛出刑场外安葬。

海丰鹿境新南村一带,丽江依偎,河汊弯曲,溪笏交叉,支流密布,河滩中、塭坣边长满了茂密的芦苇、红树林、三角蔺草以及各种水草,是藏身隐蔽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波光粼粼的丽江缭绕着鹿境流淌,来来往往的帆船从不间断。当时,从鹿境出发,两天航程即可到达香港。

1929年8月30日,彭湃在上海牺牲。从此,他的儿子彭士禄、彭洪成了孤儿。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杀,两个孩子艰难困苦辗转各地,得到革命群众的掩护。不久,党组织把士禄护送到老母庵藏匿。黑夜里,虫子咬伤了3岁多小士禄的双脚,吴光荣便请其姐夫吕君弄医生为士禄治疗。有一天,吴光荣到老母庵探望士禄,抬头间看到庵里一副对联:一泓清水润静室,济世黎民与天齐。他不禁思潮翻滚:这岂不是自己理想抱负的现实写照吗?彭士禄的虫咬伤一好,吴光荣即执行组织指示,买舟赴港,沿着海陆丰至香港的地下交通线,劈波斩浪,将小士禄护送到香港,亲手交给彭湃的母亲周凤!

1929年10月,红军第6军第17师49团在朝面山成立,吴光荣任副官兼49团军需处经理。当时,革命力量正遭受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战争处在异常困难时期,伤员多、病员多,药品、器材、武器和各种军用物资十分缺乏。吴光荣负责到乡村募集粮食和生活物资,黑夜作掩护,把粮食和物资用船运往黄羌的热水村、里坑村等处仓库储藏,再由黄羌特别支部曾雄、杨道、宋耀南等动员赤卫队员送到朝面山49团驻地和富竹园、激石溪等地,保障部队的给养和伤病员的医疗。

1930年5月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红十一军,古大存为军长,49团归入红十一军编制,彭桂任红十一军副军长、兼49团团长。6月5日,成立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吴光荣任东江特委军事委员会经理处长。7月间,49团在海陆丰地区粉碎民团200多人的围攻,毙敌100余人,缴枪100多支,49团发展至1000多人。

在强敌围攻下,海陆丰苏区遭受严重摧残,革命力量损失惨重。至1933年,林潭吉、彭桂、杨其珊等相继牺牲,国民党当局悬赏通缉海陆丰革命骨干263人,吴光荣被悬赏100大洋。为长远计,他离开海陆丰,暂避于香港,继续从事地下斗争。

为何香凝转移海丰保驾护航
日本侵华战争打响后,1938年,海陆丰旅港同乡会组织了吴若冰任团长、吴棣伍任副团长的抗日救亡工作团。吴光荣在香港九龙太子道生活书院接受40天学习训练后,与吴禄、林兴、朱荣等二十多人组成“海陆丰旅港服务团”回到海丰。他们宣传抗日,组织人民群众投入救亡战斗中。同年,马厝铺长合村建立抗日“童子团”,团长吴焕枝,团部设在马厝铺社头宫内。

抗日战争期间,吴光荣以公司贸易作掩护,軬港塭寮作金库,古渡口附近的新南和新山的大渡村设货仓,老母庵为情报交换站;恢复和巩固了秘密交通线,直接指挥陈留、吕君弄、李政(李劳工堂弟)、吕坚如等同志开展物资采购和运输,风雨兼程奋战于香港与海陆丰之间,把武器、药品、器材等物资从香港运到丽江各渡口。经吴光荣调拨通过秘密运输通道,又将物资陆续运往朝面山和海丰县内外各根据地。

1941年春,日寇侵占海丰县沿海地区,与海匪陈铁一伙狼狈为奸残害百姓,直至年底离去。海陆丰旅港服务团协助海丰县建立各抗日团体,吴光荣任中原区(海丰县中心地区,辖县城以及北至莲花,东至大嶂,南至陶塘、大坑,西至小液、大钳等地)党总支成员兼第一区青年抗日同志会负责人。一区“青抗会”指挥部设在丽江边的庭兰书院,吴光荣以老母庵、下楼妈祖(附城联河)等地为活动据点,与吕小准一起带领抗日队伍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与此同时,吴光荣与蓝训材一道,积极组建我党的情报网和交通站,侦察敌情,收传情报,为有效打击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十多天后香港沦陷。日军在香港大肆搜捕进步文化人士和抗日爱国民主人士。中共中央指示,要立刻抢救他们脱离虎口。据此,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于1942年1月开始,在恐怖森严的环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救出了柳亚子、何香凝、茅盾、邹韬奋等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名人。

据时任中共海丰县委书记的谢创同志回忆,当柳亚子、何香凝脱险离港时,海丰县委接上级通知:对两位爱国老人的交通护送、安全措施、生活问题等均由海丰县委布置,通过党组织保证执行。在此期间,吴光荣协助组织安排谢一超等人护送柳亚子、何香凝等重要人物从香港转移到海陆丰。

据资料记载:柳亚子、何香凝两人到达海丰县第一站的隐蔽地点,是有坚强党组织基础的靠海岸农村。何香凝在第一站隐蔽到第五天后,深感地下党员生活困难,便提出要写亲笔信去县城银行取款。地下党员向海丰县委请示,县委研究认为不应拒绝她的要求。县委决定,把她转移到“白皮红心”的乡公所去,以避免暴露地下党据点。海丰县银行的行长接到何的亲笔信,即付给法币500元,并立即向海丰县国民党县党部报告。翌日,国民党县府派兵护接她到县城去。

中共海丰县委为了何香凝的安全,特交给打进国民党做秘密工作的同志一个特殊任务。何香凝向国民党县党部要求召开群众大会,让她和海丰群众见面,获勉强同意。海丰县委决定:通过党组织动员群众踊跃参加,以行动表示对何香凝的欢迎和拥护。

群众大会当天,有2000余人参加,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和县长陪同何香凝坐在讲台上。何站起来向群众讲话,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疆土,残杀我国同胞的罪行,号召群众不分党派,不分地域,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指出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当何讲到“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时,全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抗战!”、“抗战到底!”口号。

解放初任海丰一区区委书记
1945年1月下旬,日军再次侵入海丰,地下党立即组建抗日武装,首先在赤山成立海丰人民抗日救乡队。接着,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在赤石大安峒成立,赴前线会同救乡队与日军作战。据陈平同志介绍,当时,她初中刚毕业即走上革命道路,来到东江纵队第六支队。1946年间,蓝训材同志任东江纵队第六支队政委,她当文书。六支队曾经沿着丽江行军作战,与敌人迂回周旋。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她还清晰记得丽江边长长的青草,还有江畔那座可以避风挡雨的老母庵。

日本投降后,内战爆发。遵照党中央指示,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2583人北撤山东。留下的武装骨干响应党号召重新组织队伍,1947年初蓝训材组建了海陆丰人民自卫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后,海陆丰人民自卫(总)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第一支队第五团,蓝训材任团政委,兼海丰县委书记、县长。此间,吴光荣战斗在香港,他兼任基督教界海陆丰党支部书记,成为我党对港宣传统战工作的重要一员。1947年,吴光荣奉命回海丰做民运工作。当时,海丰县划分为四个民运区,他任中原区(由海城及其周边区域组成)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后勤物资供给和交通工作。

1948年2月14日至2月25日,中共海陆丰县委召开干部会议,会期11天。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广东和海陆丰形势,传达了毛主席指示,指出中国人民力量不但打退了蒋的进攻,而且人民解放军已经把蒋介石的车轮扭转。斗争到了历史转折点,全国人民都要动员起来;总结了海陆丰各方面工作,检讨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海陆丰县委的努力方向,部署工作任务。会议主席团主席蓝训材,马安、吴江、蓝青、江水、吴光荣等45人参加会议。中原区党总支部书记黄玲、海陆丰军事情报工作负责人李寅,以及林学、叶枚(梅)等16人旁听了政治报告。

据陈洪同志(彭科爱人)介绍,中原区是国民党县政府的腹地,所以斗争相当激烈,我们有一些同志在这里牺牲。1948年农历8月中旬,我军在中原区同国民党军作战,国民党县长黄干英也上阵,战打了一日两夜。我们有效地发动当地群众,最终国民党军撤退。1949年初,中原区内建立了四个乡政权:东路成立新台山乡人民政府;南路成立新霞港乡人民政府;北路成立银峰乡人民政府;西路成立三峰乡人民政府,吴光荣任三峰乡乡长,干部有吴友容等。三峰乡下辖谢道山、圆山、马厝铺及联安镇各村等。


吴光荣参加海丰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签名
1949年2月3日,吴光荣参加在赤石明热峒召开的海丰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同年10月11日,海丰县解放,吴光荣任中共海丰县委委员、一区区委书记(行政17级,处级待遇)。

“文革”中与彭洪共患难
1951年7月,吴光荣受海丰县委委派,任广东省工业厅东江矿业管理总站海丰矿业分站站长。1956年10月,广东省有色金属矿务局海丰锡矿成立,他任党委书记。1960年,吴老在海丰锡矿退休,组织上安排他住在“海丰革命之家” 养老。从此,在红宫红场纪念馆、在附近学校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吴老高大、忙碌的身影——他当义务讲解员和宣传员,为各界群众和学校师生宣讲海陆丰的革命历史和人物事迹,深受群众爱戴和欢迎!


解放后,吴光荣同志工作过的海丰锡矿
陈平同志回忆,解放初期,周凤奶奶(彭湃烈士母亲)在海丰养老,彭洪(彭湃烈士三儿子、陈平爱人)在海丰工作,吴光荣同志常常到家里来,看望老人家,也与彭洪商量工作,非常亲切。吴光荣的儿媳、现年77岁的吴碧如介绍,1956年间,吴老曾经陪同周凤奶奶到北京参加国家举办的活动,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还拍了合影留念。她家里有这张珍贵的照片,可惜“文革”时被人烧毁了。

“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为了反(周)总理、反叶(剑英)帅,阴谋篡党夺权,直接插手海丰。他们大反彭湃烈士,迫害彭湃烈士的母亲,搞掉红宫、红场,杀害彭湃烈士的亲属,残酷镇压群众,制造了大批骇人听闻的冤案、假案、错案。这一反革命事件,造成死160多人、伤3000多人的严重后果。

1968年8月初,曾任海丰县县长、已调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工作的彭洪,第二次被拉回故乡海丰批斗,被关进海丰县公安局的黑监狱中。69岁、已退休的吴光荣,被插上“周凤的孝子贤孙、彭洪的黑干将”标签,作为彭洪之后的“第二号”人物,也被投入公安局的监狱中,关押在彭洪的隔壁。

造反派为了搞到周恩来总理和彭湃烈士的黑材料,对吴老进行轮番审讯。他们甚至问:“别人闹革命死了,你为什么不死?”吴老不紧不慢地说:“要是闹革命的人都死了,哪里来今天的胜利?”造反派追问吴老的工作经历和内容,逼得急时,吴老便说:“我告诉你们,你们能不能做到保密?要是泄密了,你们敢不敢负责任?”无计可施时,造反派又祭出恶毒一招:不给吴老饭吃,偶尔给点吃的,则在里面渗泥巴和沙子!

1970年5月1日前后,刽子手们看到监狱里的吴光荣已是奄奄一息,便把他抬到海丰锡矿,企图推卸责任;锡矿方面不接受,他们只得将吴老抬回家里。闻悉彭洪已于1968年9月遭刽子手迫害致死,吴老失声痛哭,尔后茶饭难咽,遽于10天后抱恨长辞人世。

1978年,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由广东省委领导习仲勋同志、杨尚昆同志亲自主持,对“文革”中疯狂残害彭湃烈士亲属的冤案进行拨乱反正。彭洪沉冤10年的尸骨终于得以见天日,与亲人见面,海丰县委为彭洪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3年,海丰县党组织为吴光荣平反,补开了追悼会,并对吴老的亲属进行抚恤,以告慰革命前辈的在天之灵。

海丰县1983年为吴光荣亲属发放抚恤金,亲属建房屋纪念吴老。
吴光荣同志从事革命工作数十年,他所开创和致力终生的香港至海陆丰药品通道与秘密交通线,为推动海陆丰农民运动发展、为救治南昌起义部队伤员、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条药品通道与秘密交通线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中央苏区的影响和作用,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和研究。吴光荣同志不畏艰险,不计名利,机智坚韧的崇高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他的功勋永垂不朽!






本文来源:中红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通线上铸丰碑——追记海陆丰地区革命先辈吴光荣同志(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