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时光的足迹
初冬的海丰县城,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冬天的寒意。日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暖阳照人,没有秋阳的干燥灼人,亦没有夏炎烈炙,恰似春日载阳;夜晚,凉风拂面,不冷不热,没有寒凉肃杀的气氛,在这样的境况下,出去逛一逛,走一走,让一颗晃动不定的心,收获平静与安宁。走在夜色中的大街,漫无目的的从街头走到街尾,又从街尾走到街头,顺便驻足欣赏街上的一景一物。
平时对周遭环境疏于观察的我,而今领略了大美海城的夜色,每当夜幕降临,海丰县城主干道亮起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宝石、红星、小提琴状的路灯,他们三者分别代表着本地产业宝石,红宫红场,和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故乡。从刚进入红城大道西,一路来到铜钱山公园,再到市民广场和龙津河。从海丽大道进入县城,经过南门湖,到红宫红场,一路灯光闪烁,一路的夜色美景将县城装扮成一座不夜城。车流人流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股暖流,让小县城增添动感和活力。一路上,不时从公园、广场传来悦耳的音乐声,不少老年妇女在晚膳后,跳跳广场舞,舒活一下筋骨,现在,市政环境进一步提质,公共场所多了,市民消遣有了好去处,也算老有所乐了。
在县城十字街头的夜宵摊点,或青年男女,或一家大小,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味烧烤美食,一边喝着海丰产的珠江啤酒,交流感情,畅谈人生,气氛和乐。
海丰已今非昔比,高速公路通到了县城,离珠三角近在咫尺,融入一小时生活圈。莲花山森林公园,是难得的天然氧吧,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海丰湿地公园的水鸟保护区常常迎来业界人士的参观、探访。夜晚的龙津河,流光溢彩,似一条腾飞的巨龙横卧海丰大地。修葺一新的红色文化街,更是县城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它以红宫红场为中心将县城主要景点灵活串联起来,有古色古香的南门湖,夜晚灯光璀璨的湖心亭,景色幽绝,格外引人注目;有红城电影院、红城大厦、文化街牌坊……橙黄色的街灯,红黄色相间的墙壁,彰显红色底蕴,成了海丰旅游名片,金针菜、猪油糖果、印真茶、公平牛肉脯、莲花山绿茶等土特产成了游客采购的必需品。
如今,走在海丰县城的街头,你会发现市民购买商品付费,通过手机扫一扫安全付款,少了现金找赎的麻烦。不少市民出行或以小汽车代步,或搭乘绿色公交车,更多的年轻人打开手机,指尖一动,便捷的滴滴小汽车随叫随到,亦可选择共享单车为出行工具。
现在,走入发展快车道的海丰,宝石首饰,大米,蔬菜,茶叶,电子等产业蓬勃兴起,生态文明处处开花,农村闲置土地得到流转,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山坡、田边、溪畔都披上绿衣,乡村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农村早已不再是偏僻的地方,条条宽敞平整的村道联接着县城,网络联接着外面的资讯世界,不少村民办起了淘宝村,通过线上线下,快递将本地的土特产品送出去,外面的东西运进来,这就是新时代的海丰。
1透过时光的记忆,追寻时光的足迹。如今的生活质量与我童年时代有了质的飞跃,我是七十年代末出生于农村的人,童年生活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记得那时候不少生活必需品,农具、化肥等农产品都要通过供销社、国营食品店、物资局才能购买到。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活跃了,他们为了自己明天想要的生活和心中的梦,广大海丰人发挥海陆丰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家门,流向珠三角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方。他们或务工,或经商创业,他们给家乡带回资金、生活必需品等,更把外面先进的文化、技术、思想观念带进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九十年代,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下的栋栋新房拔地而起。现在海丰农村,农民住新房,村民变市民,外来媳妇本地郎,小车开到家门已不再是稀奇事。
的确,大家生活质量飞跃,乡村巨变,不能不得益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华夏大地的经济腾飞,没有祖国母亲的无私哺育,就不可能有蒸蒸日上的儿女们……..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马泽松,图: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