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普洱茶
以前总是一杯白开水就当作自己的最爱,近几年,却喜欢喝熟的普洱茶。喝过这熟普后,就轻易喜欢上,也就不再只喝白开水了。也明白到是以前选择的茶叶不适合自己。那些年,为了美,为了减肥,一直把自己饿着,胃一直被饿着,身材自然也跟着瘦着,但却不能喝茶。
那些年,家里人一直在喝高山茶。每次一喝高山茶,不是引起胃不舒服,就是胃痛,更严重的就是醉茶。每次喝茶总被折腾一次,折腾多次之后,也就学乖了。见到茶,就条件反射般的远离它,总把一杯白开水当作自己的最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人养肥了,胃也跟着养肥了。慢慢的学会了喝各类茶,如:熟的普洱茶、生的普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
试过各类茶之后,特别偏爱那口熟的普洱茶,那色泽红亮得有些像红酒、有些像琥珀的茶汤,看着就让人喜上眉梢。喝上一口,入口滋味醇香,顺滑绵软,余后略有回甘。喝着胃也是暖暖的,心更是热乎乎的,有种被滋润、被温暖包围的感觉。
有时,胃不舒服的时候,这样的感觉更强烈地体会到。每次喝后,胃慢慢就顺畅了、舒适了,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把那不舒服一一抚平、熨帖。这样的感觉,让人很舒服。
听说,熟普洱茶偏温性,茶性温和,暖胃又养胃。终于,找到偏爱那口熟的普洱茶的原因。人,有时就是这么简单,让自己舒服的,轻易就喜爱上。
平时,在喝茶时,总是向大家极力推荐熟普洱茶,特别是一些胃不好的人。但有些人的态度,却让人意外。
有些人,一听到熟普洱茶,就特别嫌弃,特别防范,更是极力抗拒,并叮咛你千万不要喝。特别说到熟普洱茶是陈旧的,是发酵过的,那神情,那态度,那语气,仿佛是在说它是发霉过似的,是不洁不净的。
的确,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制作低劣、存在不良的普洱茶带着有近似“霉锅盖”的气息。但上等的、优良的、正经的普洱茶也确实存在于市面,让人一喝上,再也放不下,热爱着普洱茶。
有些意外,有些人对熟普洱茶,竟然有着这么深的防范、误解与偏见。这样深的误解区,还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破解与消除的。这几年,我一直都在喝熟普洱茶,它带给我的益处,深刻体会到。
上网查询了有关熟普洱茶的资料,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复杂的变化过程。发酵的普洱熟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普洱茶的益生菌群多是在熟茶发酵的过程形成的。通过发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茶叶中的香气成分、茶多酚等化学物质发生了结构转化,会呈现出来别具韵味的茶品特质和养生效果。
《本草纲目拾遗》中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的记载,其中就提到了普洱茶解油腻减肥的功效。此外,中医还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
那些对熟普洱茶有着深深偏见的人,看着这些资料是否会消除偏见与误解。或许让某位名人或大师级的人物出来说说普洱茶,那效果才算显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余秋雨的《极端之美》,这本书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余秋雨把这三项选为“文化极品”。所谓“文化极品”,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最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
余秋雨说,书法、昆曲、普洱茶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他更把普洱茶出场的顺序放在首位,看着余秋雨这么看重,这么赏识普洱茶,有些惊喜,有些激动。
他说,只要上了年纪就会明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是那些可以被感官确认的具体作品。甚至,也可以说是“产品”。这种沉淀着生命的文化,是精神价值的实现方式。
他说,普洱茶列入,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
他的《品鉴普洱茶》这篇文章曾在《普洱》杂志上发表过,没想到惊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在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现今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顶级普洱茶时,大多会翻阅这篇不短的文章。由这篇文章印成的小册子,已在阵阵茶香中发行了几十万本。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
读到这,明白到,自己喜爱着的普洱茶,不仅仅是一味茶,更是一种生命力的文化,是“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
原来,自己喜爱着的普洱茶,已提升为一种文化,它的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更是挥发得更稳健、更深厚、更悠长。
也许,喝普洱茶,更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实现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标志。
也许,一个地道的爱茶者,在生命的每个年月日中,都应该有着普洱茶的伴随。
本文来源:看东岸,文:叶雪丹,图:网络
页:
[1]